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各24只.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层NGF和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在缺血区皮层,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注组NGF和BDN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回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缺血2h再灌注12 h后,黄体酮组NG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表达仍高(P<0.05). 结论 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B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 p-JNK,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72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IR组) 和MC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 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处死.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p-JNK、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①HE染色发现米诺环素干预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的梗死灶与缺血组比较均减小,呈点状分布并且神经元损伤也明显减轻.②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可见p-JNK阳性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延长p-JNK表达逐渐升高,持续增高至再灌注48 h (P<0.01);MC干预组的p-JNK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P<0.01).③与假手术组比较Bcl-2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1 h再灌注12 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P<0.01),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MC干预组Bcl-2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结论 p-JNK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米诺环素可能通过抑制p-JNK,上调Bcl-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fibulin-5的表达规律.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6、24、48和72 h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共聚焦定位fibulin-5在脑组织内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缺血后fibu-lin-5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结果 ①fibulin-5主要在内皮细胞间表达,偶可在实质细胞或内皮细胞胞质内表达;②大鼠缺血侧脑组织fibulin-5蛋白表达从再灌注6h开始升高(1.26 ±0.46,P<0.05),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1.78±0.48),72 h(0.89±0.27)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30±0.14,P<0.05),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与蛋白表达有同样的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内fibulin-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可能对脑损伤后血管稳定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皮质神经细胞内原蛋白转化酶1(PC1)及其作用底物神经肽Y(NPY)的表达变化,探讨PC1在神经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小鼠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4、24 h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阻塞1 h再灌注。采用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中PC1及NPY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侧皮质脑组织PC1mRNA缺血-再灌注4 h组表达增加(2.66±0.24),缺血-再灌注24 h组增加(2.07±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4 h组PC1前体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24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4 h组前体NPY前体蛋白水平及mRNA增加(P0.05),mRNA表达为2.31±0.27;24 h组蛋白前体水平增加(P0.05),NPY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C1前体表达增多,从而影响PC1的加工活性,导致PC1的作用底物NPY蛋白以前体形式堆积,可能为神经细胞缺血损伤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和电镜下,HE染色F各组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改变,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黄芪多糖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在接近缺血核心区,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ASA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AIF的表达。结果脑梗死体积ASA预处理组为(0.20±0.48)%,与模型加溶媒组(0.35±0.34)%相比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8±0.34)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A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AI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aspase-9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死亡情况,再灌注6 h、12 h、24 h后缺血皮层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aspase-9蛋白表达在各手术组明显升高,并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Caspase-9表达逐渐升高,于再灌注24 h到达最高(P<0.01).结论 Caspase-9蛋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变化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全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见少量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区组织明显水肿、蜕变、坏死伴少量炎细胞浸润,对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轻度水肿,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对应区显著升高(P〈0.01或P〈0.05),其中缺血侧大脑以坏死区边缘脑组织表达为甚,且较对侧大脑及双侧小脑明显升高(P〈0.05);脑心通用药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水肿、蜕变、坏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表达较模型组对应区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包括病灶在内的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不同时相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CSB/ERCC6 )表达对神经元DNA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9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又分为缺血 2h再灌注 12、2 4、48、72、12 0、16 8h组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 2h再灌注不同时相点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及神经元DNA损伤的情况。