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生物碱对糖尿病小鼠降糖和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黄连生物碱单体(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其复合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活性和氧化应激能力。方法:细胞实验评价3种生物碱及其复合生物碱促进葡萄糖消耗的能力;动物实验评价3种生物碱,复合生物碱、高糖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糖脉康组小鼠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液丙二醛(MDA),SOD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三种生物碱单体均能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都有抗氧化作用,但是复合生物碱的效果最好。动物实验表明复合物的降糖能力优于单体,且能明显增加SOD活力,降低mALB和MDA含量和AR活性。结论:黄连复合生物碱较强的降糖和抗氧化能力可能通过黄连生物碱单体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黄连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对6种黄连生物碱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小鼠肝微粒体,以及生物碱小鼠体内诱导后的肝微粒体,构建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在大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及药根碱均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其中表小檗碱抑制作用最强;对UGT1A1,药根碱表现为弱的抑制作用(IC50≈227μmol·L-1),而黄连碱和巴马汀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对UGTs均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6种生物碱对UGT1A1均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内诱导实验中,只有小檗碱对UGTs,药根碱对UGT1A1活性呈现显著升高作用,其他生物碱的作用不明显。综上,黄连生物碱在对UGT的作用上显示出明显的种属和体内外的差异,同时生物碱结构的变化对UGT活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黄连与其他药物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连生物碱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2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肠吸收特征.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 50 mg·L-1)的Papp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巴马汀(160 mg·L-1)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质量浓度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同肠吸收的Papp有显著影响;相当浓度的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在不同的灌流液中灌流Ka为戊己丸配伍方>黄连提取物>标准品.结论: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回肠段吸收最好;其吸收不是以简单的被动扩散起作用;以戊己丸和黄连粗提取物给药时可显著促进黄连中生物碱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芩苷、巴马汀、栀子苷对过氧化氢(H2O2)、谷氨酸(Glu)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H2O2,Glu损伤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2a)模型,设正常对照、模型、黄连解毒汤、小檗碱、黄芩苷、巴马汀及栀子苷组,筛选浓度为7.812 5,15.625,31.25,62.5,125,250,500 mg·L-1,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损伤后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能够促进SH-SY5Y细胞增殖,适当浓度的栀子苷能够促进SH-SY5Y,Neuro-2a细胞增殖,并对H2O2,Glu损伤的SH-SY5Y细胞有保护作用,对H2O2损伤的Neuro-2a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栀子苷可能为黄连解毒汤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节机制。MTT法检测黄连生物碱对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中性红实验和NBT法分别测定生物碱对巨噬细胞吞噬和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连生物碱处理后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生物碱对巨噬细胞膜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黄连生物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檗碱效果最好;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对佛波酯(PMA)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具有正向调节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巨噬细胞中PKC,p40phox或p47phox mRNA的表达量,而表小檗碱对呼吸爆发没有显著性影响;黄连生物碱能够改变巨噬细胞膜蛋白的构象,其中小檗碱作用最强。结果表明黄连生物碱可能通过改变巨噬细胞膜蛋白构象从而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呼吸爆发功能,而且,生物碱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调节机制还可能与相关基因PKC,p40phox和p47phox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黄连炮制品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方法:应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连不同炮制品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Agilent TC-C18色谱柱(2)(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 4.0),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流速1mL·min-1,理论塔板数以盐酸小檗碱计算应大于2 000.结果:黄连经不同方法炮制后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试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捷、经济,可作为黄连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RP-HPLC同时测定黄连及金芪降糖片中3种小檗型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及金芪降糖片(金银花、黄连、黄芪)中3种小檗型生物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mil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 mol/L磷酸二氢钾(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测定黄连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含量分别1.34%、1.61%、7.12%,金芪降糖片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5%、0.64%、1.5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及金芪降糖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药材中4种主要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碱、黄连碱的含量。结果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碱、黄连碱在10min内完全分离,分别在0.035 5~0.71、0.067 5~0.27、0.045 0~0.180、0.070 0~0.280 m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黄连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黄连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黄连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转化。方法:大鼠分别灌胃黄连总碱、小檗碱,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的血浆、组织、胃肠道中黄连4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出现2个峰值,达峰时间分别2,5h,其中血药浓度分别为Cmax3.7,2.8mg.L-1;小檗碱在大鼠血液中可以转化为药根碱;给大鼠灌胃黄连总生物碱后,小檗碱在大鼠胃中的浓度单调下降,而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逐渐增加,表明在大鼠的胃中小檗碱可转化为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肺部,其次分布在肝脏中,而药根碱和黄连碱主要分布在动物的肝脏中,其次分布在肺部。结论:小檗碱可以转化为药根碱,根据胃肠道推进实验部分解释了小檗碱在血液中出现2次峰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黄连及金芪降糖片中木兰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3%甲酸和0.3%三乙胺)(A)-水(0.3%甲酸和0.3%三乙胺)(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 min-1,检测波长345,270 nm,柱温25℃.结果:木兰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 06 ~0.241 2,0.038 24 ~0.7648,0.088 02 ~1.760 4,0.016 55~0.331 0,0.036 08~0.721 6,0.189 41 ~3.788 2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5%~105%.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连及金芪降糖片中木兰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可为金芪降糖片的现代制剂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对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黄连和萸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然后对炮制前后四种生物碱的含量做统计分析。