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F-κ B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 2和24 h组,伤后各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TNF-α含量,同时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 h和8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肝内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 h和12 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相关分析表明NF-κB与TNF-α、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可能在促进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使TNF-α表达增多来共同介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后1、2、4、8、12和24h实验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毒素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ALT、AST于伤后2h和伤后12h出现两个高峰(P〈0.01)。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内毒素与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4、0.352,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在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NF-κB在肝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了解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继发性肝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内NF-κB活性,观察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伤后各组肝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1h和8h出现2个高峰(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于伤后显著增高(P<0.05),并与NF-κB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内NF-κB活性增强,肝细胞凋亡增多,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组织COX2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的表达及与血中内毒素水平、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胃组织中COX2活性;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胃黏膜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伤后8h达高峰;伤后各组胃组织出现逐渐加重的胃黏膜下充血、水肿,12、24h组出现炎细胞浸润、浆膜下出血。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增强,同时胃损伤性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提示COX2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胃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创刊猪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伤后1h、2h、4h、8h、12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实验组各时间点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伤后1h、2h、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h、12h、2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脯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前炎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每组15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于麻醉后持续吸入1%七氟醚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后即刻(T1)、腹腔探查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h(T4)、4h(T5)5个时点抽取深静脉血4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2组患者T1血浆TNF-α、IL-6、IL-8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T2~T5TNF-α、IL-6、IL-8浓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在各个时点(T1~T5)TNF-α、IL-6、IL-8浓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可以减轻患者围术期前炎因子水平,对抑制手术过度应激反应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相中血清TNF-α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结果再灌注后1、3、6h和24h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HAI)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均于6h达到高峰,再灌注后各时相TNF-α水平与HA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异常上调并可能对肝实质细胞凋亡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及其下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绞窄性肠梗阻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绞窄性肠梗阻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分别于造模完成后6 h、12 h、24 h、48 h 4个时点处死,留取肝组织,采血1~2 mL。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肝内NF-кB活性及TNF-α蛋白含量,并测定血清ALT、AST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内NF-кB活性在造模完成后随时间逐渐升高,于12 h达高峰;同时TNF-α蛋白含量也随时间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除6 h组外,其余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后可致急性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逐渐加重;NF-κB在绞窄性肠梗阻的肝组织中被激活,并可增加TNF-α的转录表达,共同参与肝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烫伤后不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 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组、多粘菌素 B 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组织 TNF-α mRNA 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烫伤后门静脉及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升高,8h 达高峰,24h 则逐渐下降。给予低剂量多粘菌素 B 治疗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内毒素峰值(P<0.05)。另一方面,烫伤后2h 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P<0.05~0.01),烫伤后8h 达高峰,约为伤前值的1.7~2.6倍,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多枯菌素 B 抗内毒素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 TNF-α mRNA 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同肺、肠、肾组织 TNF-α mRNA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值分别为0.365,0.381,0.484,P<0.05),但与肝组织无显著相关。结论肺、肝、肠、肾等组织 TNF-α mRNA 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机体多种组织 TNF-α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犬胆总管直径、压力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犬结扎胆总管致阻塞性黄疸模型,30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阻塞5d组、阻塞10d组、阻塞15d组及阻塞20d组。分别测量各组实验犬胆总管直径、压力,并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胆总管压力逐渐升高,5d后达到最高峰;而阻塞期间胆总管直径则持续扩张,20d后为正常值的近10倍。血清中的ALP、TBIL、DBIL、ALT和AST水平快速升高,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犬胆总管阻塞后持续扩张且压力迅速增加,肝脏功能发生明显的损害,但肝功能指标值的高低并不能反映肝脏组织的实际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作用及对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中ERK1/2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DHA诱导胃癌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以及其下游通路中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DHA对于SGC-7901胃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DHA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凋亡率随DHA的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P〈0.01)。ERK1/2在对照组和不同DHA浓度组稳定表达,且表达无差异;P-ERK1/2活性随DHA作用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随着DHA浓度的增高表达不断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下调ERK1/2的磷酸化过程,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FRH-0201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RES、DDP单独及联合作用FRH-0201细胞不同的时间,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凋亡率。