结果 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于再灌注 12h开始出现 ,2 4h最为严重 ,72h开始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48h ,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开始升高 ,于再灌注 72h达到峰值 ,持续至 12 0h仍保持较高水平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高的CSB/ERCC6mRNA与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密切相关 ,CSB/ERCC6mRNA作为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可能调节了神经元DNA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 bcl- 2、bax和 p53m 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缺血 1 .5 h再灌注后 2 h、 6 h、 1 2 h、 1 d、 2 d、 3 d、 7d和 1 4 d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 bcl- 2、 bax和 p53 m RNA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2 h在缺血周围区 bcl- 2 m RNA开始表达 ,1 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弱 ,再灌注 1 4 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bax m RNA与 p53 m RNA均于缺血再灌注 6 h出现 ,bax m RNA于 1 d达高峰 ,3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p53 m RNA于 1~ 2 d达高峰 ,7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 bcl- 2、 bax和 p53m RNA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关系 ,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方法:3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1d,2d、3d、7d、14d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Nogo-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皮质和纹状体区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再灌注2h凋亡细胞逐渐增多,3~7h达高峰,随后下降。Nogo-A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明显增加,并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表达增高,细胞凋亡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10 0mg/kg)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mRNA表达。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并逐渐增加 ,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分别于 1d和 2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至 14d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 ;经肌苷治疗后凋亡神经细胞减少 ,其中再灌注 12h~ 7d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减少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tCmRNA于脑缺血再灌注 2h开始表达 ,皮质区 12h达高峰 ,纹状体区 1d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肌苷治疗组CytCmRNA表达于再灌注 12h~ 7d在皮质区、12h~ 14d在纹状体区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ytC基因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 ,肌苷可能通过对二者的抑制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NSE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成年 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再灌流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 NSE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 3d、7d、1 4 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 ;缺血侧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 1 2 h明显增强并达高峰 ,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至 1 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 7~1 4 d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脑组织中 NS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中皮层区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均高于纹状体区。结论 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 NS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糖调控蛋白(GRP78、GRP94)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60只大鼠分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制成缺血6、12及24 h模型。应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血61、2及24 h后GRP78、GRP94表达的变化。结果(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在6 h即可看到GRP78、GRP94表达低于假手术组水平,12 h升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24 h又明显下降。假手术组GRP78、GRP94表达与时间无关。(2)形态学观察:手术组缺血周围脑组织细胞中GRP78、GRP94阳性表达较多,缺血中心坏死组织内无阳性表达;假手术组相同脑区内阳性表达多,无组织损伤。结论短时间脑缺血GRP78、GRP94表达渐升高,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长时间脑缺血后导致内质网功能下降,GRP78、GRP94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区及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半暗带及再灌注时间窗。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 /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30min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1 ,2 ,4,6 ,2 4h ;缺血 1 ,2 ,3h后再灌注 2 4h组。每组 6只。恒温冰冻切片 ,行微管相关蛋白 (MAP2 )免疫组化染色 ;嗜银Ⅲ染色法复染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MAP2免疫染色可显示神经元形态和皮质结构 ,显示缺血 30min的神经元病变。病变可分为 :中心区———MAP2阳性消失区 ;半暗带———MAP2阳性减弱伴选择性表达增强 ;继发损伤反应区———MAP2表达增强。缺血 6h内半暗带被迅速扩大的中心区取代 ,同时半暗带的神经元病变进行性加重。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在缺血 3h以内。嗜银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中心区边缘 ,半暗带也有散在分布 ,MAP2表达增强的神经元不易被银染。结论 MAP2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对抗缺血的保护性反应 ;MAP2免疫染色是显示半暗带的理想的组织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α(mGluR1α)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 2h再灌注 1、3、6、12、2 4、4 8及 72h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HE染色检测各组mGluR1α的蛋白表达、mRNA转录水平及坏死神经元的计数。结果 各缺血再灌注组mGluR1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 ,再灌注 1hmGluR1α的mRNA转录即有升高 ,6h达到高峰 ,mGluR1α蛋白表达从 3h开始增加 ,12h达高峰 ,与神经元损伤程度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GluR1α表达上调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平行 ,提示mGluR1α参与介导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实施不同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大脑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为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2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远隔后处理组、延迟后处理组,术后48 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皮质和海马内IL-1β、IL-6表达及相同部位轴突形态。结果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和远隔后处理组损伤侧皮质和海马缺血范围减小,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轴突损伤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进行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少大脑炎症反应,使轴突的损伤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