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糖尿病心肌病(DCM)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Rubler,1972年Rubler等在诊治一些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冠状动脉硬化、先天性心脏病或酗酒)诱因的情况下却患上了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类疾病,由此他们通过反复研究而第一次提出了DCM这一疾病名称。虽然DCM这类独立性疾病提出已有40余年,但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仍然十分困难。其主要在于DCM的临床及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心肌病(DCM)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并发症,目前研究已证实它是一类区别于其他心肌病的特殊的心肌病,是指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排除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变以及其他原发性的心肌病等)后,因糖尿病而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功能代谢紊乱、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间质增生等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广泛的心肌结构异常。该病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晚期则以收缩期的功能障碍、左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DM)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它以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细胞水平钙转运缺陷、心肌收缩蛋白胶原形成和脂肪酸代谢异常等为特征的一种独特的心肌病变.本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诊断、防治进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1972年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病名以来,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实验研究的结果均提示特异性的心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Rubler等人首先注意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心功能减退的现象,但却找不到通常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无明确病因的心肌病变实际上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并发症,是一种独立的疾病。1974年Hamby等人首次将这种并发症命名为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相似文献   

6.
高嵩 《医学综述》2011,17(18):2796-2799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糖尿病心肌病(DCM)危害性极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升高。DCM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心肌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心肌间质细胞改变、细胞膜功能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蛋白激酶C等多项机制。现就DCM的发病机制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并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1972年,Rubler等[1]在DM患者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无显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却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考虑是一种特异心肌病存在。1974年,Hamby等[2]通过研究,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概念。DCM是DM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肌广泛局灶性坏死。早期通常表现为心肌顺应性降低和舒张期充盈受阻为主的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DCM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心室重塑是DCM后期最具特征性的结构改变,也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本文从TGF-β1/Smad信号通路、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9.
李庆凤  苏坷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91-291,311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一类具有特征性的心肌病变,DCM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大,心室重量/体重比(心脏重量指数)增加,局灶性心肌坏死,细胞外基质沉积,心肌纤维化。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不全,其中舒张功能受损常出现于收缩功能受损之前。也可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由于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降低、静息心输出量增加,常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致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在休息时可无心功能不全表现,但在生理、病理、药理、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此种现象称为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近年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CCM的发病机制、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糖尿病心肌病 (DCM)是与糖尿病 (DM )特有代谢紊乱有关的一种特异的心肌疾病 ,对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探讨是目前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就DCM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现状作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疾病,独立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一种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主要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结构特点、发病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异性病变.早在1972年.Ruber等人根据4个成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无明显的冠状动脉及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酗酒的情况下罹患充血性心衰首次提出DC的概念。迄今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部分DM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与大血管的粥样硬化无关.而由DC所致。本文就DC的发病机制、心功能改变及干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期专题讲座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医学博士周京敏副教授和本刊特邀编辑郭艾武同志共同组织编写。周京敏副教授从事心血管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2000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杨林  蒋茹 《吉林医学》1993,14(1):8-10
<正>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由于心肌壁内冠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以及代谢紊乱所致的糖蛋白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引起心肌肥大、纤维化,使之舒缩功能受损的一种代谢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已逐渐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并且通过动物实验、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 (DM )可以导致心肌病 ,无论临床有无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经有创和无创的心功能检测 ,显示存在心功能的障碍 ,但可以无冠状动脉的狭窄和堵塞而有别于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这一诊断 ,于 1972年由Rubler等提出 ,认为与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或心肌微血管病变有关 ,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紊乱有关。现已逐渐为人们接受为一独立的、特异的糖尿病心肌病[1] 。1 发病机制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 ,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其中心肌细胞的代谢障碍和冠脉的微血管病变较为重要 ,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功能及生化异常上。1 1 代谢…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病程的延长,继发于DM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心肌病已成为老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对DCM发病机制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脓毒症仍然是ICU中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脓毒症典型特点为多器官衰竭。人体中全身器官系统相互依存,心血管系统作为器官系统的核心,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据研究调查显示,脓毒性心肌病是导致脓毒症死亡的重要因素,患有脓毒性心肌病的患者病死率高达70%。但目前脓毒性心肌病未得到应有重视。甚至在定义、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中尚未有明确指示。本文就脓毒性心肌病论述其诊断的问题,概述并介绍目前所了解到生物学指标以及较为前沿的散斑追踪等诊断工具,从炎性风暴、线粒体障碍以及铁死亡3种病理状态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对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旨在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脓毒性心肌病,强调进一波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性,并了解潜在未来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中州 《医学综述》2013,19(14):2597-2599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一组蛋白质、脂肪酸或核酸的氨基基团与还原糖的醛基发生非酶性糖基化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高度活性终产物的总称,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期望AGEs能作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重要靶点。一些可用作AGEs抑制剂的合成化合物在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正面的结果,有望应用于临床。该文就AGEs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AGEs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