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能谱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对4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连续病例(分为NYHA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两组)与30例心功能正常组对照研究.采用Holter 24 h全信息心电记录,计算机分析系统对心率变异能谱进行分析.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浆浓度.[结果] ①随着心力衰竭加重,心率变异低能谱范围逐渐下降;Ⅱ级心功能组高能谱范围突然下降,与正常心功能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Ⅲ级心功能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Ⅲ级心功能组心率变异各能谱的昼夜规律消失,Ⅱ级心功能组昼夜规律存在.③心力衰竭愈重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浆浓度愈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①随着心功能下降与主动脉弓压力反射有关的低能谱范围成分逐渐减少,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程度一致;②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心功能Ⅱ级组)与呼吸调节有关的高能谱范围突然下降;③各能谱范围的昼夜规律消失是≥Ⅲ级心功能组病人的特征性改变,这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衰(CHF)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5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老年患者及50例无心衰老年人的HRV时域指标变化。结果:心衰组其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无心衰组(P<0.01),且R-R间期标准差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且与心衰的程度、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关浩增  谢萍 《医学文选》2000,19(4):435-43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根据60例老年高血压的24小时DCG,用时域分析法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照组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和节律消失组,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而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5.
农华斌 《右江医学》2000,28(2):77-79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 ,研究 30例正常人、36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域指标 ,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 (PSD) ,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 ,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 ,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率变异性PSD与正常人相比 ,显示低频和高频成分均明显降低 ,且高频成分的下降尤其显著 ,这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支配心脏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损 ,且以迷走神经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日后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关浩增  谢萍 《微创医学》2000,19(4):435-43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根据60例老年高血压的24小时DCG,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组和节律消失组,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 根据 6 0例老年高血压的 2 4小时 DCG,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 (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按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数分为节律正常组和节律消失组 ,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组 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节律消失组 HRV各项指标低于节律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rMSSD、pNN50进一步降低(P<0.01),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9.
孙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51-1653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4例冠心病组及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24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患者和27例健康人血浆心钠素(AN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37例患者心率(HR)、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以探讨心表时ANP的变化和意义.结果表明:心衰患者血浆ANP浓度为353.00±190.55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83.41±14.47pg/ml,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心衰患者血浆ANP浓度与SV、CO、CI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60、-0.5315、-0.5389.据北,我们认为检测血浆ANP浓度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 (ET)是作用强烈的缩血管肽 ,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ET不但直接刺激、激活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 ,而且是促使心肌 (室 )重塑的介体之一 ,参与和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致病因子。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它在诱发和加重心衰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是由 2 1个氨基酸 (aa)组成的多肽 ,有 3种同分异构体 :ET - 1、ET - 2和ET - 3。ET - 1是唯一存在于心血管的ET ,由血管内皮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由细胞浆前原ET(proproET 2 1aa)经原ET转变为ET - 1(2 1aa)分泌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与率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正常组和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DAN)患者,进行心率变异的线性时域、24h时序和非线性散点图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DNN、SDANN和PNN50低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DAN组各项线性时域分析指标均低于正常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1)。24h时序分析:正常组和单纯糖现组有昼认变化特征,而糖尿病+DNA组昼夜变化特征丧失,散点图分析:正常组多呈彗星状,单纯糖尿病组多呈鱼雷状,糖尿病+DNA组多呈短棒状。结论;心率变异变化与临床DNA有较好的相符性,可望成为诊断DNA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昼夜因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昼夜因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247名正常人的日、夜间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白天交感神经张力高于夜间,而迷走神经张力低于夜间。结论 临床HRV分析时要注意昼夜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PAP治疗组(2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CPAP呼吸机无创通气5—10小时,全部用鼻罩。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CPAP组显效率55%,有效率38%,无效率7%;对照组显效率28%,有效率48%,无效率24%。两组LVEF、LVEDV、LVESV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CPAP组与对照组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CPAP呼吸机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通气功能,也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2862-2863
目的观察静滴白蛋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辅助疗效。方法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白蛋白,治疗24h后,计24h尿量、观察患者心衰症状和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多,P〈0.01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结论白蛋白辅助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HF)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占死因的第一位川,本文就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洋地黄类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一种正性肌力药物,至今已沿用200多年。通过大量临床药理研究,人们认识到:洋地黄发挥最大疗效而又不出现毒性反应的董称为洋地黄化量或“饱和量”,而非饱和量难以获得正性肌力作用。根据这一概念,临床已趋向将洋地黄量调低,仅用维持量也可达到稳定状态,发挥良好药效作用;同时研究生产分子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中110例为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Ⅳ能占38.52%,其中27.66%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础病因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占82.79%,而冠心病和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心功能越差,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其发生与心肌结构变化、心脏负荷增加和神经体液激活等因素导致折返发生和触发活动有关。ACEI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米力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认为米力农是较有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的抗心力衰竭新药。  相似文献   

19.
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er,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利尿剂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疗程为18个月.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P<0.01),死亡率下降(P<0.05).结论倍他乐克是治疗C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多巴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惠忠 《中外医疗》2011,30(5):113-113
目的探讨多巴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9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治疗组159例,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5.8%。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巴胺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