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检测黑质超声及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振幅和形式。结果相比ET患者,ET-PD患者更多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χ~24.656,P0.05);黑质强回声面积更高(t=-2.164,P0.05);下肢震颤及下颌震颤发生率明显升高(χ~28.745,P0.01);头部和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较低(t2.082,P0.05)。ET患者上肢静止性、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为主,ET-PD患者以交替收缩为主(χ~23.943,P0.05)。结论 ET患者与ET-PD患者非运动症状和震颤各具特点,当ET患者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震颤部位、频率、收缩型式发生变化时,需警惕发展成帕金森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定量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临床实用的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CCCRC方法,定量检测并比较51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5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嗅觉阈值,分析PD组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对照组(P<0.01)。PD组年龄、病程、UPDRS、H-Y分级与嗅觉阈值无明显相关。结论:嗅觉定量测量可有效反映PD患者的嗅觉功能,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特征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入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临床很可能的MSA-P患者23例(MSA-P组)。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或头部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完成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观察患者静止、姿势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和节律形式。结果 MSA-P组较帕金森病组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Ⅲ部分评分高(t=-2.098,P<0.05),改善率明显降低(Z=-9.446,P<0.01),两组震颤评分和急性美多芭冲击试验的震颤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止性震颤MSA-P组非同步非交替震颤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8.756,P<0.01),细小无规律震颤者高于帕金森病组(χ~2=4.788,P<0.05);姿势性震颤MSA-P组高频震颤(>6 Hz)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11.312,P<0.01)。MSA-P组静止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119,P<0.05);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274,P<0.05)。两组姿势性震颤评分越高,姿势性震颤和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越低。帕金森病组25%存在头部震颤,MSA-P组未见头部震颤。MSA-P组22.7%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有>30%的改善,但总体改善率均未超过30%改善率。女性MSA-P患者震颤改善率较男性更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和MSA-P震颤特征有较多相似性,MSA-P患者震颤频率较高,静止性震颤以非同步非交替、细小无规律震颤为主,且少见肢体外震颤。小部分MSA-P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改善有效,女性患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特征和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入组帕金森病患者70例(帕金森病组),临床很可能的MSA-P患者23例(MSA-P组)。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肢体或头部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完成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观察患者静止、姿势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和节律形式。结果 MSA-P组较帕金森病组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Ⅲ部分评分高(t=-2.098,P0.05),改善率明显降低(Z=-9.446,P0.01),两组震颤评分和急性美多芭冲击试验的震颤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止性震颤MSA-P组非同步非交替震颤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8.756,P0.01),细小无规律震颤者高于帕金森病组(χ~2=4.788,P0.05);姿势性震颤MSA-P组高频震颤(6 Hz)者明显高于帕金森病组(χ~2=11.312,P0.01)。MSA-P组静止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119,P0.05);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高于帕金森病组(t=-2.274,P0.05)。两组姿势性震颤评分越高,姿势性震颤和持物姿势性震颤频率越低。帕金森病组25%存在头部震颤,MSA-P组未见头部震颤。MSA-P组22.7%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有30%的改善,但总体改善率均未超过30%改善率。女性MSA-P患者震颤改善率较男性更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和MSA-P震颤特征有较多相似性,MSA-P患者震颤频率较高,静止性震颤以非同步非交替、细小无规律震颤为主,且少见肢体外震颤。小部分MSA-P患者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震颤改善有效,女性患者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性)麻痹,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的状态,可导致脑灰质中含多巴胺细胞的凋亡。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00万人,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1%—2%。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迟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无严重痴呆的原发性PD患者91例,随机分成药物组45例,给予美多巴治疗;联合组46例,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30 d。比较2组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15及30 d后,采用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的PD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uest)评估患者非运动症状。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伴发抑郁、疼痛、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入睡困难、易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伴发幻觉、嗜睡、出汗、口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UPDRS评分、NMSQuest评分及HAMD评分低于药物组;PDSS及MMSE评分高于药物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PD患者部分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筛帕金森病(P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评估PD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干预PD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210例PD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验室营养指标、微型营养评估精法(MNA-SF)、PD分级评分量表(H-Y)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量表调查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分析MNA-SF评分与UPDRS第三部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MNA-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MNA-SF评分随着H-Y分级增高而降低。PD患者MNA-SF评分与UPDRS第三部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 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很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互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PD患者的营养状况,对PD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血浆CXCL12水平变化,探讨其诊断PD及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PD患者105例为PD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6例为对照组。PD患者于入院次日、对照组于体检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XCL12水平。PD患者入院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估PD严重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进行分组。UPDRS评分<62分53例为轻度组,≥62分52例为重度组。MMSE评分11~23分29例为认知功能障碍组,24~30分76例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PD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与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CXCL12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PD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PD病程、UPDRS评分、MMSE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浆CXCL12诊断PD、预测PD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9.
