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10—2020-08间行腹腔镜保肛术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组(NOSES组)和传统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组(LAR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少)于LAR组,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长于LAR组,术后7d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L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肛门外翻切除标本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近期效果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无腹部切口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外翻拖出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无腹部切口组40例,实施无腹部切口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术,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腹部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心理、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2年生存情况分析使用Life Tables分析。结果无腹部切口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具体时间)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无腹部切口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吻合口漏、肠梗阻、出血及伤口感染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无腹部切口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外翻拖出吻合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保证患者术后腹部美观,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7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最新的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辅助切口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 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排便习惯改变率、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无差异,但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和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操作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保肛率和肿瘤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优势更为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充分游离直肠下端并离断肿瘤近端后,将远端直肠和肿瘤一并经肛门拖出,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与降结肠端端吻合。23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针对骨盆相对狭窄的男性患者,利用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简化手术难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2种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改良组(45例)和常规组(40例),改良组采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常规组采用常规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术后24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发生术后不良反应7例(15.6%),常规组6例(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外翻切除,经肛门外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并于肠腔内放一支撑管.术后观察并发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0.7%),术后1个月均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半年每日排便1~3次26例,有2例偶有粪便外溢.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6%、29.3%,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3%、52.22%.结论: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支撑捆扎法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1例低位直肠癌患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切除,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1例患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完整。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成功,吻合时间15—30min;吻合口距齿状线小于2cm8例。结肠与齿状线处肛管吻合的3例。术后恢复顺利。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结论 腹腔镜结合支撑捆扎法可以对低位直肠癌行TME切除后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9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17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组在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功能性神经保护、近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保肛率为100%。术中出血量为60-250ml,病人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30h,住院时间平均为10d。病人术后均未应用止痛剂,无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各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组。结论用腹腔镜方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不仅可达到开腹根治术的目的,而且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恢复快、保肛率高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大宗病例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开腹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9例,采用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开腹组54例,采用传统开腹治疗。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本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有效率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开腹组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比较,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具有治疗效率高、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16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2例和开腹组80例,对比两种术式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种指标及住院总费用采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及住院天数要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而手术费用要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病理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6/82),开腹组为13.8%(1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12例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2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Life table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Gehan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是84.5%和66.7%;开腹组分别是83.3%和64.8%,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经Life table生存分析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出血量分别为61 ±13ml和174±84 ml(t =23.24,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7±1.3d和3.6±1.8 d(t =6.61,P<0.05)、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2.4d和12.0±3.4 d(t =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t=1.72,P>0.05),直肠标本长度分别为16.0±3.4cm和16.0±4.3 cm(t =0,P>0.05),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2±1.3cm和3.2±1.7 cm(t =0,P>0.0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28例,腹腔镜组8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对照研究2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29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癌症病人QOL评价量表QLQ-C30,评价和比较手术前后QOL的变化特征。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与肛缘距离、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早期除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以外的QOL总体评价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3~6个月,各项功能分值呈逐渐恢复趋势,腹腔镜组恢复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总体健康状况量表的评价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病人QOL恢复到中等以上水平的时间也显著早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但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且病人术后QOL恢复较开腹手术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与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1例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HALS组)和47例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L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中指标、手术疗效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AL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8±21.4)min、(98.7±12.5)ml;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6.9±32.8)min、(117.4±20.7)ml,HAL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LA组(P0.01);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损伤较小且能够达到与单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患者采用无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切口组)、51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传统组),两组患者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临床资料、VAS评分等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24 h,无切口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无切口组的并发症率10.7%、传统组的并发症率1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切口组的排便习惯改变率32.1%、2年复发率25.0%、2年生存率85.7%,传统组分别为41.2%、19.6%、86.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腹部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疼痛程度更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检索近20年来发表的关于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114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 111例,开腹组1 003例。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缩短、伤口感染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输尿管损伤、尿潴留、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疝,两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量、标本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切口或穿刺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3,5年总体生存率、3,5年无病生存率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肿瘤根治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仿,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