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庆玉  吴隽  姚伟 《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1):998-1001
目的 验证大连市法定传染病中是否存在季节流行现象,即Z-D现象.方法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选取最佳截取点,并在进行最佳截取点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基础上,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和外推性预测.结果 大连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脑、猩红热、麻疹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淋病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淋病的最佳截取点为4月,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呈负相关(r=-0.57,P=0.008),回顾性符合率为75.00%,外推性预测符合率为50.00%.结论 大连市淋病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运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分析天津市1970-2009年百日咳历史疫情资料,建立外推预测模型对其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天津市百日咳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百日咳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构建的外推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对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得出两者负相关(R=-0.337,P<0.05)。回顾性符合率达66.89%,外推性预测符合率为66.67%,显示预测效果较好,百日咳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依据本流行年百日咳的疫情资料,可以对下一流行年的疫情发生情况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刘长娜  徐娜  霍飞  盛艳霞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17-1118
目的运用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应用的理论对天津市猩红热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猩红热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天津市1970—2010年猩红热历史疫情资料,建立猩红热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构建的外推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得出两者呈负相关(r=-0.465,P<0.01)。回顾性符合率达77.14%,外推性预测符合率为75.00%,显示预测效果较好。结论猩红热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依据本流行年猩红热的疫情资料,对下一流行年的疫情发生情况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理论对军队麻疹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军队麻疹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军1992~2006年麻疹历史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作出预测。结果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0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为66.7%,外推性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较好,且提示2007年麻疹疫情呈下降趋势。结论麻疹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依据本年度麻疹资料可以对下一流行年的疫情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疾病流行中的“Z-D现象”理论对全国猩红热疫情进行预测,为猩红热疫情暴发流行的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利用全国1987 - 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构建外推性预测模型,预测2012年猩红热趋势.结果结果表明,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之间呈负相关(R=0.33,P=0.05),回顾性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符合率达到71%.验证性外推预测结果较好,提示2012年猩红热疫情呈下降趋势.结论 根据本年度的猩红热发病数据,可以较好地预测猩红热下一流行年的流行趋势,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预测猩红热疫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辽宁省猩红热 195 0~ 2 0 0 2年历史疫情资料 ,建立外推预测模型对其疫情进行预测。方法 应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 (Z -D现象 )对猩红热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结果 对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 ,得出两者呈负相关 (R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疾病流行中“Z—D现象”的理论对军队麻疹疫情进行预测,为控制军队麻疹暴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军1992~2006年麻疹历史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作出预测。结果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和流行年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0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为66.7%,外推性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效果较好,且提示2007年麻疹疫情呈下降趋势。结论麻疹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依据本年度麻疹资料可以对下一流行年的疫情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南省2004-2019年猩红热发病数据趋势进行分析,为科学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省2004-2019年猩红热分月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应用Z-D方法通过对猩红热的流行月发病趋势分析预测。结果最佳截取点选为12月,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呈负相关(r=-0.707,P0.01),符合率为76.92%。外推预测显示预测效果较好,预测202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呈下降趋势。结论 Z-D法预测猩红热发病趋势结果可靠,可为制定猩红热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基层防控人员快速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论证疾病流行中“Z- D 现象”的存在,并探讨其与病种和时间序列的关系。方法 利用1975~1996 年全国疫情资料,建立了麻疹、猩红热两种疾病1975 ~1995 年、1980~1995 年、1985 ~1995 年和1990~1995 年4 个不同长度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并通过构建外推模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在上述两种疾病4 个时间序列共236 份资料中,98 .3 % 的资料R< 0(232/236) ,这进一步论证了疾病流行中“Z- D现象”的存在。从时间序列来看,R< 0,P< 0 .05 的资料在上述4 个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8% 、54.2% 、44.1% 、35 .0 % ,四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 10.86 ,P< 0.05)。从病种来看,麻疹R< 0,P< 0 .05 的资料,在上述4 个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3.3% 、56.7% 、36.7% 、36 .7 % ,四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 11 .16,P< 0 .05) ;猩红热为:53 .6 % 、51.8% 、51.7% 、33.3% 。说明“Z- D现象”与时间序列、病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传染病流行中存在“Z-D现象”的论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的方法,对分属17种传染病的353份省级和全国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了传染病流行中的“Z-D现象”,即:传染病季节发病曲线波形的左右偏移程度与下一年发病率的升、降相关联,波峰右偏则下一年的发病率上升的可能性大,反之则发病率下降的可能性大。