结果 :吴茱萸汁制后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极显著降低。结论 :吴茱萸汁对于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而研究发现黄连苦寒之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据此推测吴茱萸汁可能通过降低生物碱含量,进而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关黄柏中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黑龙江省10个不同产地关黄柏中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方法:HPLC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每100 mL加0.10g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分别在12.08 ~ 144.96 mg·L-1(r =0.9993),1.60 ~25.60 mg·L-1(r =0.9993),7.26 ~87.12 mg·L-1(r =0.9993)线性关系良好,3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2.51%,103.47%,102.8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黄柏类药材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关黄柏中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湖北利川黄连不同生长龄期主要生物碱的累积变化过程,为标准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黄连有效成分.结果:随着生长龄期的增长,黄连叶片数、根茎干重都在不断的增加;黄连不同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根茎>须根>叶片;在黄连2~3龄阶段为黄连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酪氨酸、总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增长速度最快;在5龄阶段,这4种生物碱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是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且这4种生物碱含量之和占总生物碱含量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结论:为黄连的种植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黄连亲水性成分,研究其对小檗碱在HepG2细胞中糖代谢作用的影响。方法:黄连亲水性部位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后,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MTT法检测HepG2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消耗的葡萄糖。结果:首次从黄连水溶性组分中分离出胆碱。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胆碱能显著增强小檗碱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并显著改善小檗碱对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与同剂量的小檗碱相比,100 mg.L-1胆碱与38 mg.L-1小檗碱混合后,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增加34%,存活率上升到75%。结论:胆碱在增强小檗碱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减小小檗碱对细胞的毒副作用方面存在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连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黄连中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小檗碱等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XtimateTM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0mmol·L-1碳酸氢铵水溶液(含有0.7%氨水、0.1%三乙胺),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6种生物碱分别在0.85~16.96(r=0.9997),1.25~24.96(r=0.9995),2.05~40.96(r=0.9999),3.65~72.96(r=0.9999),2.88~57.60(r=0.9998),13.25~264.96mg·L-1(r=0.9996)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n=6)依次为101.6%(RSD1.3%),102.5%(RSD1.5%),100.8%(RSD1.9%),102.6%(RSD1.2%),97.80%(RSD1.3%),99.01%(RSD1.5%)。不同产地黄连中6种被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连中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及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黄连上清丸(片)中小檗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张浩  方清茂  武勇 《中成药》2005,27(12):1393-1396
目的:分离并测定黄连上清丸(片)(黄连,栀子,连翘,黄柏等)中的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法,以乙腈-3.4 g·L-1KH3PO4溶液(磷酸调pH为3.0)(40:60),内含SDS1.7 g·L-1为流动相,345 nm检测.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测定了10个厂家黄连上清丸(片)中小檗型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的含量.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岩黄连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与其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作用的组效关系模型,寻找与药效显著相关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提取得到9个岩黄连提取物,通过HPLC法对岩黄连提取物进行成分表征,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来表征其相对质量分数;MTT法测定岩黄连提取物抑制HSC-T6细胞增殖活性,以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利用SIMCA-P11.5软件的正交投影偏最小二乘法(OPLS)分析,研究共有峰与药效的相关性,根据S-载荷图与变异权重参数(VIP)值辨识显著活性成分;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验证所筛选成分的活性。采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观察所筛选成分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LDH活性的影响。结果 HPLC法对9个岩黄连提取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确定了21个共有峰,其中19、18、13、20、14和16号共有峰(VIP1)与岩黄连抑制HSC-T6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并鉴定18、19和20号共有峰代表的化合物分别为脱氢卡维丁、巴马汀和小檗碱。MTT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脱氢卡维丁、巴马汀及小檗碱对HSC-T6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也与MTT结果一致,脱氢卡维丁、巴马汀及小檗碱(0.10 mg/m L)处理HSC-T6细胞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2.12%、42.22%、3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P0.01)。细胞毒性实验发现当脱氢卡维丁终质量浓度低于0.15 mg/m L,巴马汀与小檗碱终质量浓度低于0.10 mg/m L时,对HL-7702细胞不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通过组效关系研究首次发现岩黄连提取物中脱氢卡维丁、巴马汀与小檗碱在体外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在有效质量浓度下不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表明这3种化学成分极有可能是岩黄连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潜在活性成分且在应用中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示基于组效关系的研究思路可为天然植物药活性成分的辨识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伯莎  安叡  王跃  王新宏 《中成药》2012,34(1):15-19
目的 研究来源于中药黄连中的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经Caco-2细胞模型共同转运后的吸收特征.方法 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从绒毛面到基底面的共同转运特征,并与4种生物碱单独进行的转运过程进行比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经Caco-2细胞单层共同转运后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的表观渗透系数( Papp)及吸收率(%)均是其单独转运时的1.63倍,1.28倍,1.55倍及1.05倍.结论 黄连4种生物碱类成分共同作用可促进其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20.
黄连是临床常用清热解毒药物,近年来已被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但黄连中的何种成分及如何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是临床用药和提高疗效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系统地介绍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5种生物碱类成分,并对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小檗碱、表小檗碱和巴马汀3种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类型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