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发伤(polytrauma mulitiple trauma)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但均指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在损伤程度、抢救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都有特殊性。但没有明确的损伤解剖部位及损伤严重度的统一量化标准,无法进行比较,且争议较多。1993年10月中华创伤学会首届全国多发伤学术会议对多发伤定义讨论达成以下共识:(1)多发伤是与单发伤(isolated injury)相对而言;(2)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称为多发伤;(3)多发伤严重程度:视ISS值而定,凡ISS〉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如此既有解剖部位的规定又有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4)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使用“多发伤”一词,必须冠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腹部多脏器伤”、“多发骨关节损伤”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损害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腹部多发伤92例,复苏后均接受相应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77例(83.7%),死亡5例(16.3%).此类患者积极采用DCS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选的56例患者中,4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75%,死亡14例,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6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例,因ARDS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理论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进行临床分析,采用损害控制骨科(DCO)救治的50例为损伤控制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50例作为常规方式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救治,实验组采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DCS)救治,并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多发伤救治中运用DCS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多发性创伤患者最初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优先复苏让患者生存并有感知功能,如果创伤的严重性不允许,存在最终手术不能马上进行的情况,而在综合复苏过程中运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既能有效控制原发创伤,又能积极预防继发性损害,是近年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14年6月前未应用DCS原则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之后应用DCS原则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出院后3个月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总量(TLC)。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死三联征,即低体温、凝血功能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44例,成功率91.7%。对照组救治成功28例,成功率73.7%,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研究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IC、FVC、FEV1、T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DCS原则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能使治疗简明、快捷,有效避免创伤的应激反应,救治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本组17例中1例死亡,16例抢救成功。15例进入ICU救治,在ICU治疗时间平均6.2天。16例中有12例获得随访,其中4例返回原工作岗位,5例生活自理,3例还需进一步治疗。结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损害控制措施可提高骨盆不稳定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创伤患者伤情特点的认识增加,损伤控制性手术(Dam 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发伤涉及多个部位、需多学科联合救治,因而临床救治难度大,急救手术时间长,应优先采用DCS的策略[1]。DCS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创伤患者的病死率[2]。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条件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救治严重多发伤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用DCS,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1严重创伤救治中DCS概念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随着麻醉、复苏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能够完成几乎任何复杂手术,以肝叶切除止血为代表的、激进的一次性确定手术盛行一时。但随着临床病例进一步积累,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术后出现了如MODS、ARDS等严重并发症,这一客观现实迫使外科医师转变思维方式[3]。为减少手术死亡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1993年Rotondo等[4]首次提出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随后外科医师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开始主动实施分期手术,并逐步形成了DCS应分为三个阶段的救治原则:初始简化手术、复苏和确定性手术。DCS在严重创伤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5]。2严重多发...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创伤救治中心2005年1月-2008年3月应用伤害控制性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9例(ISS≥25分)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43例创伤性休克中41例得到纠正。1例因门静脉毁损死于术中;1例骨折临时固定后送入ICU生命支持,于伤后11小时死亡;1例于伤后17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剖腹探查术中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存活。1例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伤后7天更换髓内钉固定后发生局限性骨髓炎,经开窗引流、开放植骨后痊愈。46例病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折严重多发伤病人应用伤害控制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骨折早期治疗强调外固定支架尽早适当复位固定骨折,多次创口清创及应用VSD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方法(DCS)救治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病例资料完整的严重多发伤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DCS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ETC)救治。观察两组并发症,伤死率,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恢复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ICU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伤死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与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等显著或非常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DES可降低多发伤患者的伤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解答:机械冲击会造成脊髓的原发损伤,随后产生的脊髓内出血、大量炎症递质释放、缺血低氧以及持续存在的机械压迫等症状导致脊髓产生继发性损伤并会大大加重原发性损伤。因此,对多发伤患者初期检查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53岁,平均45.1岁;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38例(分期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结果分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常规手术组为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为86.11%,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确定性手术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体温(T)及p H水平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分期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分期手术组患者入院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解答:(1)胸膜腔内进行性出血;(2)心脏大血管损伤;(3)严重肺裂伤或气管、支气管损伤;(4)食管破裂;(5)胸腹联合伤;(6)胸壁大块缺损;(7)胸内存留较大的异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和限制性体液复苏在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下肢多发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失代偿期(血压<90/60mmhg)75例,分为损伤控制组(31例)和对照组(44例),对损伤控制组的病例行骨折Ⅰ期外固定,对照组病例Ⅱ期行骨折固定,比较两组住院天数.75例又随机分为限制性体液复苏组(43例)和积极正压复苏组(32例),按各自原则进行补液,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例存活,1例死亡.损伤控制组平均住院时间(18.1±6.3)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1±21.3)天,P<0.05.限制性体液复苏组病人术中、术后顺利,但其术前输液量与输液时间小于积极正压复苏组(P<0.05).结论 在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有积极意义,限制性体液复苏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7.
18.
解答:损害控制外科(DCS)是针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阶段性修复的外科策略,旨在避免由于体温不升、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互相促进而引起的不可逆的生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由于伤情复杂、内环境紊乱严重及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多发伤患者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率极高。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甚至超过其他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疾病。近二十年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作为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治疗的新策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2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抢救后均行I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DCO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及Majeed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O可有效控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