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普胃丸对胃溃疡复发大鼠胃组织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普胃丸(PWP)对胃溃疡(GU)复发过程中大鼠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奥美拉唑组、PWP组.采用醋酸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GU模型,造模24 h后备组大鼠ig给药,奥美拉唑组大鼠3.6 mg·kg -1,1次/d,PWP组大鼠40 mg·kg-1,1次/周,其余各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于造模第90天,除模型未复发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白细胞介素-1β(1L-1β)1 μg·kg-1,诱导大鼠GU复发.在溃疡复发后48 h测定GU复发率,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均未见溃疡复发,模型复发组溃疡复发率为83.3%,PWP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1%和33.3%,明显低于模型复发组(P<0.01);模型复发组VEGF和bFGF的平均阳性密度分别为127.03±13.47,122.40±23.17;平均吸光度分别为126.78±13.62,121.16±20.09,其值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未复发组高(P<0.01),但明显低于PWP组和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PWP可通过增加胃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来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大鼠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与通脉地仙高、中、低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含量,并观察VEGF、bF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通脉地仙丸各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bFGF、VEGF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地仙各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bFGF、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P<0.01,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和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VEGF、bFGF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VEGF、bFGF mRNA表达均上调(P<0.01,P<0.001)。结论通脉地仙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FGF相关,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微六味地黄汤对老年痴呆(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阐明超微六味地黄汤益智健脑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0)脑内注射建立AD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超微六味地黄汤10 g.kg-1组,给予不同处理,于造模后5,30 d处死动物,评价动物的认知功能,RT-PCR和ELISA检测bFGF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动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治疗后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六味地黄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大鼠脑组织有低水平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造模后模型组和中药组表达增强,模型组、超微六味地黄汤10 g.kg-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微六味地黄汤组bFGF水平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而模型组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超微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β1-40脑内注射后动物认知功能下降,超微六味地黄汤能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增强AD大鼠bFGF表达,是其益智健脑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栝楼瞿麦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STZ诱导制作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加味栝楼瞿麦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卡托普利)组.治疗组从实验开始第4周起,加味栝楼瞿麦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5.6,2.8,1.4 g·kg-1ig,卡托普利1.8 x10-3g·kg-1ig,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给予2.8 mL·kg-1蒸馏水ig,每天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DN模型组大鼠肾组织HGF含量(181.29 ±17.50) ng·L-1,IGF-1含量(8 235.2 ±790.0) ng·L-1,VEGF含量(2421.3±348.3) ng·L-1,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各治疗组中,加味栝楼瞿麦汤中剂量组HGF含量(144.21±26.363 7) ng·L-1、高、中剂量组IGF-1含量(5 303.1 ±944.0),(6 443.1±628.3) ng·L-1,高剂量组VEGF含量(1 547.7 ±566.1) ng·L-1,卡托普利组大鼠肾组织HGF含量(133.6±31.3) ng·L-1,IGF-1含量(3 804.3±604.4) ng·L-1、VEGF含量(1 482.8±299.6)ng·L-1,均低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栝楼瞿麦汤能够通过下调大鼠肾组织HGF,IGF-1,VEGF的含量,取得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氧供应、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20 mg.kg-1,ip,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30 mg.kg-1,ig,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 mRNA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注射液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模型组VEGF mRNA表达及其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注射液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莲汤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细胞株MGC803接种于裸鼠右前肢皮下。模型组ig生理盐水溶液10 mL·kg-1,阳性对照组ig消癌平片1.80 g·kg-1的药液10 mL·kg-1,复方通莲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g 1.50,0.75,0.37 g·kg-1的药液10 mL·kg-1,各组连续给药3周,再连续观察3周,6周内连续测定裸鼠瘤体体积,最后脱臼处死全部裸鼠,分离瘤组织,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表达。结果:通莲汤抑制瘤体生长与时间呈正相关,开始给药后第4周达抑瘤峰值;通莲汤高剂量组瘤重(1.55±0.68)g,抑瘤率为(58.40±1.56)%,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莲汤可显著抑制PCNA表达(P<0.05)。