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扁豆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炮制时因两侧突出鼓面易触锅底,产生不同程度的黑色焦斑而太过,边缘因触锅底较少而不及,使整个白扁豆粒受热不均,影响药品的质量。为消除清炒法的弊病,笔者改用砂炒法,取得很好效果。砂炒法具体操作是中火砂温后,将备好的白扁豆置于锅内,将豆和砂翻炒均匀。待砂烧热后加快翻动,炒至豆粒变微黄色时停火,再借砂和锅的余热继续翻炒(可有爆裂声) ,待见表面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土,用时捣碎。砂炒法应  相似文献   

2.
取原药材除去残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置于电热保温干燥箱中,待温度升至100℃时恒温20分钟,取出加醋(每100公斤柴胡用醋10公斤),拌匀置烘箱中,烘至表面呈微黄褐色、质干脆、具有醋气即可。此法不焦片和糊化,尤其适于医院药房、医药门市部等小量需要。成品色泽美观,质松。  相似文献   

3.
苦杏仁炒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清炒法炮制的苦杏仁样品进行了苦杏仁甙及其酶的活性测定。认为苦杏仁炒至适中即达到炒黄的程度可以达到破坏酶、保存甙的目的。并对如何掌握炒制要领,确保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振建 《国医论坛》2009,24(5):32-33
在中药炮制中,炒法之多,用处之大,都为其他炮制方法所不及,而其中砂炒法最具代表性。砂炒法可代清炒,又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薏苡仁古今炒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薏苡仁古今炒法初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孔祥山胶南市人民医院(266400)王欣张云端关键词薏苡仁炒法炮制研究薏苡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南北朝刘宋时期开始应用炒制薏苡仁,至清代已有多种炒法,以下概述之。1清炒法清炒法是不加任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1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1~2次/d),观察2组的治疗时间及治愈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时间和治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对蜜炙药物采取了先润、少炒、多烘的办法,具有很多优点。其操作方法是:取规定量的蜂蜜或加水少许稀释,置锅中加热熔化,与药材拌匀,再置缸中加盖润10~15小时,夏季5~10小时(防止药物发酵)取出。文火炒至黄色,起锅再用铁筛置炕笼中烘至干燥为度,取出摊凉即得。最好是使用电烘房烘制,便于控制温度。此法的优点是:1.润后蜜能均匀的被药材吸收;2.烘易控制温度,受热均匀;3.色泽匀称且  相似文献   

8.
炒法为中药炮制的古老而基本方法,用途广泛而普遍,被历代医药家所重视。所谓恒温烘烤法,即利用电热恒温干燥箱、远红外线恒温干燥箱等烘烤炮制中药。现就其在中药炮制中的可行性及应用进行比较性初探。一、炒法炒法是将经过净选或切制后的中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程度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清炒法。火力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但火候不易控制,改用烤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炒法是较常用的中药炮制技术之一,药物通过炒法可产生焦香气。《修事指南》有“炒者取芳香之性”的记载,就明确提出了药物经加热炒制的目的是取其香气,同时能起到赋色,使饮片外表美观,表皮破裂,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改变或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或副作用,矫味矫臭等方面的作用。下面就其产生焦香气谈一点肤浅的认识。通过加热产生焦香气由来已久,早在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火嚣)盐令黄”、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有“火熬”等记载。“(火嚣)”和“熬”与现今的炒相似,古书还对绝大部分种子类和入脾胃经类药物要求“炒令香熟”或“炒香入药”。如神曲,《医学入门》  相似文献   

10.
<正> 乳香古今炮制方法很多,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操作时浓烟呛人,不易控制炮制程度,谷壳拌炒法可以克服其缺点。具体方法:取大小分档的净乳香适量至锅中用文火炒至露油,加入三倍于乳香体积的谷壳用中火一起拌炒至谷壳油润光泽,乳  相似文献   

11.
阿胶古今炒法炮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胶滋阴补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腻味腥,不易粉碎,故临床上要求炮制应用。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最早提出炮制阿胶的方法,其后,历代又产生了熬、炒、炮、蒸等法。其中炒法炮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至今蛤粉炒、蒲黄炒仍在沿用。阿胶炒法最早见于唐《千金翼方》,其后至清代各临床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1 蛤粉炒 阿胶与蛤粉同炒的方法,现亦称为蛤粉烫。宋《全生指迷方》最早提出“蛤粉炒”,而同代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则要求将阿胶“锉碎,蛤粉炒令泡起,筛去蛤粉用”;《女科百问》提出“蛤粉炒成珠”。明代《医学入…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炒炭起锅后,历来摊开放凉,使火星自灭,往往加深药物炭化程度。近年来,我们将中药炒炭起锅后,速移置于大瓷盆或陶缸内密闭(如盖不密可加湿布围闭),使  相似文献   

13.
用锅内砂炒法加工的鸡内金外观、色泽、质地均不理想。笔者经老药师指点,采用锅外砂炒法加工的鸡内金,品质优于锅内砂炒法。现为同行荐之。 炒法:将细砂(用砂量:药量为10:1)放入锅内,武火加热,翻砂至砂温130°~240℃,200℃最  相似文献   

14.
<正>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炒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制法范围中的烫法、炙法的操作与炒法雷同,常有混同现象。如砂烫也叫砂炒;酒炙也称酒炒。“砂炒”、“酒炒”将不列入炒法,而在烫法、炙法中讨论。还有煨法、炮法、煅法中也有部分药物用炒法或者与炒法中某些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土炒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正> 王不留行按《中国药典》七七年版和《中药炮制学》的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用文火或微火炒至大多数爆成白花。《中药饮片炮制述要》的方法用微火加热翻炒至鼓起,爆裂(约60~70%爆白花)时,取出,摊晾凉。笔者经操作认为:用文火、微火炒,种子容易泛潮而会导致种子变僵,大多数难以爆花。为了提高王不留行的爆花率,其临床具体操作是:除去杂质,炒前置炕房炕或晒  相似文献   

17.
<正> 中药制炭系指将原药材或生饮片经高温(220~240℃)处理,使药材外部炭化、内部保留固有性能(存性)的一种炮制方法。制品统称炭药。其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止血、止痢作用,或缓和药  相似文献   

18.
中药牡丹皮炮制炒法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牡丹皮炮制炒法质疑黄锦华,赵云峰牡丹皮为临床用于清热凉血、止血化瘀,以及有退骨蒸劳热常用药,但其气芳香,性味辛微苦、凉。据《本草汇言》谓:“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白扁豆的健脾止泻作用,常炮制后入药。传统方法多用清炒法炒至表面微黄、略有焦斑为度,有香气。该法所得炒扁豆外表火色不均匀,有焦黑斑点,并且不易炒熟、多有豆腥气味,影响了炮制品质量。我院炮制室对清炒扁豆的工艺进行改进,采用浸润砂炒法,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