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患者,男,51岁,因头痛、精神异常、视物模糊10d,于2004年9月23日入院。患者10d前因劳累突感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阵发性精神异常,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无明显的意识障碍,初诊时血压曾达260/150mmHg(1mmHg=0.133kPa)。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肾功能不全病史1年。30年吸烟,20年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205/130mmHg,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最早是由Hinchey等[1]在1996年提出,近年逐渐被临床医生认识.尽管其命名和发病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论[1-4],但其临床及影像学有着特征性.本人复习文献,结合临床体会,对RPL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由质性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经针对病因治疗(如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停止放疗、控制肺部感染)及酌情使用甘露醇、呋噻米等脱水降颅压药物,症状与体征恢复至发病前6例,基本消失2例。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有特征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神经影像学上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显示了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有助于RPLS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李国华,女,61岁,以烦躁、意识障碍27 d为代主诉于2010-04-20T18∶50入院。约41 d前晨起家属发现患者烦躁,胡言乱语,不会计算,左右辨别不能,当时呈发作性,给予镇静等对症治疗,烦躁减轻,期间诉头晕,坐起明显,伴视物不清,左上肢持物无力,左下肢尚能抬离床面,40 d前于当地医院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渐出现意识障碍,睡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Hinchey等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此名称即概括了本疾病的特点:(1)引起的脑损害主要位于大脑后部白质;(2)经过及时正确地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能够在2周左右恢复到病前水平。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收治了2名RPLS患者,并且病变出现在脑干、额叶和皮质等部位.这在临床上更难遇到,因此本文对这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组急性起病,以头痛、精神改变、癫痫发作、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以顶枕叶为主)白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PRES并不少见,病因多样。而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作为一种血管炎性病变,可导致PRES发生,临床上非常少见。1病例报告患者27岁女性,因突发头痛、视物不清12h于2015-8-13入院。患者12h前睡眠中突发头痛,为头顶部持续性疼痛,性质不能描述,伴视物不清、头晕、恶心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产褥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采用脱水、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病因有恶性高血压、妊娠子痫、各类严重肾脏疾病、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痛、痫性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大多数影像学改变为可逆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分析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头痛、视物不清、头部MRI检查示T2高信号,其中1例伴有癫发作,经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很快好转。结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对症处理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1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最近才被明确定义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癫、失明、意识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的大脑后部白质损害,诱因有高血压、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等,尤其常见于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1]。我科自2005-01至今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现为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RPLS的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受累表现,检查发现低钠、低氯血症,尿卟啉定性阳性;头颅MRI示两侧额叶后部、顶叶、颞叶皮质和两侧小脑半球弥漫对称性片状异常信号,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经高糖、三磷酸腺苷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示病变基本消失。结论AIP是RPLS的罕见原因之一。表现为RPLS的AIP可有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等,尿检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急性神经毒性综合征,以各种危险因素引起的神经症状和放射学改变为特征.常见的神经症状包括头痛、意识水平受损、癫痫、视觉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IS)合并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4例.PRLS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5例患者中出现严重高血压4例,头痛5例,癫痫发作5例,视觉异常5例,意识障碍5例,精神障碍2例,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3例,肢体水肿1例。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有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5例患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显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对称性异常,部分累及额叶、颞叶,病灶在cT为低密度灶,MRI为长T_1长T_2信号灶。结论 RPLS同时合并HELLP综合征是妊高征患者罕见的并发症,充分认识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以头痛、频繁癫发作为首发症状;均发病于产褥期前后,均有血压升高、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1例烦躁、计算、近记忆力下降;另1例恶心、呕吐;头部CT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沟回状低密度灶,其中1例广泛脑白质水肿;MRI检查2例均显示对称分布于枕、顶、额、颞叶回状或沟回弥漫片状长T2、长T1信号、Flair像示皮层下弓状纤维形高信号病灶,以脑白质为主、皮质亦见受累。经治疗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约1周消失,复查影像学恢复正常。结论头痛、视觉障碍和癫发作是RPL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CT呈低密度灶、MRI呈长T1、长T2信号。经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均可很快好转并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改变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PL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继发于高血压2例,子痫2例,产褥期子痫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肺性脑病1例,颅咽管瘤1例.临床表现:6例出现头晕,4例出现癫NFDCC发作,3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脑疝、左侧轻偏瘫各1例.6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颅脑CT检查 1例脑干低密度影,4例出现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1例未发现异常.7例颅脑MRI检查(T1、T2、FLAIR),6例均有枕叶受累,3例同时累及额颞叶,1例累及脑干和小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和丘脑,在脑叶呈脑回样,在其他部位呈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像显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明显高信号.结论 头晕、头痛、视觉障碍和癫NFDCC发作是RPL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 、长T2 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病因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8例病人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38例患者中女性23例,男性15例;高血压病史31例,有子痫或子痫前期病史6例;服用免疫抑制剂5例,肿瘤化疗史3例。30例(78.9%)患者首发表现为头痛头晕,此外血压增高、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痫性发作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影像表现为大脑后半部对称性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为高信号,DWI低信号,并可发现皮质受累。结论 RPLS是一类预后良好的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特征:本组女11例,男1例。子痫1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7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10例出现癫痫发作,7例出现头痛,6例视物障碍。影像学特点:病灶大多为对称性,主要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少数位于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及其他部位。在CT呈低密度影,MRI呈长T_1、长T_2,FLAIR呈高信号,DWI大部分呈低信号,ADC大部分呈高信号。4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恢复,呈完全可逆性。实验室检查:LDH升高11例,其中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升高、肌酸激酶升高7例。结论 RPLS是一种女性好发,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的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可能为其病因之一,经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5例,男3例;发病原因多样,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妊娠子痫2例,高血压病1例,真菌性脑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肾移植1例;其中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化疗药物1例,使用抗真菌药物1例。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2~3周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2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意识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为主;头颅MRI检查有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低信号,T2WI、Fair像呈高信号的病灶,且大多双侧对称.结论 头痛、意识及精神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对称性、可逆性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