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作为首选血路,包括隧道套囊导管、非隧道导管和移植物,适用于原有血路废用、首次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未成熟或有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无法建立血路的患者。导  相似文献   

2.
钱利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24-1525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因为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相对传统的CVC,减少穿刺的危险性和后遗症,同时它属于非手术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可由护士操作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虽然PICC相关的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低,但由于使用率高,也有相当多的严重感染发生。为更好了解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门海燕  苏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116-1120
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中心静脉导管通常是血透患者最后的通路选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预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常重要。本文对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减少感染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0例(采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对照组430例(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特点。结果发生CRBS16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41例,两组导管留置7d前CRBSI感染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7d后实验组CRBSI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1,4.30,P〈0.05)。实验组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玉玲 《全科护理》2011,(17):1543-154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现对我院用中心静脉导管术进行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血管通路,但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等待内瘘成熟期的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感染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增加,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输液常用的技术,为需要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测压、危重患者抢救、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等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输液方式,具有保留时间长、静脉刺激性小等优点[1]。同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CRBSI的发生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及病死率[2]。护士作为中心静脉导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预防及护理,主要从CRBSI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导管因素、医护人员因素、透析环境设备,CRBSI的预防及护理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工作,并能有效控制和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郭丽云  郭红宝  南阳 《天津护理》2021,29(3):362-364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伴有多种复杂基础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内瘘难度的不断增大,中心静脉置管更多的成为了血透患者新的选择.但若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不仅严重影响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新萍  马晓萍  赵慧玲 《全科护理》2012,10(29):2707-270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TEGO连接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CVC配合使用一次性肝素帽病人40例为对照组,CVC配合TEGO连接器病人38例为实验组,两组病人均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结果]实验组CR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VC配合TEGO连接器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能降低透析病人CR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而感染导致的静脉导管拔除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因此明确感染的原因并提前预防,对于MHD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本文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感染产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在置管后执行规范的管理制度,给予及时的健康宣教,恰当的导管护理,正确的操作规范,可以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正中心静脉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皮穿刺置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管径较粗、血流速度快且流量大的中心静脉,以减少药物刺激所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降低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对外周静脉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已被广泛应用~([1])。但与其相关的感染问题也随之日渐  相似文献   

13.
结合2011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出版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最新指南,从皮肤消毒液的选择、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浸渍敷料和浸渍导管的选择方面综述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收治的28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9月收治的34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也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方法监测2011年1—12月5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精细化护理干预)CRBSI率,并与2010年1—12月5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B组,采用常规护理)CRBSI率比较。结果 A组患者CRBSI率为3.89‰,明显低于B组的11.36‰(P<0.01)。结论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可进一步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操作流程与护理方法,提升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心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200例,其中2021年6月至12月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的10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感染相关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率、CRBSI发生率、导管置留天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拔管前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异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热、血象增高的异常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20.00%(5/25)vs 45.95%(17/37),χ2=4.387,P=0.036]、CRBSI发生率(5.00%vs 17.00%,χ2=7.354,P<0.01)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天数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已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前(2011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之后(2012年1~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93例患者设为集束组。比较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前后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及时间,置管情况。结果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后CRBSI发生率由实施前8.31‰下降至1.6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BSI发生时间由(7.47±2.44)d延长至(13.75±1.92)d,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率从39.78%上升至71.50%,股静脉置管率从45.70%下降至18.6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曾妃  曹冠立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59-1061
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根据<201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和临床特点设计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核查表,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核查表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核查表,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和导管维护时管理小组核查记录,及时反馈改进.2011年2月至8月,临床使用安全核查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02‰,较2010年6月至12月的5.80‰有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及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感染因素及护理内容等5个方面。认为国内医院应对于置管群体建立完善的防御机制并加强相关部位的护理,尽量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并发症小等优点,可以为肿瘤病人提供一条无痛、安全、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如今已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占第3位,占所有感染的19%[1]。我科自2008年开展PICC以来,已置管354例,随着置管例数的增多,导管相关性感染也日益突出,我室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00例发生CRBSI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