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高海拔1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在特高高原组织救治急性肺水肿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2009年7月在海拔5400 m高原所发生的1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4例合并急性高原脑水肿)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由基层部队组织后送途中死亡,其余13例由驻军医院组织低转至医疗站(海拔3700 m)均治愈.结论 在特高海拔地区,早期诊断、就地治疗、前接后送、阶梯治疗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我们在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的医疗站,对来自海拔4500m以上地区的12例高原脑水肿患者,在 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6、2009、2010年3次伴随保障海拔2组5 390m地区施工部队,共救治重症急性高原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7~34岁,平均(23.0±3.4)岁。出生于平原,进驻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均在海拔5 390 m处发病,其中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40例、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相似文献   

4.
高原肺水肿54例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人民军医》1998,41(2):95-96
高原肺水肿是最严重的急性高原病之一。有关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在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处对收治的高原肺水肿54例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检测,并与相同海拔高度的健康人作对照,旨在探讨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该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根据临床体征及X线诊断的高原肺水肿54例,来自海拔4000~5400m边防哨卡的官兵和新藏公路沿线施工的民工。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8~51岁,平均26.4岁。均为从平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进入更高海拔3~8d内发病,其中5例合并脑水肿。发病后下送至海拔3700m医疗站救治,住院…  相似文献   

5.
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65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原脑水肿(HACE)和高原肺水肿(HAPE)均为急性高原(山)病(AMS)的危重型,两者合并发生其病情更严重,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1]。为进一步加强防治及提高救治成功率,作者对我院(拉萨,海拔3658m)1984年以来临床收治的高原脑水肿合并肺水肿65例报告如下,并对其高原就地救治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1选例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高原医学会(西宁)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2],HACE均经腰穿测压,HAPE均经胸部X线检查,并确能除外其他病因性疾病。2一般资料;65例中男60例,女5例,年龄2~56岁(中位数24.2岁)…  相似文献   

6.
张西洲 《人民军医》2008,51(12):772-773
重症高原病治疗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是就地治疗,还是迅速后送至低海拔地区,对此,国内外学者的意见有所不同。现将高原病就地治疗与后送问题分析如下。1国外对高原病后送的评价对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救治,国外一些学者根据某些高原肺水肿患者在高原低氧环境中治疗效果不佳,而转送至低海拔地区后病情迅速缓解的经验,往往将迅速后送低海拔地区作为治疗重症高原病的首要原则。Houston认为,后送低海拔地区远较给氧重要,延迟后送则病情恢复缓慢,死亡危险性增大。然而,非常严重的高原肺水肿本身即可造成迅速死亡,如果合并广泛的肺栓塞或肺梗死、并发严重的脑水肿或脑出血、甚至脑疝等,更会增加病死率。个别严重病例虽经各种有力抢救,甚至及时转往低海拔地区也难以挽救生命。例如,Dickinson等报道,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死亡7例中,除1例外,均送往海拔1 370 m地区治疗1~4天后死亡。2我国高原的特殊性后送适合于交通便利的高山地区,如安第斯山距离海滨很近,且有高级公路相通,汽车仅需2~3 h即可到达。我国的高原有一定特殊性。例如,青藏高原数百公里范围内均为高海拔地区,从发病地点至低海拔地区有高山阻隔,因此,过分强调后送,患者往往因颠簸和供...  相似文献   

7.
某基层团队2003年10月份在帕米尔高原海拔3800m地区施工时成功救治高原肺水肿15例,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西宁地区(海拔2260m)属中度高原,居住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死亡率增高,因此,我科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为疾病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6月份进驻青藏铁路第七标段(海拔4650m~5010m)工地以来,至12月份,我们医院共收治高原脑水肿病人16例,经抢救全部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一般是指发生明显生物学效应的海拔 3 0 0 0m以上地区 ,我国高原地区较多 ,海拔3 0 0 0m以上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 6。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 ,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 ,其中影响人体最主要的因素是氧分压低。在高原 ,发生失血性休克时 ,缺氧和失血的复合作用使休克程度明显加重 ,病程进展快 ,极易造成低氧血症 ,而低氧血症又降低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受力 ,加之伤病员对液体的承受能力大大降低 ,即使输入远较平原地区正常用量少的液体也易诱发肺水肿和脑水肿 ,甚至并发右心衰竭 ,使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极为困难 ,导致存活时…  相似文献   

11.
文莉 《西南军医》2008,10(5):176-176
我院驻地平均海拔3900m,高原心脏病是我科常见病,由于大气压及大气氧分压均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因此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症多,常伴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增多症等多脏器损害,预后差,死亡率高,预防及对症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116例高原心脏病心衰患者的护理经验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涂继伟  林泽艳 《西南军医》2009,11(5):912-913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是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常见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ild altitude disease,AMAD)、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其中以HAPE和HACE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高原脑水肿(HACA)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症,需要及时正确的救治,否则死亡率很高。重症高原脑水肿在发病后或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会并发脑部以外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其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最为常见。本文旨在探讨总结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者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海拔3658m,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高原脑水肿并发ARF患者58例,其中社区获得性ARF18例,占31.0%;医院获得性ARF40例,占69.0%。肾前性ARF25例,占43.1%,其中以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82人由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在该处适应性训练40d,然后快速(4h)进驻海拔5270m,随访7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3%.另一支部队134人在同一季节,同一路线,由平原途经5d到达海拔5010、5200和5380m,随访10d,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有2人发生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部队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前应在海拔3700m左右进行1个月的阶梯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高原地区的一种特发病,多见于自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3000m)或由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的旅居者。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是AMS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AMS最严重的类型,其病死率特别是高原昏迷的病死率居各型AMS之首,约5%~16.7%(海拔3658m处)。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HAC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各国高原病学者对AMS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  相似文献   

16.
高原创伤休克、火器伤特点及其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创伤与低海拔地区创伤在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共同规律。但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由于低氧、低气压、低温的影响,人体发生诸多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现将高原创伤休克和火器伤的特点及其救治原则叙述如下。一、高原创伤时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改变(一)肺和脑的改变。低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静脉输往3~4信失血量的平衡液对于心肺健康者极少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但在高原特殊环境下,创伤休克、烧伤、冲击伤和肢体缺血的快速补液过程中易发生肺功能损害,肺水肿和脑水肿。海拔3658m一组52例中度…  相似文献   

17.
部队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某部482人自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经过40天的阶梯适应性训练,然后快速(4小时)进驻海拔5270m,第1 ̄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4%,且无1例重症急性高原反应。另一支部队自平原快速(5天)进驻海拔5010、5200和5380m,第1 ̄10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其中重症急性高原反应为32.8%,2人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进  相似文献   

18.
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27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忠江 《人民军医》2004,47(5):266-267
1979~2000年,我院救治高原(海拔2808m)创伤失血性休克270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民军医》2009,(8):499-499
河南新乡71407部队71分队卫生所龚文鹏来稿: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文章说,高原高寒地区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氧分压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干燥寒冷。高原高寒地区的氧分压平均只有海平面的32%左右,加之战时环境恶劣,任务繁重,官兵易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以及冻伤、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角膜炎、视网膜病变等高原病。同时,驻平原的官兵战时进入高原高寒地区时集结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808m,周围地区海拔4000m以上,年平均大气压71.79kPa,氧分压15.04kPa,气温36℃,平均相对湿度为34%。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8年4月收住的8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