回顾性验证提示:对上年度的季节分布曲线与下年度发病率升降趋势作相关分析,91.2%的资料相关系数为负值;外推性验证表明:当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预测和监测的ARIMA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通过对1995年1月~2004年4月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逐月发病率数据的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预测与监测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方法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考虑非季节效应和季节效应,分析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应用残差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评价模型的优劣。1995~2004年我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逐月发病率的数据用于建立模型,2005年1月~2006年4相应数据用于模型检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年为周期,一年中6~9月为高发月,尤其是8月和7月最为严重。ARIMA(0,1,0)(0,1,0)12模型是法定报告传染病拟合的最佳模型,其拟合残差的方差为2.28,外推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4。利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建立了我国内地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变化的监测控制线,用于其发病情况的预测与预报。结论对传染病发病率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是用于传染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所建立的ARIMA模型适用于对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预测与监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和异常变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肖琦  张宏  杭惠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62-1764
目的研究1999-2006年苏州市传染病发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最近8年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表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8年间累计上报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136059例,总发病率为234.45/10万,其中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前三位,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性疾病为主,肺结核和HIV感染者发病上升。结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性传播疾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掌握大连市沙河口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控制和降低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共计4 287例,年发病率为652.43/10万,比上年同期上升56.11%.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较上年上升.发病数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梅毒、痢疾、肺结核、淋病、肝炎,发病率分别为70.62/10万、49/10万、47.03/10万、34.85/10万和27.24/10万.结论 2010年大连市沙河口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为发病率最高的乙类传染病,要进一步加强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庆市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分布特点,为有效地开展疾病监测,控制疫点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安庆市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作时间序列分析;根据集中度标准描述疾病季节性分布特点。结果 2009年与2010年、2010年与2011年安庆市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完全一致(t=0.04和0.17,P0.5);乙脑、麻疹分别具有很严格和很强的季节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淋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结核、乙肝、甲肝、流行性感冒,全年均有发病,集中趋势不明显。结论安庆市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较稳定;一些疾病季节性分布规律与理论上不一致,出现提前或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模型)在预测法定传染病发病方面的可行性,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发病数高、疾病负担较重、有代表性的部分重点传染病,利用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对1980~2007年的发病数进行拟合。[结果]ARIMA模型对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淋病、梅毒、猩红热、艾滋病病毒携带与艾滋病、风疹的拟合效果较好,对霍乱、疟疾、流感、流脑、腮腺炎、麻疹、登革热的拟合效果较差。[结论]ARIMA模型对深圳市几种重点传染病发病的时间序列变动趋势能进行较好的模拟.因此可以为法定传染病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九江市1997-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较1997年分别上升12.27%、95.65%,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112.07%、132.80%。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变化,1997年居前5位传染病为痢疾、肝炎、肺结核、淋病、麻疹,2006年则演变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结论传染病防制仍是九江市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应适时调整防病策略,加大防制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3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21种,乙类传染病15种(12 819例、占46.06%),丙类传染病6种(15 012例、占53.94%),共报告27 831例,报告发病率为414.05/10万,报告死亡44例,报告死亡率为0.65/10万,病死率为0.16%。结论 大连市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应加强开展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好传染病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灰色模型对长沙市四类传染病发病率的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伟红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97-1099
目的模拟与预测长沙市2006-20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长沙市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沙市1995-2005年的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四类发病率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良好,外推预测2006-2010年长沙市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符合流行规律。结论该模型受样本含量和概率分布的限制较小,运算简单,有较高实用价值,可用于长沙市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近期预测。  相似文献   

19.
郑云枝  孙丙坤 《职业与健康》2008,24(10):958-960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许昌市魏都区1995-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6年许昌市魏都区共报告传染病20种,累计报告病例8537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5年为389.29/10万,最低的为2001年97.76/10万,各类传染病以血液和性传播疾病为主,共报告3762例,为总发病数的44.58%;其次是肠道传染病报告2563例,占30.37%。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结论1995-2006年许昌市魏都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为从1995-2001年呈下降趋势,但从2002年又开始上升,目前防治的重点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女性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特点。方法对2000~2006年我院报告的女性法定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2006年我院经临床或实验室确诊的女性法定传染病共2191例,发病数最多的是乙型肝炎。在各类传染病构成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淋病、艾滋病)发病数最多,共1239例,占56.55%。结论乙型肝炎、性病、肺结核是今后女性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