结果:RES在5~320μ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FRH-0201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其作用24、48和72h的IC50分别为55.35、32.84和28.01μmol/L。RES+DDP联合应用的细胞抑制率和诱导凋亡率较二者单独作用显著升高(P〈0.05)。结论:RES对FRH-020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RES+DDP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幼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建立幼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Henry速率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以及IL-6,采用改良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黏膜occludin分布。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的血清ALT及AST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坏死程度也显著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降低,TNF-α以及IL-6明显降低,occludin表达升高。结论双歧杆菌对幼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双歧杆菌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内毒素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吻合肝动脉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肝动脉在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成3组:全肝移植组(A组);部分肝移植组(B组);部分肝移植肝动脉化组(C组)。在恢复血供后30min,2、3、6、12、24h等6个时间点分别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和TNF-α受体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组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峰值均出现在术后6、12h后逐渐下降,TB、ALT和AST峰值依次为B组〉C组〉A组(P值均〈0.05);移植术后各组血清TNF-α表达水平在3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峰值B组〉C组〉A组。其中B组峰值显著高于A和C组,而A、C组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多于A组和C组;B组肝组织TNF-α表达峰值位于术后2h,A、C组峰值位于术后3h,B组12h表达显著减少,A、C组术后12h为阴性表达。B组TNF-α受体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C组。结论吻合肝动脉可显著减轻部分移植肝早期损伤。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强度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参与大鼠部分肝移植早期损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GIK)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LPS 8mg/kg),GIK组(LPS 8mg/kg+GIK 4ml·kg~(-1)·h~(-1))。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并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EL免疫荧光检测肝实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后3dLPS组和GIK组大鼠血清ALT、AST、注射后5dLPS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注射后3、5dLPS组和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注射后3dGIK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注射后5dGIK组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肝损伤等级评分、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LPS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改变及肝细胞破坏;GIK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者,建立原位肝移植(OLT)模型。随机分为3组,冷保存1h组(H=48):供肝获取后,置于4C的冷保存液中保存1h,再行OLT。冷保存12h组(n=48):供肝获取后,置于4℃的UW液中保存12h,再行OLT。对照组(H=6):大鼠只打开腹腔,不进行移植。前2组分别于术后1、6、12、24、48、72、96和168h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对照组仅在开腹时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观察移植肝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观察术后168h时的大鼠存活率。结果 冷保存1h和冷保存12h组肝移植后各时点血清ALT、AST及H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冷保存12h组又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P〈0.05)。冷保存12h组术后24h移植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而冷保存1h组病理学改变不明显。冷保存12h组肝窦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冷保存1h组(F=63.58,P〈0.01),两组大鼠移植肝组织均于术后6h出现凋亡高峰,且肝窦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肝细胞。冷保存1h组和冷保存12h组大鼠肝移植后168h时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结论 肝移植后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冷保存时间密切相关。肝窦内皮细胞对冷保存及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肝细胞,其损伤方式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肝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H组)及模型组(I组),每组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模型组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24 h静脉注射LPS(0.5 mg/kg).对照组大鼠70%肝切除后24 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在既定时点,测血清AST与ALT;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TNF-α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步切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在LPS注射后1 h即升高,随时间递增明显,各时点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肝组织MPO活性随时间增高,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LPS后6 h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区,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1 h肝组织TNF-α表达及各时点血清TNF-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各时点肝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能引起部分肝切除大鼠出现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是这种损伤的重要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内毒素诱导肝脏TNF-α产生增加及肝组织MPO活性增高有关;内毒素还损害肝细胞增殖,不利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F-κB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LPS)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处理组。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EMSA),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及肝细胞凋亡(TUNEL)。取静脉血检测AST(自动生化仪)以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ELIS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毒素组NF-κB活性明显升高,诱发大量肝细胞凋亡,肝脏损伤明显;同时血清AST,TNF-α及IL-6明显升高(P0.01)。与内毒素组相比,NF-κB诱骗寡核苷酸处理组NF-κB活性受抑制(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和AST表达水平降低(P0.01),但IL-6表达与内毒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诱骗策略能高效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预处理对移植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供体摘取后常规以4℃UW液灌注保存,实验组供体摘取后以UW液灌注同时以10μg前列地尔经门静脉灌注,4℃保存。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供肝恢复血流后3小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并取部分肝组织检测TNF-α水平和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肝组织中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和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可减少供肝TNF-α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损伤,对供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毒素攻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经静脉移植体外扩增培养的异体成年大鼠骨髓MSCs,检测伤后2h、4h、6h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及对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MSCs移植能降低内毒素肺损伤大鼠血浆TNF-α及IL-6水平,降低肺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减轻肺泡炎症损伤。结论:骨髓MS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