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锋  丁嘉宝  崔腾斌  刘一鸣 《临床荟萃》2006,21(15):1092-109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CS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QTd)密切相关,我们采用12导联心电图测定最长QT间期(QTmax)、校正最长QT间期(QTcmax)、最短QT间期(QTmin)、校正最短QT间期(QTcmin)、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观察支架植入术对ACS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美托洛尔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QT离散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 ,QTd、QTcd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QTd、QTcd明显降低 (P <0 .0 5 )。美托洛尔不但能改善心肌缺血 ,而且能降低QT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离散度(Q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24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DCM和43例非心脏疾病患者,测定QTd,QTcd。结果: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结论:QTd及QTcd可能是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析84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PTCA术前、术后一天内所记录的心电图。测算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病例分为三组:心绞痛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成功组、心肌梗塞PTCA失败组。分别对三组QTd、QT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前二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显减少(P<0.01).失败组术前、术后QTd及QTcd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成功的PTCA能显减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的QTd.提示可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心肌缺血患的死亡率。可以改善患的预后。术后心肌梗塞患删减少可能反映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苏醒”。并表明梗塞区内尚有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室复极的离散程度,可以作为预测心脏疾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不良预后的指标。本文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观察该药对QTd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间期离散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QT间期离散度 ( QTd)影响。方法对 5 6例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在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2周分别行同步 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 ,测定其 QTd。结果治疗组 1周后 QT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 P<0 .0 5 ) ;治疗组 2周后 QT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 P<0 .0 1)。结论曲美他嗪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QT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与U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住院诊断UAP患者196例和健康对照组82例的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UAP患者Braunwld各分级间年龄、性别以及并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血酯异常等方面无显著差异;UAP患者QTd、QTcd值随危险分级增高而加大,同时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UAP患者Braunwald各分级的QTd、QTc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UAP患者QTd的变化与其病情危险度相关,心电图QTd的变化可以作为UAP患者判断危险程度的参考指标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临床上将UAP危险度分级与QTd结合起来考虑,有助于选择治疗手段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最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最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对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心律失常患者5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QT间期与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有效率85.2%,QTd明显缩短,由(61.03±9.20)ms减至(32.8±14.1)ms(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而且使患者QTd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12.
张艳霞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1337-133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MI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有适应证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QTd和QTcd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QTd和QTcd为(64.17±4.14)ms及(71.33±6.52)ms,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1.30±5.22)ms及(77.82±7.6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使AMI患者QTd和QTcd显著降低,能否确实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法舒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治疗组(n=100),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d,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QTd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QTd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法舒地尔注射液能显著减少其QTd和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78例患者 ,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 (5 0例 )和未再通组 (2 8例 ) ,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两组Q T离散度无差异 ,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5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短QTd、QTcd ,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加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QTd和QTcd明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葛根素能缩短QT离散度,改善缺血心肌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临床疗效及预后判定。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5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31例,给予常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每12h 1次,7d为1个疗程。以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改变,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对UAP患者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结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抗凝方法(经t检验,P<0.005)疗效显著,明显控制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间,并有效预防和防止了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及心脏猝死。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男 95例 ,女 47例 ,平均年龄 5 7± 12 3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78例 ,对照组 64例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相似。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 6 2 5~ 5 0mg口服 ,2次 /d ;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1周后同步记录体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每一导联连续测量 3个Q -T间期 ,取其均值。最大QT间期 (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为QTd。结果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美托洛尔后 ,QTd、QTcd显著缩小 (P <0 0 1) ,QTmax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QTmin显著延长 (P <0 0 5 ) ,心率显著减慢 (P <0 0 1)。而对照组QTd、QTcd、QTmax、QTmin、HR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AMI早期应用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 ,可显著延长正常心肌的复极过程 ,从而防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 ,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 ,记录入选时及治疗 3周后 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 (纸速2 5mm/s) ,专人测定QTmax、QTmin ,按Bazeff公式校正QTcmax、QTcmin ,计算QTd及QTcd。结果 稳心颗粒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结论 该药在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所观察病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影响的研究@魏宗德!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分为两,每组40例,入选后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等)治疗。一组加用普通肝素,以15 u/(kg·h)速度静脉滴注,另一组加用低分子肝素6000 u皮下注射,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5~7 d。随访30 d观察心肌梗死、死亡、再发心绞痛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复合发生率。结果:第30 d时,接受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复合发生率分别是15%和37.5%。两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复合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并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