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造模组、DHA组,灌胃15d后造模,分别在造模后12h、24h和48h处死动物,取眼球行电镜观察。结果腹腔内注射一定量的MNU可以明显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超微结构。而DHA可抑制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DHA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进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 (MNU) 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为防治视网膜变性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现代化中药。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灵芝孢子油治疗组、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治疗组、灵芝孢子油+DHA 治疗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 2 d 用不同的药物 ig 给药,第3天采用 40 mg/kg MNU 单次剂量 ip 造模,造模后继续 ig 给药至第10天,造模后1、3、5、7、10 d 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取眼球进行眼病理检查。结果 不同用药组各时间点的b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0.01);灵芝孢子油组的a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但与 DHA 组和灵芝孢子油+DHA 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眼病理结果,不同用药组在各个时间点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MNU 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均明显减轻 (P<0.05)。结论 灵芝孢子油和 DHA 可减轻 MNU 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 MNU 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因子KappaB(NF-κB)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的的变化,探讨MNU损伤视网膜的机制。方法 给生后50d的雌性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NU60mg/kg.分别在MNU处理不同时间后处死动物。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NF-κB。结果 MNU处理后24h,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外节部定向障碍: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在MNU处理后24h达高峰。在凋亡发生的过程中,仅在MNU作用12h和24h后,胞核内有低水平的p65蛋白。相反,胞浆和胞核内的KB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地显著增加。结论 NF-κB/IKBa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介导了MNU所致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林少春  杨锦南  陈慷  胡世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4,4(1):28-30,58,F002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h、48h、3d和7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视网膜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MNU剂量呈正比。作用24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部定向障碍;48h或3d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仅剩下少数几层或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视网膜脱离复位模型并进行组织学观察.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60眼),分3组,每组各10只.左眼为模型眼,采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右眼为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1d,1周,3周取眼球,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结果 29只模型眼成功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1周内全部复位.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脱离早期视网膜各层水肿,结构紊乱,光感受器外节丢失变薄.视网膜复位1周,视网膜水肿减轻,各层间有空泡样变,光感受器细胞排列紊乱、变薄.外核层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视网膜复位3周,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外核层细胞少,神经节细胞有变性.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视网膜脱离及短期复位的动物模型,组织学观察复位后视网膜细胞存在不可逆性受损.  相似文献   

6.
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绿色荧光灯持续照射后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 (190 0± 10 6 .9)lux绿色荧光灯对SD大鼠进行持续 2 4h照射。分别于光照前 ,光照后 6h、6d及 14d进行视网膜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外核层厚度检测。结果 光照前视网膜形态正常 ,结构层次清楚 ,内外节排列整齐规则。光照后 6h视网膜外核层变薄 ,其厚度减少 2 3 .91% ,内外节排列紊乱 ;光感受器细胞核肿胀 ,内节线粒体肿胀 ,外节水肿 ,RPE顶端微绒毛消失 ,溶酶体增多。光照后 6d外核层更薄 ,其厚度减少 46 .6 % ,损伤加重。 14d外核层较 6d增厚 ,其厚度减少 42 .4%。光感受器细胞及内节已基本正常 ,外节再生但盘膜排列稀疏 ,RPE顶端出现微绒毛。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 ,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病理特征是退行性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在视网膜变性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检测在体外条件下PDGF-C的作用。使用的动物模型包括Pde6b~(rd1)小鼠和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模型。两种模型均分为两组,在视网膜下分别注射AAV-PDGF-C-Ires-ZsGreen和AAV-Ires-ZsGreen,然后通过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的变化来检测PDGF-C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在Pde6b~(rd1)小鼠的视网膜下注射AAV-PDGF-C-Ires-ZsGreen,外核层与全层视网膜厚度比为(0.575 918±0.14),较对照组A(0.335 821±0.1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模型中,注射AAV-PDGF-C-Ires-Zs Green的实验组B(0.239 712±0.030 9)中外核层厚度较对照组B(0.193 552±0.022 4)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C在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导管术致超容量负荷型实验性心衰兔模型随时间推移的损伤变化及其与NO的关系. 方法 运用导管术造成兔的超容量负荷型心衰模型,然后分别于造模后24 h和造模后7 d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做光镜检查;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含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①光镜观察:正常组心肌细胞无损伤表现,造模24h组及7d组均有心肌细胞损伤表现,造模7 d组损伤更为广泛且严重:②NO试剂盒检测:造模24 h组NO含量(3.33±1.30 μmol/L)和造模7 d组含量(2.81±0.77/μmol/L)高于正常组(2.09±0.22 μmol/L),且造模24 h高于造模7 d;③AnnexinV联合PI染色:正常组凋亡率较低(3.72%±1.92%),随着时间推移,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造模7 d(10.73%±2.26%)明显高于造模24 h(7.62%±1.70%),④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基本检测不到激活的Caspase-3蛋白酶,在造模后24 h和造模后7 d Caspase-3蛋白酶均有明显表达,但造模7 d有所下降. 结论 超容量负荷型心衰兔模型心肌随时间推移,凋亡率增加、心肌损伤加重;NO在本心衰模型的主要作用以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缝线组、造模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仅麻醉不手术、回肠末端缝手术线、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的处理。术后2、8周分批予以处死大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分别观察其病理学改变,计数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程度、增殖凋亡情况并分析。结果:1.