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1岁。因腹痛、腹胀伴发热四天入院。疑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探查中发现盲肠根部有两个阑尾。甲阑尾为盆位,长约5 cm,有正常阑尾系膜,轻度炎症表现。乙阑尾为后位,并指向左上方,长约7 cm;根部约1 cm处坏疸穿孔,无正常阑尾系膜;阑尾尖端逐渐变细至火柴杆大小后成一索状物,并进入小肠系膜内。结扎此索状物后见其内含血管等组织,考虑为变异之阑尾系膜。两个阑尾无联系,各自开口于盲肠。按常规切除两个阑尾,术后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阑尾炎患者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常规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系膜剥离法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常规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活动性出血发生率、标本从Trocar中取出率、术后盆腔感染例数、术后穿刺口感染例数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标本从Trocar中取出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率、穿刺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系膜剥离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虽未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但有效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较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阑尾的应用解剖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106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汉族成人尸体上对阑尾及其系膜进行了观测。结果 观察了阑尾的位置、形态、长度、开口形状,动脉分支及阑尾系膜的形态等指数。结论 阑尾位置以回肠前位最多,阑尾的形态以“S”形和扭曲形最多,阑尾开口呈漏斗形者最多,阑尾长度平均为(66.3±0.3)mm,阑尾系膜以三角形最多。  相似文献   

4.
阑尾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普通外科手术的10%左右.阑尾位置,大小形态的畸形报道文献很多,但阑尾系膜缺如畸形尚未见报道.我们手术治疗一例阑尾系膜缺如畸形的患者.患者男性,42岁,住院号202245,病理号883108,主因右下腹痛4天加重12小时入院,以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腹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包块反复发作2月余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腰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大体标本解剖发现:阑尾及其系膜呈3×3.5×5cm 椭圆形炎症肿块,纵行剖开  相似文献   

6.
毛新清 《解剖学杂志》1996,19(3):250-250
在解剖结肠下区时.发现一例罕见的右位乙状结肠伴高位阑尾的变异,现报道如下:成年男尸.发育正常.胸腹部无手术切口疤痕.观察操作时发现:横结肠位置及其系膜未见异常.降结肠在左季肋区脾的内侧下份起于结肠左曲,继而行向右下方.至右髂嵴附近移行为乙状结肠,降结肠长约25cm.起始20cm.有独立系膜.末端约5cm与回肠有共同系膜带,至回肠与盲肠交界处前降结肠离开共同系膜带.乙状结肠无向左下内方行走,越过小骨盆缘再沿盆壁行向右后下方,在第3骶椎水平移行为直肠,以上两段乙状结肠长度分别为10.2cm、15cm,其系膜与变异的乙状结肠走行一致.由于乙状结肠占踞着右骼窝.盲肠及阑尾位置上移.居于肝下,阑尾的根部距肝下7.0cm,距髂嵴水平1.5cm.属高位阑尾变异.从结肠系膜上观察,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无特殊变异.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86年7月收治一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发现为阑尾根部结肠憩室炎,兹报告如下: 患者男,51岁。以“急性阑尾炎”诊断行阑尾切除术,手术进入腹腔见有混浊淡黄色液体,有臭味,阑尾盲内侧位,其根部内侧系膜处有直径约1.5cm憩室。顶端肿胀黑紫,根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及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病例全部完成手术,无中转剖腹,平均住院时间为3.9天.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处理好阑尾系膜及残端,掌握阑尾移出腹腔的方法,可避免戳孔感染、减少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对育龄妇女、老年人、小儿等特殊病例,更能体现其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男性,成年尸体.打开腹膜腔,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下端,其体表投影有腹后壁右侧腋后线与髂嵴的交点处.盲肠呈圆锥形,其底部直径约为2.27cm,高为3.80cm,尖端连接阑尾.阑尾以系膜连于腹后壁腹膜,沿结肠起始部后外侧缘行向上至肝下,在胆囊的右侧,再折向前外,尖端游离指向前外下.系膜内阑尾动脉同一般记载,无异常.阑尾尖端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腋前线之间的中垂线与右侧肋弓的交点处.阑尾全长约6.85cm,直径约0.55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解剖60具尸体标本,对阑尾的位置、形态、长度和外径及其系膜作观察测量,并对此作了统计学分析,供临床阑尾炎诊治和尿道修补术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阑尾畸形罕见,郑泽霖等报告32年间的10001例阑尾标本,发现阑尾畸形仅9例。本文报告1例三联阑尾畸形。临床资料:男,72岁。因右下腹持续疼痛7d,恶心、呕吐、发热而入院。体检:腹胀、肌紧、满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手术见:腹腔盆骨有少量脓液,肠管系膜粘连。阑尾盆位,粘连、水肿。临床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2.
盲肠、阑尾位于盆腔膀胱与直肠之间者少见.这种盲肠及阑尾异位与腹、盆腔手术有密切关系.材料为成年男尸,约45岁,身高155cm.肢体发育正常,腹盆部无手术疤痕,剖腹后,右骼窝不见盲肠、阑尾及升结肠.可见部分小肠、系膜.整个肠管光滑无粘连.1 盲肠异位 盲肠和阑尾均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盲肠上部在骶骨尖端右侧接升结肠,盲肠中部与下部嵌在膀胱与直肠之间,长约6.5cm,盲肠起始部及阑尾在直肠和膀胱左侧.盲肠血液供应为回结肠动脉分出的直肠动脉供应.阑尾自盲肠内侧壁起始先斜向左上,然后呈“C”字形弯向左下,属回肠后位,长7.8cm其根部体表投影不在麦氏点,而在两侧髂前下棘连线左侧中外1/3深方2.5cm处,阑尾系膜呈三角形,其血液供应为回肠动脉分出阑尾动脉.  相似文献   

