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杂质限度制定的一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峰  魏农农  鲁爽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6):1457-1460
杂质研究及控制是药品安全保证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药品研发中风险控制意识的重要体现,药品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除了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活性有关外,有时还与药品中的杂质有关,须严格控制.文中结合SFDA(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探讨了杂质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药物研发中杂质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峰 《药品评价》2010,7(18):12-19
目的:分析探讨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杂质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药物研发中杂质研究现状和国际上杂质研究发展趋势.阐述杂质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其一般过程,探讨其基本规律和相关要素。结果:杂质研究是药品研发中风险控制意识的重要体现.药品中的杂质是否能被全面准确地控制.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控与安全性。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分辨与定量杂质.综合药学、毒理学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通过对起始原料.原料药辅料的源头控制、制备工艺的过程控制、包装材料的优选、贮藏条件及有效期的确立等终端控制措施,将杂质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正是杂质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创新药研发中杂质限度确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民对药品安全有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国内对创新药的研发越来越重视。也逐渐有一些创新药走向市场。但纵观这些年来国内外创新药的研发现状,我国自行研发的创新药不论是在安全有效性上,还是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而如何有机地整合各项研究的结果,合理确定杂质的限度,也是我国在创新药研发中的一个弱项。由于杂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所以在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杂质的研究,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合理地确定杂质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杂质限度范围的确立是药品质量标准建立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杂质限度对于药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关系着药品的质量。本文以几种典型杂质为实例,系统阐述和演示了药品中杂质的每日最大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的确定方式、在具体药品中的换算方式以及在产品中的限度确定方式,可更好地理解和实施ICH相关规范,为药品研发者对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药品中存在致癌风险的亚硝胺类杂质进行控制,已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亚硝胺类杂质的常见类型、来源、致癌性作用特点进行梳理,并结合EMA、FDA、ICH及我国相关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和监管工作提出建议。尽管国外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含量限定的指南性文件,但众多亚硝胺类杂质的毒性剂量、人体暴露量尚不明确,且药物合成工艺存在差异,我国无法完全照搬欧美等国的监管方法。当前应深入研究亚硝胺类杂质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值和药品中亚硝胺杂质监管策略;此外,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根据已有指导原则,确定在已知毒理学数据、毒理学数据不足和短期使用药物不同情况下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本文将为药物生产和杂质评价与研究和监管领域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药品中存在致癌风险的亚硝胺类杂质进行控制,已成为企业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亚硝胺类杂质的常见类型、来源、致癌性作用特点进行梳理,并结合EMA、FDA、ICH及我国相关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和监管工作提出建议。尽管国外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含量限定的指南性文件,但众多亚硝胺类杂质的毒性剂量、人体暴露量尚不明确,且药物合成工艺存在差异,我国无法完全照搬欧美等国的监管方法。当前应深入研究亚硝胺类杂质的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值和药品中亚硝胺杂质监管策略;此外,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根据已有指导原则,确定在已知毒理学数据、毒理学数据不足和短期使用药物不同情况下亚硝胺类杂质的监管限度。本文将为药物生产和杂质评价与研究和监管领域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药物杂质的毒理学评价要求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4):2271
 药物原料或制剂中的杂质可能引起临床不良反应。杂质毒理学评价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ICH关于药物及制剂杂质方面指导原则规定了杂质的报告、鉴定和质控限度,含量超过质控限度的杂质应进行毒理学评价。但指导原则对于研发阶段的药物杂质和遗传毒性杂质的限度未作明确要求。EMEA对于遗传毒性杂质制定了专门的指导原则,引入了毒理学担忧阈值(TTC)的概念对遗传毒性杂质限度进行控制,遗传毒性杂质每日接触量应小于1.5 μg。FDA也推荐采用TTC原则控制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杂质。本文结合ICH,EMEA及美国FDA等指导原则,对药物杂质毒理学评价的要求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在整个化学药品市场中仿制药占比约三分之二,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杂质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仿制药在杂质控制方面不仅要关注其参比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更应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可能存在的需要加以控制的杂质。近年来,行业内对于仿制药中遗传毒性杂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本文在宏观上对遗传毒性杂质的来源、检测方法等进行总结,以期对行业内的仿制药研发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雅婷  南楠  尹婕 《中国药事》2019,33(10):1174-1180
随着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从二维至多维的不断发展,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也为药品的监管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案。QSAR模型对于杂质的毒性预测可应用于药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过程,有利于控制药品的安全风险,缩减企业的研发成本。QSAR模型的应用程序也在不断优化,以确保QSAR模型可以不断地适用于新药及未知杂质的毒性研究。本文从QSAR模型的建模基础及发展历程出发,对近年来该模型在药物及其杂质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研究报道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中杂质及有害物质控制限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药物研发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快速发展,各国均制定了杂质或有害物质残留控制的指导原则。遵循“建立研究目标→确立杂质检测方法→样品检测→综合评价→建立限度并进行控制”的研究思路,根据杂质的不同来源、杂质的危害性、过程中去除的难易等因素来确定其在终产品中是否定入质量标准。从以上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药物中杂质及有害物质控制限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杂质遗传毒性评价的进展.药品遗传毒性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药品杂质限度的制定,各种杂质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迅猛,在现阶段条件下,使用计算机预测药品杂质的遗传毒性;探索以γH2AX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替代传统的体内外遗传毒性检测体系;并使用斑马鱼模式动物对其遗传毒性进行验证是行之有效的杂...  相似文献   

12.