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F2周=63667.0,P2周=0.000;F8周=65363.0,P8周=0.000);,且造模组与缝线组相比细胞数亦减少(t2周造模=8781.082,P2周造模<0.001;t8周造模=106.670,P8周造模<0.001)。2.造模、缝线组中肥大细胞呈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改变,细胞间质可见多处点状颗粒样改变。3.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逐渐加重(χ22周=18.207,P2周=0.000;χ28周=24.348,P8周=0.000),造模组与缝线组之间程度也有加重(P<0.05)。4.在术后2、8周缝线组、造模组增殖率逐渐下降,且两者变化的情况相似(P>0.05)。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时,肥大细胞少量凋亡,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肥大细胞均可见大量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造模组明显多于缝线组。5.凋亡DNA梯度条带的变化:缝线组与造模组2、8周均出现特征性的"梯形"(200bp、400bp)条带,且造模组200bp条带较缝线组明显。结论: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脱颗粒程度明显加重。这些变化可能与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0、3、7、14、21、28、35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 d,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7、14、21、28、35 d可减轻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的线粒体、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在7、14、21、28、35 d,Bcl-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基质及其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葛根素可减轻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Survivin序列合成其反义寡核苷酸序列(Survivin-ASODN)。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用荧光素标记的Survivin-ASODN转染,并设立空白对照、空脂质体对照及正义寡核苷酸(SODN)对照组;用PCR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通过MTT方法分析Survivin-ASODN转染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荧光素标记的Survivin-ASODN在SMMC-7721细胞中的转染率达到60%以上。SMMC-7721细胞分别用100、200、300、400和600nmol·L1ASODN转染后,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增殖抑制率24h时分别为(3.87±1.67)%、(9.21±2.21)%、(15.21±3.18)%、(21.32±3.43)%和(32.62±3.74)%,而300nmol·L1ASODN组48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9.21±4.12)%,72h时抑制率为(44.21±3.32)%;ASODN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空白对照组、空脂质体组及SO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ASODN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钠氯共转运体(NCC)阻断剂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阻断NCC后,对UMR106成骨样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及美托拉宗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10、100 M)的氢氯噻嗪及美托拉宗与UMR106细胞共培养,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Runx2和Osterix的mRNA表达.结果 加药48 h后,1)氢氯噻嗪组在1 M与10 M浓度的吸光度(OD值)较对照组提高了(38.0±5.6)%和(3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的OD值较对照组提高(24.2±1.8)%、(50.8±6.6)%及(2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氢氯噻嗪组和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的ALP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9.6±19.8)%、(86.6±8.7)%、(118.2±12.5)%以及(73.4±6.8)%、(145.6±14.5)%、(63.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加药培养24 h后,氢氯噻嗪组和美托拉宗组在1、10、100 M浓度Runx2 mRNA的表达增多,分别是对照组的(3.52±0.31)、(2.85±0.15)、(2.50±0.41)倍及(2.05±0.45)、(4.57±0.98)、(2.93±0.3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氯噻嗪和美托拉宗在加药24 h可提高Runx2 mRNA的表达,48 h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两药可能通过上调成骨相关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在青光眼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可能的作用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在玻璃体内注射BDNF或BSS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与定位,用Westernblot分析检测视网膜t-PA的蛋白表达。结果:t-PA与β-actin灰度比值,正常对照组为(57.95±3.79)%、BSS组为(89.36±3.59)%、BDNF组为(66.66±2.16)%;BS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BDNF组相比,t-PA表达明显升高(P<0.05)。高眼压后视网膜上t-PA的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增强,神经纤维层、RGCs层呈强阳性染色。结论:t-PA与青光眼的病理过程有相关性,BDNF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PA的表达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紫杉醇微泡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超声组、紫杉醇微泡组和紫杉醇微泡+超声组。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作用24、48 h和72 h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用Hochst 33258和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紫杉醇微泡+超声组24、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37.20±2.01)%、(51.60±2.10)%和(57.47±2.85)%,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Hochst 33258和TUNEL染色均显示紫杉醇微泡+超声组凋亡率最高,作用24 h后的凋亡率为(46.10±4.15)%,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紫杉醇微泡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发快速心房纤颤 (简称房颤 )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 4 8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 ,静脉应用胺碘酮 ,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4 8例患者用药后 1 5min、30min、1h、6h、2 4h心室率分别为 ( 1 0 7.1 7± 9.6 7)次 /min ,( 96 .0 0± 8.39)次 /min ,( 88.1 3± 9.98)次 /min ,( 79.88± 1 0 .1 9)次 /min ,( 74 .88± 9.80 )次 /min ,较用药前的 ( 1 30 .5 8± 9.1 5 )次 /min明显下降。 4 8例患者在 2 4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 ,3例出现窦缓 ,1例为窦缓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快速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紫杉醇微泡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超声组、紫杉醇微泡组和紫杉醇微泡+超声组。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作用24、48 h和72 h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用Hochst 33258和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紫杉醇微泡+超声组24、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37.20±2.01)%、(51.60±2.10)%和 (57.47±2.85)%,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Hochst 33258和TUNEL染色均显示紫杉醇微泡+超声组凋亡率最高,作用24 h后的凋亡率为(46.10±4.15)%,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紫杉醇微泡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A2780/DDP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