13.
由于阑尾形态和位置变异而招致临床诊断上的失误及造成手术的失败,并不罕见。现介绍二例位置异常的阑尾,供临床参考:我们在尸解一具男性中年尸体时,未见到游离的阑尾,但在剥离回结肠动脉,追踪阑尾动脉时,发现其阑尾借短小的系膜沿回肠长轴方向附于回肠前下部,阑尾同回肠无空隙,经剥离使阑尾呈游离状态,长11cm,直径0.5cm,尚完整无缺、又切开盲肠找到阑尾开口,证实确属阑尾,管腔狭窄,少许粪石。见附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LigaSure 血管闭合系统(LigaSuteTM vesselsealingsystem.LVSS)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我院180例患者应用LVSS 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除4例(2.2%)患者中转开腹外,均在腹腔镜下使用LVSS 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5min)。手术出血35~50ml,手术后7~12h 下床活动,无需使用镇痛剂治疗,住院时间3~4d (平均3.2d),术后随访未发现肠粘连、肠瘩等并发痘。结论LVSS 处理阑尾动脉和阑尾系膜,止血确切,残端处理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该手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的教学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83例阑尾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带教经验。结果 183例均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教学效果。结论 阑尾切除术的操作指导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的解析:1.切口与人路;2.局部解剖;3.探寻阑尾;4.阑尾系膜的处理;5.阑尾根部的处理;6.防止切口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临床应用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在106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汉族成人尸体上对回盲襞进行了观察与测量.结果回盲襞略厚于阑尾系膜, 大多数(83.9%)呈条索状,附着缘平均长34.6±2.5mm(x±sD).结论结果在寻找阑尾、暴露手术视野、覆盖阑尾残端等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的教学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83例阑尾切除术的操作要点和带教经验。结果 183例均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教学效果。结论 阑尾切除术的操作指导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的解析;1.切口与入路;2.局部解剖;3.探寻阑尾;4.阑尾系膜的处理;5.阑尾根部的处理;6.防止切口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2岁。右下腹部肿块二年。双侧阴囊空虚,双侧腹股沟区亦无睾丸。于1986年11月25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下腹腔有一肿物似小儿头颅大小,有一蒂形似精索,肿物与阑尾、盲肠粘连,阑尾粗壮扁圆,长8 cm,宽1.8 cm。因肿物与阑尾粘连甚紧,故行肿瘤加阑尾切除术。在阑尾根部切断时,见阑尾双管腔,双管腔近端各自开口于盲肠后  相似文献   

19.
阑尾位置的变异较多,但盲肠腔内阑尾之变异,甚为少见。现将我科在临床工作所见一例变异,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4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病理诊断相同)。术中所见:盲肠充血、水肿,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附近,未发现阑尾。经反复检查,排除了常见异位阑尾的可能。最后,打开侧腹膜,充分游离盲肠,却扪及盲肠腔内一条索状、平滑、质韧、不活动的组织。切开浆膜、肌层、粘膜,见是充血、水肿,附有少许脓苔之阑尾,3.5×0.5×0.7cm~3,位于盲肠腔内外侧,尖向升结肠,根在原位(即盲肠内侧壁距回盲交界处约2.5 cm处),呈C字,与盲肠外侧劈粘膜相互粘连。阑尾无系膜,营养由盲肠系膜内血管供  相似文献   

20.
男性童尸,年龄7岁.阑尾长约7.5cnm直径0.5cm.其根部位于盲肠下端的后内方,并沿盲肠内缘下降,因其系膜较短,盘曲一周,末端游离于腹膜腔中.阑尾根部与盲肠的结合点.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置,约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和肋弓之交点与脐连线的外、中1/3的交界处.阑尾动脉与一般记载相似,由回结肠动脉发出,经回肠末端之后,沿狭小的阑尾系膜游离缘伸向阑尾末端并分支至阑尾.盲肠较为巨大,长9.2cm内径5cm无内容物,属腹膜内位,活动度好,盲肠近端居右肋弓下,贴于腹前壁之内面、肝右叶下方、由前向后下外侧伸展,达右侧腹后壁,约平第三腰椎高度反折向上,移行于升结肠.升结肠较短,上升达肝右叶下方转为结肠右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