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与常规手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分别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手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腔镜手术组)房间隔缺损修补37例,同期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41例,分析比较其成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切口大小及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胸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要快于常规手术,切口较常规手术小。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 75例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8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插供血管时间分别为(108.62±36.25)min、(42.55±21.16)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为(223.26±135.98)ml;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行,通过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20例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20例患者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例,二尖瓣置换1例,冠状动脉瘘1例.结果 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1.3±38.95)min;体外循环时间45-145 min,平均(85.55±29.07) 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4-85min,平均(38±15.69) 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14h,平均(5.38±1.52)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对21例患者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2例,DEVEGAR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手术时间139~246 min,平均(183.67±31.49) min;体外循环时间69~176 min,平均(81.43±31.56) 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85 min,平均(27.31±27.72) 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9 h,平均(3.1±4.9) 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赵波  付向宁  孙威  陈启福 《天津医药》2005,33(10):670-670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 fect,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多年来.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减少手术中的损伤,使术后切口瘢痕更为美观.我院2003年3月-2004年12月,对17例ASD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采用腋下小横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修补ASD,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细根  杨芸  钟文胜 《江西医药》2012,47(9):810-811
目的 总结22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麻醉经验.方法 收集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22例临床资料,年龄3-42岁,体重12.5-52.0kg.12岁以下小儿房、室间隔缺损修补17例,成人二尖瓣置换4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修补1例.全组心功能1-2级.均在气管插管全麻+经股动脉、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均单腔气管插管,低潮气量(VT)4-6ml/kg、高频率(f)20-35次/min、纯氧通气,吸呼比I∶E=1∶1.5,气道压力维持在30cmH2O以下.必要时手控通气配合手术操作.术中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肺保护.结果 全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症,术中恰当的通气管理和积极的综合肺保护措施,以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病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下治疗先心病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方法。方法 5例房间隔缺损和4例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者应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过胸壁打孔借助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9例患者术后一周皆痊愈出院,未出现残余漏及传导阻滞。结论 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特点。只要熟练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大部分室缺、房缺皆可在电视胸腔镜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窦宁  方刚 《北方药学》2012,9(6):53+25-53,25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30例,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取2009年6月~2011年10月全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30例。其中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5例,黏液瘤摘除术3例。手术方式:全麻,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仰卧位,右胸垫高30度,右上臂前举悬挂头架上,股动脉插供血管,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闭升主动脉。胸腔内操作均在全胸腔镜下进行。结果:本组共30例患者,手术成功30例,成功率100%,无转为正中开胸扩大切口。体外循环时间50~319min,平均(111±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21~118min,平均(43.6±30)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20~2500ml,平均(225±150)ml。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及右侧气胸2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黏液瘤摘除术和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在小儿心脏畸形合并胸廓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下行心脏畸形合并胸廓畸形矫治术5例的经验,探讨胸腔镜在心脏畸形合并胸廓畸形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5月—2010年11月,行胸腔镜下房缺修补术合并漏斗胸2例,室缺修补术合并漏斗胸2例,室缺合并鸡胸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5~15岁,体重15~35kg。结果术中无扩大切口,无二次开胸止血,手术时间3.5~5.5h,平均4.6h,体外循环时间50~70min,平均4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0~45min,平均36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心脏畸形复合胸廓畸形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微创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初步经验。方法:某院自2011年8月~2012年7月,76例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进行了右前小切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45~260(118.5±56.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9~150(62.5±32.2)min;ICU停留时间8~34(22.6±4.8)h;术后住院时间4~26(5.9±3.6)d;1例因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无法控制,改为正中胸骨切口。无股动脉插管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满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和术中VAVD的合理应用,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谭杰  于湘友  张晶  李倩倩 《天津医药》2011,39(11):1016-10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小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4~9岁的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M组)20例和对照组(C组)组20例。M组于麻醉后切皮前匀速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4.5mg/kg溶于50mL平衡液中,C组用等容量平衡盐溶液静脉注射,分别于麻醉后(T1)、给药后10min(T2)、停体外循环后5min(T3)、入ICU后1h(T4)、入ICU后2h(T5)、拔管前(T6),根据麻醉机及呼吸机记录气道峰压(PIP)和平台压(Plat)、气道阻力(R)及肺顺应性(CL)。采集静脉血液测定术前、术中、术后血白细胞(WBC)。结果:2组R处理因素与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在T5、T6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在T4时点达到最高值,以后呈下降趋势。2组患者CL在T1和T5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WBC组间和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处理因素与时间效应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2组PIP和Plat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均P<0.01)。结论:在体外循环前使用盐酸氨溴索对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心肺转流(CPB)围术期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及止血作用.方法 45例3岁以下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在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抑肽酶(A组)、乌司他丁(U组)或未用药(C)组;选取4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GP Ⅰ b和GPⅡb/Ⅲ a及血小板计数;记录术后纵隔引流量及输血量.结果 GP Ⅰ b、GP Ⅱ b/Ⅲa组内及A、U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U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U组术后纵隔引流量明显少于C组(P<0.05),U组与A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输血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丁在婴幼儿先心病围术期通过保护GP而对血小板功能有部分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术后非外科性出血,减少输血量,可取代抑肽酶作为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血液保护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4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直径〉1.5cm)、室间隔缺损(直径〉1.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肤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2~5.5kPa。2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焦皓  齐敦益 《江苏医药》2012,38(8):907-909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小儿心肺转流(CPB)术后炎症介质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索(A)组(n=15)和对照(C)组(n=16)。A组术前3d及术后2d静脉滴注氨溴索20mg.kg-1.d-1并行雾化吸入;C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CPB前(T1),CPB结束(T2)和CPB结束后2h(T3)、4h(T4)及18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IL-6、IL-8、TNF-α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 T2-T5时点,两组血浆IL-6、IL-8和TNF-α浓度均较T1时增加,C组高于A组(P<0.05)。CPB后两组RI和OI均较CPB前升高,C组高于A组(P<0.05)。结论氨溴索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小儿CPB引起的肺损伤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心功能 NYHA 分级均在Ⅰ或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 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L 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H 组),每组20例,患者入室后 L 组泵入右美托咪定0.3μg·kg -1·h -1,H 组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 -1·h -1,C 组泵入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基础值,T0)、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T1)、体外循环结束4 h(T2)、体外循环结束24 h(T3),取静脉血标本,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 T0时比较,3组 T1~ T3时血清 TNF-α和 IL-6浓度显著升高( P <0.05),与 C 组比较,H 组 T1~ T3时血清 TNF-α、IL-6浓度降低( P <0.05),L 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0.6μg·kg -1·h -1的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抑制婴幼儿体外循环后炎性介质 TNF-α和 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40例均分为A组(电视胸腔镜)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术后血常规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气分析、血制品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手术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纵断胸骨组和肋间小切口两组 ,在麻醉手术期间及体外循环前后 ,采用旁气流呼吸监测方法测定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Ppeak在停体外循环 (CPB)后 10min始增高 (P <0 .0 1) ;胸肺顺应性在开胸后 5min开始下降 (P <0 .0 5 ) ,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术式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