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OP)浓度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以及正常人血清TPO浓度。血清TOP浓度正常人、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分别为(136.24±68.56)pg.m l-1、(124.34±41.31)pg.m l-1和(59.05±52.77)pg.m l-1。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血清TPO浓度较正常人明显降低(t=4.04,P<0.001);正常人的血清TPO浓度受外周血小板计数的调节,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86,P<0.00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呈负相关(r=0.49,P<0.05)。肝细胞产生TPO不足可能是肝硬化发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浓度可能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变在肝硬化患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采用DIANA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33例肝硬化和 2 5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 (PLT) ,同时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小板生成素 (Tpo)水平。虽然肝硬化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Tpo水平不但不升高 ,反而下降呈正相关 ,但两者比较无差异 (P>0 0 5 )。肝硬化患者因肝脏Tpo产生不足是导致血小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2例和乙型肝炎导致的LC患者44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4例,C级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 L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82(24, 208)×109/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1.6±6.7)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0.4、D-二聚体为187(75,495)μg/L和TPO水平为(70.4±25.8)pg/ml,与CHB组【分别为180(36,352)×109/L、(39.2±5.4)g/L、(1.1±0.2)、(102.6±20.6)pg/ml和(102.6±20.6)pg/ml,P<0.05】比,差异显著;6例Child-Pugh C级L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为56(24,70)×109/L,显著低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108(66,170)×109/L,P<0.05】或24例Child-Pugh A级【130(76,208)×109/L,P<0.05】,血清ALB水平为(22.9±7.5)g/L, 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32.4±6.1)g/L,P<0.05】或A级【(36.5±7.9) g/L,P<0.05】,INR为(1.4±0.8),显著大于B级【(1.2±0.6),P<0.05】或A级【(1.1±0.5),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235(114,495)μg/L,显著高于B级【166(84,298)μg/L,P<0.05】或A级【108(75,169)μg/L,P<0.05】,血清TPO水平为(41.4±26.5)pg/ml,显著低于B级【(60.8±23.6) pg/ml,P<0.05】或A级【(88.6±14.7)pg/ml,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PO水平与Alb水平和PLT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43,r=0.52,P<0.05),而与INR和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8、r=-0.48,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减退,其血清TPO水平和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下降是否与血清TPO水平降低有关,或者应用重组人TPO治疗能否提高PLT计数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生成素与肝硬化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尤为常见。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常归咎于血小板在肿大的脾脏中淤积和破坏,即脾功能亢进。其他因素,如酒精和肝炎病毒对骨髓的抑制、营养不良以及失血等都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近年来,随着有关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19例,另选取与肝硬化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晨起空腹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液常规、血液生化、血离子、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脾B超检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O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B、C级分别为43例、63例和13例.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平均TP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级TPO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B级(43.44 ng/L±33.51 ng/L)和C级(45.16 ng/L±30.04 ng/L)则明显降低(P=0.001,0.048);血小板计数(PLT)在A级、B级和C级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TPO与PLT在对照组呈负相关(r=.0.363,P=0.048),在Child-Pugh A级和C级两者无相关性,在B级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383,P=0.002).结论:肝脏合成TPO减少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TPO和PLT可以作为反应肝脏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传才  陈琦 《山东医药》2006,46(11):21-22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组)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Hb及RBC计数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TPO水平白血病患者(20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则低于对照组,除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PLT计数不相关外,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与PLT计数呈负相关。提示除白血病外,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的贫血均可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伴PLT减少时,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亲(rhTPO)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生成素及脾脏指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及脾脏指数间的关系,以明确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血清TPO水平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脾脏指数由同一医生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9.63±26.60)×10~(12)/L、(109.20±53.39)×10~(12)/L,t=3.630,P<0.05;血清TPO水平分别为(412.63±132.80)pg/ml、(436.42±258.97)pg/ml,t=0.272,P>0.05。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血清TPO水平依次下降,Child-Pugh A级、B级、C级分别为(526.13±317.44)pg/ml、(445.22±214.90)pg/ml、(311.45±182.66)pg/ml,A级与C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其它指标(血小板计数、脾脏指数、门静脉宽度)A级与B级、C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小板正常组(35例)与血小板减少组(36例)血清TPO水平分别为(529.43±282.64)pg/ml、(351.27±228.25)pg/ml,t=-2.926,P<0.01;而两组间脾脏指数分别为(19.65±12.00)cm~2、(36.35±12.68)cm~2,t=1.891,P>0.05。结论 血清TPO水平降低可能是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脾脏在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黎英 《山东医药》2008,48(31):48-49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患者47例和同期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对照组)的空腹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E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Pugh B级、C级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Child-Pugh A级,TPO水平低于child-Pugh A级(P<0.05,<0.01);肝硬化组血清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认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EPO、TPO水平可为不同程度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提供参考,对判断肝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人血小板减少是众所周知的。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损害骨髓的造血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脾功能亢进,尤其是HBV抑制巨核细胞增殖,在病毒或毒素的作用下会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异常。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张平  贠春梅  马玉莹 《山东医药》2003,43(20):37-38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999年2月~2002年3月,我们检测了6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PCT)的变化与出血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68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PCT),和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同时将肝硬化组分为有消化道出血和无消化道出血两组,并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CT)作对照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比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参数(PLT、PCT)明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有消化道出血组比无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参数(PLT、PCT)明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对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RIA分别检测正常人(对照组)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3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Child-PugA级9例、B级11例、C级10例)的血清PDGF、HA、LN、PⅢNP、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各组患者PDGF及所测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GF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均P<0.05)。[结论]PDGF与肝硬化程度相关,可能是促进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采用K4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LT、PCT、MPV亦有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异常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输注血小板改善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疗效不确切,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能否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肝细胞癌患者36例,均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前给予rhTPO 1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结果 在76例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为40~50×109/L组23例,血小板计数<40×109/L组5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 d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明显升高【>50×109/L,分别为(76.0±26.6)×109/L和(54.4±24.3)×109/L]。在治疗第12 d,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分别为(95±34.8)×109/L和(67.9±25.1)×109/L],在治疗后第30 d,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水平;应用rhTPO治疗后,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血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未观察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rhTPO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的替代疗法,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肝病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功能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取自2002~2003年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9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7.23±11.33)岁。临床诊断按照2000年病毒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生成素研究新进展许蔚林虞积仁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因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血液病、以及骨髓移植等原因引起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对于肾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已经有重组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生成素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DIANA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4 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和 30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同时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PLI维持在高水平 ,且MPV、PDW降低 (P <0 0 1)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po水平下降 (P <0 0 5 ) ,两者有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血小板增多 ,体积大的血小板消耗更多 ,通过调节 ,血小板生成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和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升高(P<0.001),普遍存在EPO应答障碍,致使贫持续存在。与此相反,患者骨髓EPO水平低于正常健康人(P<0.001)。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骨髓造血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platelet,PLT)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门诊部就诊的确诊的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PA、PT和PLT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肝硬化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代偿组17例与失代偿组15例。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比,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对比,PA和PLT降低,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检测PA、PT、PLT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