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通过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间不同类型的鼠疫,具有特定的地区、宿主、媒介、流行和保存的规律。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病的鼠、蚤或其他途径,将鼠疫细菌传给人,造成人间鼠疫。我们查阅1948—2005年全国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发现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节肢动物有58种。特依蚤类分类及分布整理之。  相似文献   

2.
鼠疫是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自然感染的一种疾病,此种细菌可使人患局部和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鼠疫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物。鼠疫菌在地球上存在、循环于特定生态系统的野生啮齿动物之中,有鼠疫菌循环的生态系统通常称之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为了控制和根除鼠疫,人们除了对鼠疫的宿主、媒介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外,还着重地对鼠疫菌的遗传、变异、生化、毒力、抗原结构及其免疫原性等方面做了不断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发的烈性传染病,曾在历史上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流行,导致数亿人死亡。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独特的鼠疫研究资源。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动物间鼠疫呈现流行与静息周期性交替的特征。了解其转换机制对鼠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疫源地生态位变化是导致动物间流行周期性转换的可能触发因素。本文从宿主动物、蚤类媒介、土壤、鼠疫耶尔森菌及人类活动5个主要方面,梳理总结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位变化与动物间鼠疫周期性流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1955~83年期间,在新疆12个县的山地发现了鼠疫疫源地。疫源地面积共9900平方公里。在疫源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现啮齿动物20余种,自然感染鼠疫的野生脊椎动物6种;发现蚤类30余种,蜱、螨类9种,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8种;共分离出鼠疫菌677株。动物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为7月份,单峰型。动物鼠疫传染人类的途径,是通过人类接触鼠疫主要宿主旱獭而感染。根据生态地理特征,初步将新疆鼠疫疫源地划分为三片相对独立疫源地。 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 鼠疫主要宿主是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和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鼠疫菌属于4个生态形: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与B型,以及帕米尔高原型。 Ⅱ.帕米尔高原红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红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帕米尔高原生态型。 Ⅲ.昆仑山山地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喜马拉雅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昆仑山生态型。  相似文献   

