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等资料, 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3例 (21.31%),设为感染组, 未出现颅内感染 48 例 (78.69%),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4 h、手术次数≥2 次、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时间≥2 d、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白蛋白 < 35 g/L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为 2.111~12.415、1.885~7.463、3.636~62.365、1.505~40.665、2.149~39.184、1.815~6.463、1.636~7.313,P = 0.001、0.001、0.001、0.014、0.003、0.001、0.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做好预防, 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手术次数、颅脑损伤类型、侵入性操作情况、置管情况、切口脑脊液漏情况、脑外室引流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营养治疗方式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2例,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88例,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术前GCS≤8分、手术时间>7 h、手术次数>1次、有切口脑脊液漏、有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肠外营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为2.224 ~ 29.338、2.412 ~ 33.584、0.014 ~ 0.923、0.009 ~ 0.223、2.722 ~ 65.319、1.187 ~77.544、0.024 ~0.397、1.557 ~35.980, P = 0.002、0.001、0.042、0.000、0.001、0.034、0.001、0.01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 349例TBI患者,道路交通伤542例,高处跌落332例,重物砸伤291例,其他原因184例。其中47例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0岁;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2匹配的原则选取94例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TBI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7岁。分析TBI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TBI患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主要与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有关(OR=1.629、95%CI:1.284~4.429,OR=1.531、95%CI:1.227~4.302,OR=1.776、95%CI:1.363~5.728,OR=0.601、95%CI:0.275~0.930,P0.05),与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关系不显著(OR=0.581、95%CI:0.241~0.836,P0.05)。结论 TBI患者术后容易并发颅内感染,开放性创伤、受伤至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时间是TBI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白蛋白水平是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解答:颅内感染是颅脑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致死致残率,显著影响预后。文献报道发生率7.9%。颅脑创伤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1)创伤的严重程度;(2)脑脊液漏:头皮、颅骨和脑膜的三重保护作用均已破坏,脑组织或脑室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直接相通,为病原菌提供重要的感染途径;(3)外引流:引流管的存在导致颅内与外界环境相通,细菌可经头皮切口处逆行而上,引流液返流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感染源和细菌培养基;(4)多次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STBI)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6例重型TBI患者中:65例(19.34%)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3周~6个月之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度TBI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年龄(OR=1.070,P=0.020)、去骨瓣(OR=5.530,P=0.032)、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OR=42.512,P=0.001)、硬脑膜缝合(OR=30.276,P=0.035)、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2.993,P=0.000)。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敞开和弥散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硬膜缝合、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可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288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288例中,颅内感染12例,感染率4.17%;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4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NA-21在创伤后皮层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2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9例,女性23例;年龄17~84岁,平均(42.19±14.33)岁。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患者创伤后颞叶皮层脑组织标本中miRNA-21的水平。依据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χ2检验分析miRNA-2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NA-21表达与颅脑创伤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各个协变量的联合效应。结果 miRNA-21的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相关(χ2=4.006,P=0.045),与患者年龄(χ2=2.941,P=0.230)、性别(χ2=2.625,P=0.105)、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χ2=1.425,P=0.490)、致伤原因(χ2=2.940,P=0.816)及颅脑创伤类型(χ2=0.679,P=0.712)无关;生存分析显示miRNA-2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9.723,P=0.002)。 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miRNA-21表达可作为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标志。结论 miRNA-21的表达增高提示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较好,为预测患者病情转归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正义  孙昌玉 《人民军医》1997,40(6):319-320
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29%~50%。近年来,新型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对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就本院1987年5月~1994年10月对颅脑损伤并发颅内感染14例的处理、抗生素应用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互一般情况本组男互2例,女2例;年龄17~59岁,平均28.4岁。从受伤至感染平均间隔26.9d。10例(71.4%)有明显的颅底骨折,4例为无骨折的闭合颅脑损伤。发生脑脊液耳或鼻漏8例(57.l%);发生脑积水2例(l.6%)。1.2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3例,…  相似文献   

11.
王荣  徐文俊  黄勇 《武警医学》2014,(5):459-46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脓肿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脓肿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医源性因素和非医源性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脓肿与非医源性因素中的年龄、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合并有基础病,以及与医源性因素中的手术时间(>4 h)、短期内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和脑脊液切口漏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脑脊液耳鼻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气管切开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围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损伤术后脑脓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向进  郭伟  戴黎萌  赵永阳 《武警医学》2010,21(6):503-505
 目的 探讨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并持续腰骶引流术(continued lumbosacral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对术后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0例术后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剂量6 g/d,3 次/d,共4 d.体温正常后注射1.5 g/d,3 次/d,共3 d.腰穿测压后行持续腰骶引流术;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 用美罗培南注射治疗前各指标升高,治疗1 d后各项指标略高(P>0.05),2 d逐渐下降,4 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并持续腰骶引流治疗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 运用PDCA 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0例成人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8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脑梗死者32例,发生率5.5%;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成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发生率高,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内镜与脑积水中心收治创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3~73岁,平均38.4岁。术前头颅CT及MRI定位瘘口位置,均行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术中发现瘘口位置与影像学检查结构一致,12例初始有效率100%。1例患者拔除腰大池外引流管后出现颅内感染,并再次出现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予患者行经颅显微外科治疗后治愈。1例经过多次内镜手术手术修补后仍有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治愈。12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视野显露佳、成功率高等优点。随着颅底重建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提高,内镜修补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将成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早期腰大池外引流及早期感染控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由于颅内压力增高,伴有颅内压增高的多次修补无效患者,可行分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