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健脾助运、健脾养血、培土生金、补土制水的方法,治疗小儿泄泻、多动、喘咳、水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异病同型,疗效满意。结论:对于儿科脾胃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王英豪(山东省青岛市418医院青岛266071)关键词儿科疾病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1调理脾胃法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小儿来说,尤其重要。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  相似文献   

4.
5.
祖国医学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谷气通于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华佗中藏经》:"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均说明脾胃正气之强弱与疾病之发生有密切关系。其次调理脾胃的治则不但在消化系统疾  相似文献   

6.
7.
8.
周冬梅  王萍 《北京中医》2007,26(4):240-242
祖国医学认为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绝大多数是因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脏腑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同时古人认识到脾胃与皮肤病关系密切,如《诸病源候论》记述:“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亦体会到,一些皮肤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如渗出性皮肤病、干燥脱屑性皮肤病、营养缺乏性皮肤病、出血性皮肤病、风邪袭表所致皮肤病等,故调理脾胃对皮肤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先天之本,秉承于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更改,无法选择;而脾为后天之本,即后天的调养直接影响脾胃运行,对机体体质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重症医学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对脾胃的调治而对整个疾病的恢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病治疗中调理脾胃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澄章 《天津中医》2001,18(1):44-46
  相似文献   

12.
调理脾胃法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余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不少购痹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从调理脾胃入手,常能获得较好疗效。1脾胃功能失调形成胸痹的机理胸痹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然胸中阳气虚衰、邪气乘虚入侵阳位、痹阻气机则是共同的发病机理。正如喻嘉言所说:“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上逆之候也”;叶天上亦指出:“若夫胸痹者,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们陆证指南医案·脉痹》)。胸中阳气,又名宗气,是心、肺二脏功sgto总概括。宗气的强弱,与脾胃的健运…  相似文献   

13.
余晓兵 《世界中医药》2010,5(6):414-414
纵观中医治疗咳嗽,大多从肺论治,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这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咳喘症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比成年人多,脾胃运化功能的负担加重,常常造成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如喂养方法不当,饮食过量或不足;或盲目增加高蛋白,膏粱厚味太过;  相似文献   

14.
15.
调理脾胃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文 《光明中医》2004,19(5):44-45
对 11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运用辨证分型与调理脾胃相结合治疗 ,发现致残率下降 ,与单纯辨证分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谷气通于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华佗中藏经》:“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均说明脾胃正气之强弱与疾病之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调理脾胃的治则不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广,而且在其它系统疾病中也很重要,《内经》:“治痿独取阳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调理脾胃方面,对口腔疾病出现的诸症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骨伤疾患大多因遭受外来暴力侵袭致筋骨、气血、皮肉损伤而发病。临床表现以血淤气滞证为主,故治疗多从气血入手,强调活血行气。笔者在多年的骨伤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脾胃功能的健全与否跟筋骨、气血损伤的修复紧密相关。因此,顾护胃气在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调理脾胃法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润英 《陕西中医》2004,25(6):563-564
中医调理脾胃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调理脾胃不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善后收工的常规治法,而且在疾病过程中,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衍变中只要出现脾胃不足,或脾胃气机紊乱,首要大法就是要从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20.
权晓理  张慧 《陕西中医》2002,23(7):668-669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最常见者为溃疡病并发出血 ,属中医学“吐血”、“便血”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热与虚。热伤胃络 ,迫血妄行 ,或脾虚失摄 ,血溢脉外。轻者头晕心悸 ,重者血脱亡阳。目前临床治疗 ,大部分经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达到止血目的 ,同时也为择期手术、减低死亡率创造了条件。我们的经验是在积极扩容、输血、止血、抗酸的西药治疗基础上 ,根据症状特点配合中药治疗 ,确能收到良效。现就其胃热、脾虚两大病理特点分述如下。   1 胃热所致出血 胃热壅盛 ,见胃脘胀满 ,痞闷灼热 ,甚则疼痛 ,心烦恶心 ,口干口臭 ,呕血色红或紫暗 ,夹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