5.
梁莹  海荣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53-354,F0003
目前,已知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只有3种对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致病: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而引起疾病的传播;而其他2种致病菌则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粪-口途径).假结核菌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蚤的生态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蚤Pulex itritans Linne,1758是蚤类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跳蚤。它几乎分布于全世界,并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所以,对人蚤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最长,其资料也较为丰富。而不同地区该蚤的生态学资料及其流行病学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地理分布来看,虽说人蚤是世界广布种,但在不同地区它的数量多寡,季节消长等却相差悬殊。就宿主而言,人蚤可谓多宿主蚤种,而各地区又有明显不同的宿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不少蚤种能长时间保存鼠疫菌,并越过漫长的冬季,因而对于鼠疫菌的循环起到宿主作用。而长时间保菌,尤其是保菌越冬的跳蚤是否具有赖以传播鼠疫的基本机制——形成菌栓的能力,至1988年底,就作者所涉猎的文献范围,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8年以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鼠疫的主要传播媒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海省兴海县重大鼠疫疫情灾害后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生态学特征,探讨其在鼠疫防治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青海省i江源区域内发生过肺鼠疫暴发流行的兴海县对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分析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兴海县调查区旱獭平均密度为0.07只/hm2。捕获动物13种245只,其中啮齿目8种,兔形目3种,食肉目2种。采获蚤类25种458匹,其种群构成以斧形盖蚤为主,占总蚤数的37.99%(174/458);其次为谢氏山蚤,占10.70%(49/458)。鼠体寄生蚤丰富,以根田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4;其次是青海田鼠,为1.611;旱獭寄生蚤多样性指数为1.001。结论兴海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有青海田鼠分布,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提示该地区的鼠疫疫源地可能具有多元性,应加强这一地区鼠疫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确定该病源地鼠疫主要贮存宿主、主要传播媒介和分离自青海田鼠体内鼠疫菌的生物型;确定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范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青海田鼠对鼠疫菌的感受性,蚤的媒介效能,鼠疫菌生物学性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青海田鼠的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生态学指标以及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结果:该地区青海田鼠为鼠疫主要贮存宿主;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是主要传播媒介。1997年和2000年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鼠疫苗生物型属田鼠型鼠疫菌,并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提示该地区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的鼠疫菌属于一单独的型别。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流行季节4-9月,流行高峰6月中旬至8月上旬,呈单峰型。目前,已知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称多县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21000km^2。结论: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是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在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是鼠疫病原体、宿主与媒介生理、生态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结果。动物鼠疫的流行取决于有效媒介的传播,而媒介的数量对病原体的扩散速度与传播效能起决定作用。作为蚤特别是旱獭洞干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所起的作用。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及鼠疫菌的长期保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心。因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洞干游离蚤是动物鼠疫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和动物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人由于直接接触受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可能感染鼠疫,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其爆发、流行、潜伏均与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大范围内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鼠疫宿主动物的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以及鼠疫疫源地的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和动物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人由于直接接触受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可能感染鼠疫,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其爆发、流行、潜伏均与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具有快速大范围内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鼠疫宿主动物的生态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以及鼠疫疫源地的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布氏田鼠做为动物鼠疫的贮存宿主来研究在中国始于1970年,当年这种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很大,我国的鼠疫防治工作者认定该动物鼠疫为我国固有。至1994年,我国对该动物鼠疫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从动物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鼠疫细菌学、鼠疫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诸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已查明新疆范围内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有15个县(市),疫源面积为11115km^2,根据主要宿主的生态地理特征及菌型,将其分为四个类型。在分析1991-1998年以来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疫源地内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动态及趋势做出初步判断,提出了控制新疆鼠疫的防治对策,并指出新疆动物鼠疫流行并非真正呈现减弱趋势,鼠疫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45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监测材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为今后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结果在该疫源地内共发现哺乳类动物30种,阿拉善黄鼠为主要宿主;发现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45年中有4次动物间鼠疫流行,9个年份检出鼠疫菌159株,23个年份检出阳性血清488份。检菌及阳性血清出现的时间仅限于主要宿主地面活动的3~9月,流行高峰出现在5~6月,流行时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3.26±1.11)只/hm^2。疫源地核心地带位于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之间。结论认为现阶段的疫情监测能够有效地阻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也能在人类不幸受到感染时加以及时处理。但从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监测效果上分析,仍然不能尽如人意。针对该疫源地的特殊性,在以往监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动物间鼠疫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律性,加强疫源地内鼠疫联防组织的监督作用,重新规定细化监测方案,扩大流动监测规模,提高其先期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它的3个要素中,人们往往更偏重于研究鼠疫菌和宿主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然而,实际上蚤在动物鼠疫的流行和保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通过献积累,列举了蚤与鼠疫菌之间的4种生物学关系而得出结论:蚤与鼠疫菌之间的生物学关系绝非一般的生物学概念上的寄生关系。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这种关系的动态平衡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正>鼠疫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其主要传染源为啮齿动物,主要传播媒介为蚤类。现已基本查明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因素、流行季节,主要宿主和媒介,疫源地空间结构等流行病学关系。1疫源地概述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按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鼠疫菌生态型等特点划分,目前我国已经确认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已判定11块鼠疫自然疫源地,共发现蚤类583种,有51种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天山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在自然条件下携带鼠疫菌的跳蚤有9种。我们在鼠疫监测和鼠疫防治工作中,对主要传播鼠疫的媒介蚤进行分类鉴定很重要,方法是对采集的跳蚤进行清除内脏、消毒、脱水等一系列措施后  相似文献   

20.
尽管对鼠疫菌在自然界中长存之谜尚未揭开,但啮齿类动物作为主要的贮存宿主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目前已发现全世界有300多种啮齿类动物能自然感染鼠疫菌,我国有近170种,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中作为鼠疫菌的主要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不多,且因地而异,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动物对鼠疫菌的感受性及敏感性如何对确定其在自然疫源地循环中的角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试验目的是通过测试雷州半岛疫源地内几种主要啮齿类动物对有毒鼠疫菌的感受性和敏感性,以进一步了解疫源地的性质从而分析推断这些动物在鼠疫流行及细菌保存中的作用,为提高今后鼠疫监控质量指导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