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疗在肿瘤病人中起重要作用,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p53基因目前被认为是一抑癌基因,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接受,可能参与mdr1基因转录的调节。微卫星不稳定性反映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而后者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化疗中的多药耐药现象与mdr1基因的表达有关,而后者与p53蛋白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p53基因突变的肿瘤常有化疗抵抗,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喉癌p16区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缩小喉癌抑癌基因的寻找范围,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P16基因附近5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喉癌进行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结果 5个标记在喉癌中杂合性丢失频率均不高,最高仅达23.1%,但2个标记的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的频率较高,其中示记微卫星序列恶性循环频率高达46.1%。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中不以缺失为主,在D9S1752附近可能存在参与喉癌演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细胞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细胞P5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乳腺良性病变P5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乳腺癌。P53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53表达量与乳腺癌DNA倍体相关,非整倍体肿瘤P53表达量高于二倍体肿瘤。P53表达阳性(FI>1.0)的乳腺癌,其生存期和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表达阴性(FI≤1.0)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颅内生殖细胞性肿瘤的发生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PCR-SSCP及序列分析检测法对p53抑癌基因变异与颅内生殖细胞性肿瘤发生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颅内生殖细胞性肿瘤的发生与p53抑癌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2)在生殖细胞必肿瘤中,随肿瘤的类型不同,与p53基因变异的关系也有异。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恶性肿瘤mdr-1表达与内在耐药性关系的初步研究胡国华欧阳雪松李大成林代诚梁传余刘菽秋刘柏林化疗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但是,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物的内在性和获得性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往往影响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肺癌中多药抗性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肿瘤细胞的抗药性常与编码P-糖蛋白的多药抗性基因有关,为测定肿瘤中多药抗生基因的表达,我们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检测了25例肺癌组织中多药抗性基因的表达,发现在12例中多药性基因过度表达。结果提示临床上这些肿瘤对化疗水敏感可以用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流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骨肉瘤的分子遗传专学研究表明,骨肉瘤更趋向是一种遗传病。其分子病理的基础主要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已发现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基因包括RB、P53肿瘤抑制基因及c-myc、c-fos、c-sis,c-raf-1、SAS、gli和MDM2原癌基因。RB基因第一次突变多来自父方。P53基因突变集中在第一内含子。染色体3q、13q、17p和18q的频发性等位基因缺失提示,除位于13q的RB基因及位于17p的P53基因外,至少还有两个与骨肉瘤发生有关的抗肿瘤抑制基因分别位于3q和18q。具有P53基因的等位缺失和/或MDM2基因扩增的骨肉瘤更易发生肺转移,是判断骨肉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突变所致。P53基因为一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为探索P53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单纯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及其产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P53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的作用。方法:应用Ab-6(DO-1)单抗对110例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65%的食管鳞癌以及53%的癌旁正常上皮和84%的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病变呈现P53蛋白过度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显示79%为非整倍体肿瘤,21%的二倍体肿瘤,非整倍体肿瘤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结论:P53基因改变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的生物学标  相似文献   

10.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癌基因成为癌变机制研究的热点,其中P53尤其令人瞩目。世界上每天被确诊为癌症的6.5万人中约50%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引发的,并且发现有51种以上肿瘤与P53突变有关,其中包括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卵巢癌最具致死性,确诊后五年生存率不足25%。本文综述卵巢癌手术标本及细胞系中,P53基因丢失、突变及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的病因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人恶性肿瘤中发现了编码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基因突变型,但尚未知P53的生理功能及其突变对该功能的影响。P53蛋白以特定序列方式与DNA结合,由此调控基因转录。其转染试验表明,野生型P53激活邻近P53 DNA结合位点的基因的表达,在体外激活水平与DNA的结合有关。P53致癌基因型则丧失这一活性。另外,在肿瘤发生中为筛选此类突变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周桥,杨光华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现在已为大家所熟知。50%以上的人类肿瘤有p53基因的突变。基因产物为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能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并且激活转录 ̄[1]。肿瘤发生过程中,p53被灭活...  相似文献   

13.
马祖胜 《医学信息》1999,12(5):46-47
过去人们将肿瘤说成是“增生性疾病”,认为在细胞内部控制细胞分裂的通路失控,而引起癌细胞的无限制增殖。事实上肿瘤过度生长是由于癌细胞过少死亡及过多增殖的共同结果。近年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可能是细胞死亡的内部通路受到抑制,应死亡的细胞未死亡的结果。细胞死亡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APO)。因此,恶性肿瘤发生过程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对APO的抑制比细胞增殖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本文仅就APO抑制与肝癌(HCC)发生作一综述。IAPO抑制基因1.1突变型P53(mtp53)一般认为PS’基因突变与H…  相似文献   

14.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型p53基因(wt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已定位于17p13.1,编码的核磷酸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已发现有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说明p53基因的功能失活与肿瘤的起因及恶化有关,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也发现有p53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1):52-52
刊载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第34卷第2期71页至74页的丛文铭等人的论文“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图2与以前发表的论文“胆管癌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刊载于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第30卷第3期第183页至187页)图1有较多重复,存在重大差错,特此声明撤销“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一文。编委会和编辑部对在审稿及编辑加工过程中审查把关不严,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6.
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折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7%。腺癌P16ML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多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TumorSuppressor1和2,MTS1和MTS2)。前者叫做P16蛋白,后者比P16小20多个残基叫P15蛋白,其作用有待研究。本文仅对P16的现过程,抑癌机理,失活机制以及与肿瘤诊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原发性肝癌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原发性肝癌(PHC)的肿瘤抑制基因是多个的、相对专一的,目前认为染色体4q,11p,13p,16q和17p最有可能含有PHC的肿瘤抑制基因,而4q和16q可能是相对特异的。P53基因是一个广谱的肿瘤抑制基因,在HCC的演化中亦起重要作用。其249密码子的突变在肝癌较为特异的,可能主要与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P53抑癌基因是至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一个基因 ,此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最常发生的基因改变 ,约有50%的发生率[1]。我们通过对1999年1月~2000年3月4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53蛋白的血清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联合检测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 ,皆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均未作化疗或放疗。其中胃癌患者21例(男10 ,女11) ,年龄42~80岁 ,平均64.19±10.35岁。结直肠癌患者26例(男9 ,女17) ,年龄40~83岁 ,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