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一学生对“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的满意程度、意见和建议,为更好地改进“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326名,对“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信息量、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经过“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态度亦发生了转变。学生基本肯定了“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结论现有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教案既有优点又须加以改进。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形式活泼、信息量大.可接受性强的教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的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人群以艾滋病知识应掌握的程度,设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初、高中男女学生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高中学生明显优于初中学生,得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男女学生间不论高中还是初中,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使学生随着年龄增大、受教育程度的加深、知识面的扩大,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也不断增加,但要达到国务院近日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中的具体要求,尚需加强对青少年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I0005-I0007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做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在编写发放学生读本、开展培训、招募志愿者巡回演讲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国大学生防艾宣传志愿者演讲比赛”。大学生演讲比赛的主题是“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旨在充分调动大学生防艾宣传志愿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东城区2所中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在北京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2所普通中学,对选取的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由同伴教育者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活动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格对接受宣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接受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有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如和感染者共用学习用具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率由教育活动前的86.5%升至活动后的93.3%。本次教育活动也改变了对不正确生活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结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提高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学生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迎华  王超  丁素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01-2404
[目的]评价在中小学中开展“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方法]2005年11~12月对全国5省市的2 12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过“童心红丝带”活动的学校(以下简称“项目学校”)的学生在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方面、艾滋病相关问题正向态度方面都.要好于没有参加此项目的学校(以下简称“非项目学校”)学生.项目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UNGASS指标等方面的答对率显著高于非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学生在态度方面较非项目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反歧视、关爱的态度,而且对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活动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在技能和行为能力方面,项目学校学生与非项目学校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童心红丝带”活动促进了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的改变,但对技能和行为能力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游戏法在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课外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如何对大学生,特别是医科院校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达到艾滋病健康促进目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从艾滋病游戏教学法着手,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方式在上海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以探寻适合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2年4—9月选择上海市10所高中以及职业学校学生976名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在6个模块的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中实施过程评价。结果 有95.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各个模块中,教学质量的评分都在4分以上(5分制),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3模块自我保护的教学质量评分最高都达到4.40分,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5模块自尊自爱责任感的内容适宜程度评分最高,达到4.33分。结论 在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方式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艾滋病预防值得在中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新人校大学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这一干预措施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基线调查问卷》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调查问卷》,于2006年9~11月对200名人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71%,效果调查总知晓率为87.88%(P〈0.001).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处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大学新生中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目前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为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0-11月,对北京市6所初中、4所高中的14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85.3%,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28.1%。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制定的5项核心指标全部回答正确率为13.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男生高于女生。对相关态度题目赋值后,高中生的正向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初中生,女生高于男生。技能和行为方面,高中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70.6%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结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学校应以行为改变为最终目标,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2562名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情况,为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市3所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对艾滋病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初三和高三较高;初二和初三、高二和高三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这类易引起错觉的问题,回答正确率比较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69.1%表示愿给予支持、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有1.9%的学生曾有吸毒品或软性毒品的行为,有4.9%的学生曾经有过性行为,有2.6%经常与不同的异性发生性行为,11名学生有流产史。43.4%的学生是从影视节目、网站、刊物获得关于艾滋病的知识,50.6%的学生希望能从学校课程及书籍获得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为的相关知识。结论在中学阶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知识知晓率和相关态度正确率还较低,对一定比例的易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初中和高中各抽取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63%,其中在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看出来吗?仅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吗?目前是否有药物能够治疗艾滋病,控制病情?和服用美沙酮是否可以阻止吸毒吗?回答正确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美沙酮替代毒品疗法知识回答正确率均低于30%。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途径为广播、报刊书籍和网络,其中广播、宣传栏广告栏、课堂讲授和文艺演出等途径不同选择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课堂讲授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中学生在艾滋病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陈虹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12-113
目的 探索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AIDS)有效干预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深圳市10所中学初一、高一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知识方面:干预后,学生预防AIDS基本知识平均得分初一男生由7.47提高到10.21(满分为15);初一妇生从7.17提高互10.21;高一男生从10.30提高到11.09;高一妇生从9.58提高到10.55。(2)态度方面:对待HIV/AIDS患采取正向态度明显提高,男生由22.6%上升到34.9%;女生由24.4%上升到41.5%。(3)行为方面:同学可以运用更多的信息来源获取有关知识。结论 学校预防AIDS教育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御HIV/AIDS的能力,树立正向的态度,但要由知识转变行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综合的干预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医学院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 7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787份,有效1 705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大学期间性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4%的大学生回答大学期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仅33.5%认为效果很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以及"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7%、97.4%和96.0%;对"目前有无检测艾滋病的可靠方法"、"献血/输血者"是否为易感人群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3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依次为65.7%、57.0%和51.3%。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6分:农村占62.8%,城镇占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大一占44.3%,大二占60.1%、大三占73.0%,大四占86.4%,大五占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5);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3.5%,初中占63.6%,高中(中专)占66.2%,大专及以上占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2.8%,初中占63.5%,高中(中专)占73.0%,大专及以上占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0.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数为0种,3.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9种,70.2%来源于医学书籍。结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校内传播,为今后正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2002年4月至6月选取105所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一、高一9246名学生,采取KAP(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比例为49.3%。艾滋病知识的掌握,3条传播途径不完全知道的比例为27.8%,不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涝病的比例为24.7%,没有与亲友谈论过艾滋病的比例为66.7%,而且86.0%学生都表示不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中学生看过描写性行为的书刊、音像制品等的比例为23.8%,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8.5%,高中阶段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比例2.3%。结论:用多种形式,包括同伴教育在内健康教育方法,在中学生中尽快开展艾送病预防和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健康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中学4794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知识获得途径、健康需求等。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8.9%、74.5%、64.9%;除预防知识外,男女生其他两类知识正确回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高中学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70.5%)、宣传栏(54.3%)、报刊杂志(50.7%)等。结论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还不完善、不系统,应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学生接触媒体中性相关信息的情况, 与父母、同伴、老师开展交流的状况以及他们所感知到的父母对其接触各类媒体的关注状况。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6所学校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1 390份, 其中初中生668名, 高中生722名。结果 调查对象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性相关内容较多的为恋爱/约会/结婚、异性间的亲密行为、生长发育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等(37.4%~88.2%), 而接触到避孕和性病/艾滋病等内容的比例相对较低(13.5%~37.3%), 高中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性相关内容的比例高于初中生, 除在谈恋爱/约会/结婚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上, 男生接触的比例低于女生外, 对其余性相关内容的接触, 男生均高于女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在接触到上述性相关内容后, 主要选择与同学/同伴交流, 且高中生交流的比例(61.6%~74.7%)高于初中生(33.2%~4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父母对其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初中生父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父亲对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母亲。结论 中学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相当比例的性相关内容, 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开展素养教育, 帮助青少年认知媒体中传播的性信息, 特别是在高中生中。  相似文献   

20.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Misperceptions of AI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knowledge, beliefs, an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cerning AIDS. The students were found to have a very limited knowledge of AIDS. Males were more knowledgeable about AIDS than were females, bu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were not personally worried about contracting AIDS. The primary sources of AIDS information were TV,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radio. Schools were one of the least often mentione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