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宁 《四川中医》2007,25(4):28-29
《内经》中有关“厥”的论述非常丰富,就其含义而言,“厥”有两意。一是“逆”义,气机逆乱之意,当“厥”为“逆”义时,有时指病机,有时指病证,有时指症状,少数情况“厥”也为病名;一为“尽”义,用于“厥阴”一语。  相似文献   

2.
徐宁 《四川中医》2007,25(4):28-29
《内经》中有关“厥”的论述非常丰富,就其含义而言,“厥”有两意。一是“逆”义,气机逆乱之意,当“厥”为“逆”义时,有时指病机,有时指病证,有时指症状,少数情况“厥”也为病名;一为“尽”义,用于“厥阴”一语。  相似文献   

3.
徐宁 《四川中医》2009,(8):49-50
对《内经》中的“四气”、“四时之气”进行了分析,系统说明自然界四气的运行及变化,以及与人的生理、疾病的发生、诊断、预后、治疗和养生的关系。在《内经》时期初步形成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4.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共出现了8次,分别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邪客》、《灵枢·刺节真邪》四篇之中。另外,《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中的“大气”,也指宗气。笔者依据以上内容,系统论述《内经》中的宗气,以明确《内经》中宗气的概念、分布、功能、病证等,明晰《内经》中的宗气理论。  相似文献   

5.
真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又说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中的“真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本文在《内经》162篇中共检出“真气”二字连读者23处,笔者对其逐条梳理,以明确其含义。  相似文献   

6.
徐宁  孙广仁 《光明中医》2009,24(9):1648-1650
对<内经>中有关"脉气"、"经气"、"络气"的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脉气是由营气、胃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组成.组成脉气的气合则为人体之气,因此脉气当是人体之气分布于经络系统的部分,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脉气以有胃气为贵,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动.脉气分布到经脉的部分称为"经气";分布到络脉的部分称为"络气".外感和内生邪气也可进入脉中,因此在疾病过程中脉气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的力量变化,在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中西知理论体系有别,但《内经》是发现并记录血液循环的先驱,它最早描述了血液循环,并对血液循环生理,病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9.
吴勇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43-444
本文就《内经》对汗的生理作用的认识,归纳为协调阴阳和调畅气血两个方面,以冀通过有关的阐述,对汗法研究和汗证治疗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徐宁 《陕西中医》2009,30(9):1186-1188
目的:探讨《内经》中"正气"的含义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中11处"正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正气在《内经》有两种含义:有时指人体之气,与邪气相对峙,指人体中具有抗病、驱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有时指其来方向与时令方位一致的,但可使人感觉不适的四时之风,即正风,与实风、虚风不同。正气与真气、精气等须严格区分。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学发病观正气的强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内经中有关脑的论述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整理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1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海,其输上至其盖,下至风府。髓海是脑的形态结构。其解剖位置,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亦藏于颅之内。  相似文献   

12.
《内经》痰瘀相关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内经》对痰瘀的概念、形成机理,相关病证等方面的表述,初步分析了《内经》中的痰瘀相关理论,认为《内经》对痰瘀相关理论的论述,为后世痰瘀相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整理和归纳,认为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气”贯穿于整个《内经》理论体系的始终。据有人对《内经》的详细统计,其中单纯提“气”有近800余处,以气组成的气名多至2000余处,以气名分类的270余种。可见,“气”在《内经》理论中运用广泛。 从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内经》理论的形成来看,“气”的概念十分明确。但由于以气组成的气名比较复杂,给人们造成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命的起源,曾出现过"神创论""自生说""生生说"等观点."神创论"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生命的起源,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自生说"认为原始生物直接从非生物突然化生出来;"生生说"认为生物只能由已有的同种生物产生,不能由非生物自生.<内经>不仅从哲学的高度对整个人类的起源作出探索,还从医学角度对人类个体的生命起源进行了讨论,它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之精的结合.<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张介宾注云;"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乾之阳,母得坤之阴,阳一而施,阴两而承,故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譬之稼穑者,必得其地,乃施以种."  相似文献   

16.
《内经》关于对生命起源的认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4,22(2):307-308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光明中医》2010,25(2):189-191
《内经》以分类方法认识病因,主要有病因的阴阳分类法、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和病因的"藏象"分类法。"藏象病因"认识论是《内经》的一个最有特色的、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是将病因的研究纳入"四时五脏阴阳"系统,与"藏象"紧密关联,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辨证思路和模式:分析病因,解析特性,"同气相求",归类五行,进而准确把握病位,洞察病机,诊治疾病,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是《黄帝内经》中出现率比较高的一个字。仅《素问》81篇就达140余次,而且义项颇多。既有与文学经典中相同的用法;又有古医籍本身特有的含义。为了正确理解原文经旨。笔者现数列《黄帝内经》中“精”的不同义项,用法分析如下,供读者参考。一、“精”字的渊源《说文》云:“精,择米也,从米青声”寥寥几个字,便点出了“精”字的造字本义和形声结构。这在古文典籍中是不乏其例证的。如:司马云:“简米曰精,简即柬俗作(?)者是也。”如:《庄子人世间》曰:“鼓(?)播精”。即用小簸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内经》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本科教学的后期提高课程。《内经》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使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阴萎一词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黄帝曰:调此二者奈何?歧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出矣.知之则强,不知则老……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男子以八为纪,女子以七为纪,分别论述由少、长、壮、老的生理发育盛衰全过程.故张志聪注:"人年六十,已逾七八之期.天癸竭,肾气大衰而阴事痿矣."[1]说明人六十岁左右时,男女双方生殖功能衰竭,性机能减退;或者房事不节,阴阳不调,而导致阴事萎弱不用.明确指出阴萎是男女双方性功能障碍,而不是专指男性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