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资料的关系,为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检测长海医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合其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ras基因突变者56例(28%),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筛选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5%的病人在初诊时已转移[1];即使早期发现并接受根治的病人,也有约三分之一最终会出现转移复发,这些转移性结肠直肠癌(metastatic CRC,m CRC)病人的5年生存率常低于50%[2]。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显著改善了m CRC病人的预后,其生存期从单纯化疗的20个月提高到近30个月[1]。迄今为止,已有多个分子靶向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使用,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现就其各自不同的抗肿瘤作用和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EGF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Shahhazi提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61*G/A基因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相关,但目前EFG 61*G/A基因多态性与其他肿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EFG 61*G/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研究,将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成功应用为大肠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各国学者的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其疗效与病人的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已经认识到胃肠道激素胃泌素刺激肠道上皮增生的能力。近年来,脑肠肽类物质通过自分泌促生长循环影响肿瘤的发生过程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以来胃泌素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类药物、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抗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中的5类基础药物.根据不同的临床证据,其各自定位和彼此组合亦不相同.目前,结直肠癌药物治疗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包括:(1)开发新药与新型药物组合;(2)评估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的价值;(3)优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最佳配伍方案;(4)探索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模式.现结合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大会(ASCO-GICS)的相关数据,分别就以上问题作一简介,以示抛砖之意.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部分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部分患者术后很快发生复发或转移,对这部分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分子治疗策略显示出极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名重要成员,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针对胃癌HER-2癌基因靶向治疗的逐步明了,对临床医师预测患者的治疗结果、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胃癌与结直肠癌同属消化道恶性肿瘤,期待HER-2在结直肠癌中像在胃癌中一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HER-2的概述、检测方法及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蛋白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Neddylation修饰在结直肠癌中过度活化,并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通过阻断Neddylation修饰通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自噬、DNA损伤及细胞衰老发挥抗肿瘤效应。此外,MLN4924还可作为化学增敏剂...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美国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据2005年统计,美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146000例。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5位。据预测,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将呈上升趋势,因此提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全部癌症的9.4%,发病率排位男性居第4位,女性居第3位,现有的结直肠癌患者数量仅次于乳腺癌^[1]。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007年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接近120万,死亡63万,分别比2000年增加27%和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其下游基因K-ras、B-rM和PIK3CA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9株人结直肠癌细胞株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EGFR表达,并检测K-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对各细胞株行梯度剂量射线照射后,行克隆形成实验明确其放射敏感性、行Hoechst33258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人结直肠癌细胞株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呈正相关(r=O.717.P=0.030),~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有关(t=2.401,P=0.047),K—ras和B.raf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无关(均P〉O.05)。放疗敏感细胞株(HCTll6)总凋亡率在低放射剂量(2Gy)时即显著增加,并随放射剂量增加而继续增加(P〈0.05),而放疗抵抗细胞株(HT29)总凋亡率只有放射剂量较大时(6Gy)才明显增加。G1/G。期HCTll6细胞株比例随放疗剂量增加显著降低(P〈0.05),而HT29细胞株G1/G。期比例在放疗剂量增加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GFR通路中多个位点同时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抵抗或敏感作用,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相关,PI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有关,放疗抵抗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在G1/Go期停顿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的规范性多学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占世界第3位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排第4位。至20世纪90年代初,外科治疗独领风骚,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后,各种治疗方法(或方式)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相继问世并应用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进入21世纪后,多学科综合治疗逐渐在国外开展起来,使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结直肠癌患者2002年的5年生存率就提高到64.1%。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术后癌胚抗原基因疫苗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临床上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主要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对肿瘤非特异性,敏感性低,全身副作用大,效果欠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结直肠癌癌胚抗原表达、分布、功能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相关免疫佐剂的不断筛选,以癌胚抗原为靶抗原的基因免疫治疗作为手术后的辅助疗法的研究已露出可喜的苗头。现综述如下。一、癌胚抗原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属于免疫蛋白超基因家族,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0~200000,cDNA序列长约2.1kb。有分泌型和膜蛋白型两种,正常消化道黏膜仅有少量分泌。结直肠癌几乎100%都表达CEA,…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肝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根据术时诊断和术后随访肝转移情况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脏转移和未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3组,每组各100例。运用PCR及Pyrosequencing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肿瘤原发灶K-ras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300例样本中肿瘤原发灶K-1-as突变者120例(40.0%),其中K-ras第2外显子G13D突变32例,而异时性肝转移组中K-ras的第2外显子G13D突变较同时性肝转移组多(17.0%比8.0%,P=0.041)。多因素回归模型提示,K-ras第2外显子的G13D突变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HR=1.108.95%CI:1.032-5.062)。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中K-ras基因突变者较无突变者总体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65比72个月,P=0.039),而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者无复发生存期短(中位时间18比24个月,P=0.048),多因素分析提示,K-ras基因突变(HR=1.561,95%CI:1.022-6.422,P=0.045)是影响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K-ras基因状态可以为预测肝脏的转移和预后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疗效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不同治疗药物疗效的文献并综述。结果 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新药层出不穷,靶向药物尤为突出,治疗药物的选择及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试验也越来越多。根据患者RAS/RAF基因突变状态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生存获益有巨大差异。结论 精准医学愈加重要,筛选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可进一步提高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侵袭性大,预后差,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6位。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早期不易被发现,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1]。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异常表达和活化,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与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抗EGFR靶向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肝转移。在临床诊断结直肠肿瘤时.15%~25%合并同时性肝转移:国内报道为5%~12%。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资料库显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为10.4%。本文重点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和辅助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8):I0004-I0008
肝转移灶完整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获得潜在治愈的唯一机会。转化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转化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应用具有最高效率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转化切除率。为进一步规范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的合理应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肝脏外科、结直肠外科和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结合该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中靶向药物合理应用的专家指导意见,旨在为我国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