震颤作为最常见的运动障碍表型之一,是指全身任意部位呈现一定频率和振幅的节律性、无意识性肌肉收缩。按发作起源,其可分为生理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按发作时体位,其可分为静止性、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按发作频率,其又可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率震颤。无论是患者,还是正常人,每个人一生可能都会经历震颤。因此,除了采用临床体检评估震颤外,也可借助以震颤电图为代表的电生理手段客观量化震颤,以帮助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浓度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的关系,从影像学上对PD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方法:对51例PD患者以及1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行99Tcm-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双侧纹状体与小脑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ST/CB)及两侧纹状体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AIPD、AICON),同时对PD患者进行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级。结果:PD患者双侧ST/CB值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以及Hoehn-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D患者两侧纹状体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与PD病情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双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浓度与UPDRS评分以及Hoehn-Yahr分级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监测PD的病情,反映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图(sEMG)在帕金森病(PD)患者综合运动训练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D患者,给予结合视听觉刺激的运动训练,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10m步行速度测试进行评价,分析在静止站立和步行时下肢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四块肌肉的sEMG信号特征,指标选用RMS。 结果与训练前比较,UPDRS量表中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部分的评定分数有明显下降;10m步行所用时间减少,步行速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站立时,两侧肌肉的均方根振幅(RMS)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时,两侧肌肉的RMS有不同程度增加,重症侧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和的轻症侧臀大肌的R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显示除步行时的重症侧臀大肌外,其余肌肉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合视听觉刺激的运动训练可改善ADL、运动及步行功能,sEMG能够定量反映PD患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程度和肌肉功能水平,为进一步制订个体化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治疗,为临床治疗PD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统计81例PD患者帕金森病抑郁(PDD)发病率,比较PDD组与PD非抑郁(PDND)组年龄、病程、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性别、Hoehn-Yahr分期、临床分型的差异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因子分差异。比较采用抗PD药物合并抗抑郁药与单纯使用抗PD药物治疗PDD 30天后UPDRS及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81例PD患者中52例并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31例(59.6%),中重度抑郁21例(40.4%)。震颤为主型抑郁发生率44.4%,强直为主型抑郁发生率为69.8%。UPDRS分值越高、Hoehn-Yahr分期越高、女性、强直为主型更容易合并抑郁。PDD主要表现在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及绝望感方面。抗PD药物合并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UPDRS及HAMD评分。结论PD合并抑郁比较常见,以轻度抑郁为主,UPDRS分值越高、Hoehn-Yahr分期越高、女性、强直为主型更容易合并抑郁。治疗上使用抗PD药物联用抗抑郁药优于单纯抗PD药物。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病史一般在5年以上,临床上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主要累及上肢及头颈,有时下肢也有震颤,出现不自主的剧烈颤抖,使常规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疲劳症状是否与运动障碍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测139例PD患者的疲劳症状并分为疲劳组和非疲劳组。分别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hen-Yahr分级、抑郁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等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应用Spearman法分析帕金森病疲劳与运动障碍的相关性。结果70例受试的PD患者存在疲劳。疲劳组UPDRS运动分量表评分高于非疲劳组PD患者(25.24&#177;13.95vs19.34&#177;11,P〈0.05);肌强直项目评分(6.27&#177;4.60)和运动迟缓项目评分(7.78&#177;6.88)高于非疲劳组相应评分(4.07&#177;3.89和5.51&#177;5.03,P〈0.05);但两组震颤项目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PD患者FSS评分与UPDRS运动分量表评分具有显著性相关(r=0.260,P〈0.05)。结论疲劳是PD常见非运动症状。PD疲劳的程度与运动障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型帕金森病(YOPD)与晚发型帕金森病(LOPD)患者震颤的特征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改善率的差异。方法 2017年3月至9月,至少有一侧肢体存在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的帕金森病住院患者70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YOPD组(n=23)和LOPD组(n=47),行震颤分析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分别检测患者静止、姿势及持物1000 g震颤的优势频率、振幅及震颤节律形式。结果 YOPD组较LOPD组年龄小(t=-2.423,P0.01),H-Y分期病情较轻(χ2=-4.604,P0.05),病程早期(≤5年)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少(t=-2.119,P0.05)。静止性震颤频率4~6 Hz的患者数,YOPD组多于LOPD组(χ2=3.896,P0.05)。LOPD组强直与运动迟缓评分与病程呈正相关(r=0.34,P0.05),而YOPD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YOPD多表现为经典帕金森震颤,震颤分析可以帮助年轻震颤患者鉴别病因。YOPD和LOPD均对左旋多巴反应有较好反应,YOPD早期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监测2组步行参数(步频、步长、步速),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6min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训练组治疗后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步频小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UPDRS II、UPDRS III、6minwT及BBS治疗后的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改善PD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其中2例A型(震颤型)患行单侧VL毁损术,1例A型患行双侧VL毁损术;26例行Gpi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Gpi及VL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 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VL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安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Gpi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PD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的可穿戴式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可穿戴上肢动作识别系统,以实现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硬件包含一个主节点和三个从节点,其中主节点由一个WIFI模块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由一个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采集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传输至主节点,再由主节点的WIFI模块无线传输至PC端。这样的系统硬件具有功耗低、微型化、可拓展性强等特点。系统软件基于Adaboost的动作分类算法,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自动判断不同的三种上肢动作。结果:系统对三种不同的上肢动作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高达97.99%。结论:该可穿戴式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晚期帕金森病常易合并肺部感染,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是患者肌张力高,包括咽喉肌张力亦高,常常会影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PD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将56例PD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35例与非睡眠障碍组21例,分别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 CA)进行评分,比较2组在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对PD患者的PSQI评分与年龄、UPDR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FSS评分、Mo CA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组年龄、起病年龄及病程均大于或长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UPDRS第Ⅰ、Ⅱ、Ⅲ分量表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FSS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Mo CA评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在注意力、延迟记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PSQI量表评分与年龄、UPDRS第Ⅲ分量表评分总分、运动迟缓项目评分、震颤项目评分、肌强直项目评分和姿势平衡项目评分均显著相关(P0.01);还与HAMD评分、HAMA评分和Mo CA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与FSS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年龄、运动障碍、抑郁、焦虑、疲劳、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