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共28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48例(16.9%)。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腹胀、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腹泻与便秘交替则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位于直肠者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1),病变为广泛性在老年组则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腹泻与便秘交替较多见,病变部位广泛性较非老年组为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医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间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共284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比较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岁)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59岁)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60岁者48例(16.9%)。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痛、黏液脓血便、单纯血便、黏液便、便秘、发热、腹胀、贫血、肠外表现、并发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而腹泻与便秘交替则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病变位于直肠者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1),病变为广泛性在老年组则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及病情程度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腹泻与便秘交替较多见,病变部位广泛性较非老年组为多,可能系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易紊乱及免疫力、环境因素不同有关。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是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及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方法 收集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349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非老年(<60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8.54±7.16)岁;非老年组281例,男性150例,女性131例,年龄(42.38±10.88)岁.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腹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情轻度患者占60.3%,较非老年组多(P<0.05).内镜下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上老年组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群(≥60岁)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收集1998至2003年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45例,老年组(年龄≥60岁)15例,老年前期组(45~59岁)7例,<45岁组23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对年龄、性别、腹痛、大便性状、内镜表现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腹痛、腹泻、便血均为常见症状,老年前期组的腹泻(85.7%)、黏液血便(85.7%)、体重减轻(85.7%)症状最为明显,老年UC患者次之(分别为73.3%、73.3%和60.0%)。而发热症状以老年患者最多见(60.O%)。老年UC多为轻度(80.0%),中、重度比例少(20.0%)。内镜下,老年组UC病变范围以直胸 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所占比例为高(73.3%),而老年前期组和<45岁组UC病变以全结肠及广泛结肠的构成比高(42.8%、34.8%)。老年UC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水肿(100.0%)、糜烂浅溃疡(80.0%)和散在出血点(33.3%)。结论老年UC患者以轻度居多,临床及内镜有其特点,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47例)和非老年组(6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的病变范围主要为直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非老年组病变范围主要为全结肠和直肠;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68%,非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85%;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4%,非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3%。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变范围、治愈率、伴发病发病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和用药的不良反应高于非老年组,应重点预防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临床表现、内镜以及病理学上与中青年患者的差异。方法:对1984年~200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U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0或60岁以上发病的患者为老年组,60岁以下发病的患者为中青年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489例患者进入本研究。老年组58例,男33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1.3∶1,平均年龄67岁。中青年组431例,男223例,女208例,男女之比1.1∶1,平均年龄38岁,两组在患者的性别比例上无明显不同。但统计学分析表明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与中青年组相比,P<0.05);且老年组内镜下所见的病变较局限,主要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多见(占84%),明显高于对照组(62%)(P<0.01);全结肠受累仅3例(占5%),明显低于对照组(16%)(P<0.05)。但在病理学特点上两组无明显的差异。结论:老年UC患者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内镜下所见的病变也较局限,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吴鹏  李瑾 《医学新知杂志》2013,23(3):169-171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2012年期间住院的28例UC老年患者(老年UC组)和43例非老年UC患者(非老年UC组)的血小板计数进行统计分析,以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照组将DAI≤5分(即缓解期及轻度活动期)归为A组,DAI>5分(即中重度活动期)归为B组.结果 非老年UC组PLT显著高于老年UC组和非老年对照组(非老年UC组vs老年UC组,P=0.002;非老年UC组vs非老年对照组,P<0.001),UC B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和UC A组(UC B组vs对照组,P<0.001;UC B组vs UC A组,P=0.001),非老年UCB组PLT显著高于老年UC B组、非老年UC A组和非老年对照组(均P<0.01).其余各组之间PLT均未见明显差异.UC组、非老年UC组DAI与PLT呈正相关(P =0.009;P =0.014),而老年UC组DAI与PL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U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且未显示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因此不建议使用PLT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非老年U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较正常人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6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与黏液脓血便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而腹痛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复发率11.76%,低于对照组的23.53%及20.5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参数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华  吴胡明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9-209,22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评价其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轻、中、重度组及非溃疡性结肠炎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结果血小板计数在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血小板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水平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年来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及内镜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99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阶段各10年中,连续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UC患者资料,对这两个时间段的UC患者的病例数、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疾病类型、病程、内镜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等相关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404例UC患者,第一时间段有104例,第二时间段有300例,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性别比分别为2.06∶1和1.04∶1,两组性别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1岁和41.9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第一时间段比较,第二时间段血便、黏液便、消瘦较多见,而腹痛、里急后重较少见(P<0.05);中度UC多见(P<0.05);病变范围以直肠及全结肠较多见,左半结肠少见(P<0.01);肠外表现发生率较低(P<0.05)。肠镜下弥漫性、连续性病变、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脓性分泌均较多见(P<0.01)。结论:近20年来我院UC患病率显著增加,性别构成差别趋向缩小,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部位有向全结肠蔓延的趋势,中度UC逐渐增多,轻度UC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与肠镜下表现均提示UC的病变严重程度趋向加重,而肠外表现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孙刚  谢丹  王亚伟 《黑龙江医学》2007,31(9):650-65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年来诊治的36例UC。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发现36例UC中,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症状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介入治疗临床总有效率高94.4%(34/36),复发率低79.4%(27/34)。结论 采用介入法治疗UC较传统内科治疗疗程短、疗效高。  相似文献   

13.
张伟伟  何松  康冰 《重庆医学》2015,(25):3517-3519
目的:回顾分析7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指导并完善 UC 的诊治。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77例 UC 患者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一部分患者维持治疗情况。结果活动期 UC 患者中度活动者占69.9%,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46.6%,34/73)及广泛结肠(50.7%,37/73)为主。UC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便血等。肠镜下 UC 活动期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充血、肿胀、糜烂及浅溃疡形成,内镜下组织活检多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或)糜烂。UC 患者病情越重,相对应的血清清蛋白平均值越低。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氨基水杨酸制剂是长期维持治疗药物,UC 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0%(55/73)。结论UC 治疗方案基本遵循共识意见,仍需加强 UC 随访。  相似文献   

14.
148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 ̄1997年收治的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148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UC的住院病例较前有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平均年龄为40.37岁,30 ̄49岁多发。临床特征有腹泻(80.41%),脓血便(63.51%),腹痛(68.92%)及发热,这些表现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加大而增高,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军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特点,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认的病例180例,军人组32例,非军人组148例,比较两组间在临床特点、内镜表现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军人组患者腹泻、腹痛与黏液血便等临床的发生率与非军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但肠镜下病变程度较非军人组严重,且平均发病年龄较轻(P〈0.05)。结论军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军人组无明显差异,但病情较非军人组重,且年龄较非军人组年轻。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确诊的182例UC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病理、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UC患者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77.5%)、腹泻(45.1%)、腹痛(43.4%)为主;结肠镜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糜烂及溃疡形成多见;病变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30.2%)、左半结肠(23.1%)为主;临床分型以初发型(56.0%)、程度以轻度(56.0%)为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FIB)临床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病变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型最多见;轻度以直肠乙状结肠型为主,重度以全结肠型为主;轻度与重度之间FIB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田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11-113
目的探讨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经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组,10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肠镜分级及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8,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黏液便、矢气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脓血便、肠鸣、腹胀、矢气、畏寒、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肠镜像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镜像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5例恶心、厌食,但能完成治疗。1例皮肤轻度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共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内服中药每日1剂,2次/d,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灌肠中药每日1剂,每晚睡前灌肠1次。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 g/次,4次/d,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结肠黏膜评分,并对比其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61.7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修复结肠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