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是进行药物杂质控制。该文介绍了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有关技术文件对于药物杂质控制的具体规定,并举例比较了各主要国际中药典收载化学药品标准中杂质控制限度的制定与ICH的差距,提出了进行药物杂质控制的标准要求、限度设置的依据,特别介绍了生化药品目前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杂质控制的现状。。鉴于仪器分析的局限,有色杂质控制未被重视,是目前药物杂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利用溶液颜色检查法进行有色杂质控制的必要性和需进一步改进检查方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因毒性杂质由于对DNA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危害极大。因其结构众多,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有摄入该类杂质的风险。部分国家对基因毒性杂质的限度控制已成为药品上市时必须考察的指标。本文概述了基因毒性杂质的基本概念、相关法规标准、部分杂质检测方法限度等内容,以期为控制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提供参考和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阿齐沙坦的合成工艺路线,确定起始原料、中间体、副反应产物等有关物质信息,研究有关物质的致突变性,确定有关物质的限度,为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确定有关物质遗传毒性数据,采用2种定量构效关系软件预测杂质的致突变性,根据ICH M7指导原则,对有关物质进行遗传毒性归类,结合相关指导原则制定有关物质限度。结果 筛选出的18个有关物质中,有11个无遗传毒性,可按非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有7个化合物致突变性预测结果为阳性,需要按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结论 为保障用药安全,终产品中总杂质的量不得>0.5%,致突变性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有关物质单杂最高限度不得>0.001 875%,其他有关物质单杂最高限度不得>0.1%。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综述药品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相关指南和法规,为制药企业执行国际标准和准则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方法 通过查找数据库如Pubmed、Medline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U.S.FDA)、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等网站,比较各指南法规关于遗传毒性控制限度和控制措施的异同点,为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提供一个可行性步骤。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EMA、U.S.FDA和即将出版的ICH M7指南在关键原则的应用方面如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风险评估步骤、杂质5分类法等基本相同,但现行EMA和U.S.FDA法规存在分歧,不利于其有效执行,而ICH M7将为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提供一个可行框架。结论 目前还缺乏完善有效的遗传毒性控制指南,ICH M7将解决U.S.FDA 和EMA 指南间分歧,更好地指导制药企业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药品中可能有多个来源的元素杂质,由于元素杂质不能给病人提供任何治疗益处,因而药品生产中元素杂质含量应被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ICH)Q3D元素杂质指南是新药制剂元素杂质控制的质量指南,旨在为新药制剂和其赋形剂中元素杂质的定性和定量控制提供全球性方针。本文介绍Q3D元素杂质指南,对相关要点进行解读。方法:详细描述元素杂质指南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对元素风险评估及设定制剂中各组分元素杂质的限度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美国药典》39和《欧洲药典》9.0中相关金属元素杂质的通则,汇总这些指导性文件与ICH Q3D的不同之处。结果与结论:Q3D主要包括潜在元素杂质的安全性评价、类别、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日允许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简称PDE)与浓度限度之间的转换。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应考虑潜在元素杂质的来源和药物服用方式,将特定元素杂质水平与PDE进行比较,评价该元素在药品中存在的可能性。经风险评估需要进行控制的元素杂质,可以根据药物服用剂量和PDE用3种方法设定元素浓度限度,这有利于帮助药品生产企业通过风险评估来决定对哪些元素进行额外控制,从而有效保障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药物杂质研究中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化学药物杂质研究中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杂质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其一般过程,探讨药物杂质研究的基本规律和相关要素.结果 科学的分析方法、严格的杂质限度、严谨的过程控制是药物杂质研究中风险控制的关键要素.结论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分辨与定量杂质,综合药学、毒理学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合理的杂质限度,通过对原辅料的源头控制措施,制备工艺的过程控制措施、包装材料,贮藏争件及有效期的确立等终端控制措施,将杂质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正是杂质研究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化学药品杂质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宁  于红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3):2074-2077
杂质控制是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的总体原则是在分析杂质谱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控制方法并制定合理限度.杂质谱的分析主要是基于药物的合成工艺及可能的降解途径;分析方法的建立要重点关注方法的专属性和定量的准确性:杂质限度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安全性和生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丛骆骆 《首都医药》2013,(19):59-59
(接9月下)2.工艺验证期间,应当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与质量无关的参数(如与节能或设备使用相关控制的参数),无需列入工艺验证中。3.工艺验证应当证明每种原料药中的杂质都在规定的限度内,并与工艺研发阶段确定的杂质限度或者关键的临床和毒理研究批次的杂质数据相当。——看企业制定的验证计划是否包含上述内容。——验证数据是否符合上述要求。第一百四十六条验证总计划或其  相似文献   

20.
基因毒性杂质是受到药品监管机构和制药企业重点关注和控制的对象,由于其较一般杂质具有微量水平就存在潜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风险的特点,需要严格控制其在药物中的含量以保证药物质量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本文从识别警示结构、文献及数据库检索、量化构效关系软件预测、体内外遗传毒性试验、依照法规和指南要求制定合理限度等方面综述了评估杂质基因毒性的研究策略,并总结了目前为了应对其含量低,稳定性较差,结构多样等特点开发的各类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为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