结论:通莲汤可抑制裸鼠人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生长,其抑瘤机制与下调肿瘤细胞PCN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鳖甲煎丸对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小鼠肝癌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0.02 g·kg-1)和鳖甲煎丸高、中、低剂量组(3.699,1.233,0.411 g·kg-1),连续ig15 d后断颈椎处死小鼠,钝性分离肿瘤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采用MIAS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VEGF,Flt-1平均阳性面积百分率及计算每1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结果:VEGF阳性面积鳖甲煎高、中、低剂量为(2.28±0.53)%,(2.76±0.56)%,(3.26±0.46)%,模型组为(6.20±0.78)%,VEGF阳性细胞数鳖甲煎高、中、低剂量为(29.12±1.53),(30.95±1.02),(32.64±2.08)个,Flt-1阳性面积鳖甲煎高、中、低剂量为(1.35±0.78)%,(1.96±0.36)%,(2.78±0.73)%,模型组为(5.20±0.48)%,Flt-1阳性细胞数鳖甲煎高、中、低为(19.45±1.03),(21.85±1.82),(22.78 ±1.18)个,模型组为(27.38±1.23)个,鳖甲煎丸高、中、低剂量组VEGF,Flt-1染色强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及下调其受体Flt-1的表达抑制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药(当归、川芎)、破血药(三棱、莪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他汀组、活血组、破血组,空白组8只,其余各组均13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灌服10 ml/(kg·d)白开水,活血组灌服当归、川芎煎液,破血组灌服三棱、莪术煎液,他汀组灌服阿托伐他汀钙,给药量均为1.8 g/(kg·d),每天1次,连续4周。取主动脉组织,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组织细胞色素C(Cyt-C)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活血组及破血组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他汀组与破血组病变改善最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活血组Cyt-C蛋白、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低于活血组(P0.05)。结论活血药、破血药均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且破血药效果优于活血药;活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破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下调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来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活血通脉灵(HXTML)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治疗组(HXTMLmax)和活血通脉灵小剂量治疗组(HXTMLmin),采用ISO 复制心肌缺血模型,ABC染色检测VEGF和bFGF表达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VEGF、bFGF少量表达,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表达量较空白组高.二者在HXTMLmax组表达量最高,HXTMLmin组次之,与模型组及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通脉灵能促进缺血心肌表达VEGF,bFGF,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新生微血管数目以及VEG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麝香保心丸组,每组5只。各给药组按照13.5 g·kg-1·d-1灌胃,每日1次,共给药3周。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W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数目(MVC);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均可见vWF因子标记染色的新生微血管,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新生微血管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到少量新生成的微血管,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较多新生微血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的VEGF,bFGF的蛋白表达最少,模型组与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VEGF,bFGF的蛋白表达有较显著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川芎、赤芍、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药物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推测这些药物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VEGF,bFGF的蛋白表达,从而增加VEGF,bFGF的含量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凝集率(MPA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运动功能量表(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PV、MPA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小板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12周后处死。取斑块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斑块破裂出血情况;取冰冻斑块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血管密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蛋白印记测定血中及斑块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组斑块破裂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斑块内b FGF、PD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斑块内b FGF、PDGF表达,促进血管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58眼)和对照组各30例(57眼).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次,口服,3次/d,6周后2次/d.观察组采用丹红化瘀口服液20 mL/次,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视力并进行眼底检查,检测治疗前后VEGF、bFG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75%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上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底微血管病变程度评分、黄斑水肿程度评分及视网膜总循环时间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VEGF、bF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VEGF、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DR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血液循环;丹红化瘀口服液能降低DR患者VEGF、bFGF水平,从而延缓DR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蒙古族药阿给炭对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大鼠溃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0.18 g·kg-1),阿给生药组(1.35 g·kg-1),阿给炭药低、中、高剂量组(0.9,1.35,1.8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周后,常规处死动物,剪取胃部溃疡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VEGF及VEGF受体(VEGFR),b FGF及b FGF受体(b FGF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应激性溃疡导致大鼠溃疡组织b FGF(P0.01)和b FGFR(P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阿给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了大鼠溃疡组织VEGF mRNA(P0.05)以及VEGF和VEGFR蛋白表达(P0.05),但无剂量相关性;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无差异;中剂量、高剂量阿给炭和云南白药显著升高b FGF的蛋白表达(P0.01),高剂量阿给炭同时也升高了b FGF和b FGFR mRNA(P0.01)和b FGFR蛋白表达(P0.05)。