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后病理确诊的82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胃印戒细胞癌82例,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胃癌,男女之比为1.34: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为主(72.8%),病变部位以胃窦(25.6%)多见;进展期胃癌占91.4%,形态以Ⅲ型最多见。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并不少见,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多见,进展期胃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杨锦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51-4052
目的: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切片HE、AB、黏液卡红染色,对42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胃印戒细胞癌的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但发病年龄女性比男性年轻;癌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黏液分泌特点;癌的浸润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成正比。结论: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胃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发生、形态特征、淋巴结转移等,以提高治疗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胃印戒细胞癌病理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5%.居首位。但胃印戒细胞癌相对较少。现将本院1997年至2003年胃印戒细胞癌28例(其中误诊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286例,分为印戒细胞癌组(55例)和非印戒细胞癌组(23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印戒细胞癌组女性患者占50.9%(28/55),≤60岁患者占65.5%(36/55),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患者占63.6%(35/55),术后5年生存率为90.9%;非印戒细胞癌组女性患者占35.9%(83/231),≤60岁患者占31.2%(72/231),肿瘤浸润至黏膜层患者占47.2%(109/231),术后5年生存率为81.9%。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常见于年轻女性,肿瘤多浸润至黏膜层,术后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孙龙 《吉林医学》2013,34(13):2523-2524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形态、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6例胃印戒细胞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于胃窦23例,胃角14例,胃体10例,胃底2例,贲门1例,胃窦与胃体同时受累12例,胃体与胃底同时受累2例,累及全胃2例。早期胃癌15例,中晚期胃癌51例。结论: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限于黏膜内者或仅浸润至黏膜下层者预后好,而弥漫浸润胃壁各层时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2—2007年胃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7例印戒细胞癌进行分析。结果:55岁以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以女性多发,而在老年患者中男性显著增加。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Ⅲ型、Ⅳ型,病变多发于胃体。临床上以上腹痛及消瘦多见。结论: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胃印戒细胞癌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进行胃镜、病理特征分析,并作HP检查,部分病例作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2例胃镜检查诊断胃癌65例,7例仅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误诊,病理活检首次确诊64例,3例癌疑经连续切片多张证实,5例活检阴性的可疑病例,经2-3次胃镜复查再次活检确诊,2例切片中癌细胞少,散在分布而漏诊,HP感染阳性率52.8%,7例AB/PAS染色细胞内阳性率100%,15例CEA免疫组化阳性率100%。结论 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材要充分,多点活检,尽量取到深处组织,一次活检阴性,短期内复查,不易确诊时作AB/PAS染色和CEA免疫组化染色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病理、影像、超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均发生尿频、尿急现象,75.00%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经CT检查可知75.00%患者膀胱两侧壁及下壁局限性增厚;经超声检查可知均出现膀胱左侧壁低回声占位(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对疑似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3例子宫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咏梅  马捷  石群立  周航波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45-1047,I0002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血脂康降脂之外的作用,观察血脂康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35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6 g,3次/d,连续服药8周。检测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脂康胶囊除降脂作用之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类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RI及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64例,收集64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M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64例患者中透明细胞癌37例(57.81%),MSCT平扫中多数患者呈现等密度影,强化不均匀,T1WI序列为等信号,于T2WI序列呈现稍高信号者,早期强化均匀,中晚期呈现逐渐降低;嫌色细胞癌15例(23.43%),CT值23~35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平均CT值为44HU,实质期平均CT值为54HU,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强化均匀;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9.37%),乳头状肾细胞癌在MSCT呈等密度,MRI增强过程中持续性较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后期可见"假包膜征";肉瘤样肾癌2例(3.12%),1例MSCT平扫肉瘤样肾癌呈等、稍高密度,T1WI序列为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可见以"条带样"强化;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肾细胞癌1例(1.56%),MSCT增强方式为进行性轻-中度强化,未见肾静脉受侵;DWI序列中病灶区域出现环形高信号;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1.56%)典型特征为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杂合性嗜酸细胞/嫌色细胞肾癌2例(3.12%),病灶内可见明显血管样强化,强化表现,强化区域呈现稍高密度。结论MRI及MSCT可有效显示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提高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切缘状态进行判读。查询所有患者术后内镜活检记录及手术根治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年龄42~83岁,男性147例,女性40例。9.1%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癌/上皮内瘤变,以胃腺癌最常见。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别占0.5%、41.7%、15.0%,其余42.8%的病例仅有微灶浸润,难以分级。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浸润者,分别占39.6%、32.6%、27.8%。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1)占9.1%,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2)占18.7%。淋巴管侵犯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出芽、浸润生长方式有关。淋巴管侵犯率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出芽级别增加而增高。浸润方式为混合型和弥漫型的淋巴管侵犯率高于膨胀型。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之间淋巴管侵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整切除130例(占69.5%)。非完整切除者(57例,30.5%)切缘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再次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无复发46例(66.67%),复发19例(27.54%),其他部位新发4例(5.80%)。完整切除者与非完整切除者之间病理活检复发率〔28.3%(13/46) vs. 31.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出芽、淋巴管侵犯均应作为ESD标本病理报告的必要指标,其中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防止误诊。方法:采用X线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等检查手段等。结果:本组173例胃癌中,胃癌好发部位贲门部79例,胃窦部37例;男性以分化型癌占优势,且随年龄的增长,所占比率升高等。结论:对贲门及胃窦溃疡病变应进行追踪寻访,对已达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可疑癌者应劝其早日施行手术治疗,对不典型胃癌如腰背困痛、腹腔淋巴结肿大、腹部肿块、胃溃疡术后又出现反复腹痛、慢性萎缩型胃部病变及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有完整临床和CT图像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透明细胞癌,并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 12例肿瘤发生的平均年龄约48岁,8例表现为I期病灶(75%);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平均最大径约11.6cm;肿块均呈囊性病灶伴发实性突起改变,单房囊实性10例,多房囊实性2例;9例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囊性部分平均CT值约18HU;11例病灶实性突起呈偏心性附壁生长,6例病灶实性突起数目≤3个;增强后实性突起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2例病灶伴发子宫内膜异位;5例病灶伴发腹水。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诊治一例胃小细胞癌(SCCS)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对文献中19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病例从其临床表现、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治SC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阅读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现状。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累及深度、有无转移有关。结论:早期发现、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就内镜检查的10例慢性胃扭转,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与内镜特征。慢性胃扭转男性多见,青中年居多,病程较长,呈间歇性发作,多表现为无规律性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往往在胃肠道与其他病变基础上发生。X线钡餐检查有确诊价值。内镜下特征为过镜困难,胃腔形态异常,胃粘膜糜烂扭曲水肿,常可发现基础病变。慢性胃扭转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采用内镜治疗6例,成功复位4例,2例有基础病变其位未成功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以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为检测子,正常胃黏膜组织为驱动子,分离胃印戒细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片段,并与T载体连接,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结果 成功构建高消减效率的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获得200多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50个克隆鉴定均有长度为100~750bp插入片段。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