结论:阿给炭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其受体蛋白,b FGF及其受体蛋白有关,对VEGF,b FGF和b FGFR的调控是在转录水平,对VEGFR的调控是在后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扶正法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缩宫素(20 U加入5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3 d)配以温经活血扶正法(加味生化汤口服,1剂/d,连续6 d+艾灸6 d)促宫缩治疗,对照组予缩宫素治疗1~3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1~7 d宫底下降高度、恶露量,恶露持续天数及术后30,42 d子宫体积和术后14 d宫腔积液体积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7 d各项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扶正法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血细胞的生成,改变剖宫产术后血液黏滞状态,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丹参对外伤血瘀模型大鼠肾组织AQP2的调节效应,初步阐明丹参“活血利尿”的部分本质,为其临床调配用药提供指导。该文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血瘀证组20只,采用“定量化打击法”制备外伤血瘀证模型,再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组各10只。治疗7 d后,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QP2蛋白表达、对比尿液AQP2含量,观察损伤局部肌肉、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肌肉炎性细胞浸润、血瘀并水肿,肾组织亦见瘀血肿胀且AQP2表达上调、尿AQP2含量增高,尿量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丹参组肾组织AQP2表达下调、尿AQP2含量减低,尿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肿胀明显减轻。表明丹参降低血瘀证大鼠尿液AQP2含量,下调肾组织AQP2蛋白表达,从而使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丹参“活血”体现损伤局部组织消肿、也体现于肾脏的“利尿”,减轻瘀肿。这一疗效与丹参调节肾脏AQP2效应密切相关。验证了丹参“活血利尿”效应的部分本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组方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明确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体外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及作用时效。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评价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克隆形成、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将子宫内膜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病灶后予药物干预,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观察姜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分别为20 mg/mL及10-6 mol/L,且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微球体形成能力。姜黄散高、中剂量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病的生长,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较给药前均明显减小。[结论]活血化瘀法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观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萆薢汤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秋水仙碱,入组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嘌呤饮食。1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及血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停药或经对症处理后即恢复正常。[结论]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疗效显著,在改善全身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PDGF-BB在阿霉素肾病(AIN)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活血化瘀中药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在阿霉素肾病(AIN)大鼠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的机理,为临床早期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55只,体重250±20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对照组13只、活血化瘀组15只、补益气阴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阿霉素(ADR)6.5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自尾静脉注射。造模当天开始治疗,补益气阴和活血化瘀中药组每日两次经胃灌服中药汤剂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后第1、2、8周留取尿标本,于实验结束留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在实验结束时宰杀大鼠,取左肾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肾组织中PDGF-BB蛋白的表达和RT-PCR半定量法测大鼠肾组织中PDGF-BBmRNA表达;取肾组织以光镜HE染色检测肾小管病理学改变。结果:(1)阿霉素肾病大鼠8周左右尿蛋白排泄达到高峰;(2)各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均能减缓尿蛋白排泄的增长速度;(3)模型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免疫组化及RT-PCR观察PDGF-BB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能下调PDGF-BB,而活血化瘀组效果更明显。结论:(1)实验后2周各造模组大鼠蛋白定量均大于100mg/24h模型制作成功;(2)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尤其肾小管上皮细胞PDGF-BB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与肾病的进展一致;(3)活血化瘀中药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减缓蛋白尿增长速度,减轻肾病理损害,尤其减少肾小官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功能;(4)活血化瘀中药还可以明显抑制PDGF-BB蛋白和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有早期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