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李晓光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16-35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我科1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锥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6例,死亡2例,占33.3%;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1例,死亡3例,占27.3%(其中先行锥颅后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6例,死亡1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仍是治疗较大量脑出血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钻孔引流、锥颅血肿碎吸十尿激酶冲洗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十脑室引流术治疗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痊愈6例,好转11例,死亡1例。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采用单孔式钻引流孔术33例,因血肿机化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术2例。结果:采用单孔式钻孔引流术33例,一次性治愈32例,复发仅1例,在同侧再给予钻孔引流后治愈。血肿机化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2例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治愈率高,手术效果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适用于血肿包膜厚,血肿内有分隔或机化的血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CT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而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0-2012年间在该院根据病情和头颅CT表现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包括:单侧/双侧脑室前角置管外引流8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5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20例,单侧/双侧脑室外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5例,单侧/双侧脑室外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例.血肿清除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预后采用ADL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9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0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20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3例,V级(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治疗56例, 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48例,开颅血肿清除+骨瓣减压治疗36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减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县级医院宜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恢复快,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冉德森 《广州医药》2001,32(5):20-21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比较3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各组死亡率排序为钻孔引流+尿激酶注入组<小骨窗开颅组<碎吸血肿清除组<大骨瓣开颅组。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应根据身体情况、血肿量及部位采用创伤小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开颅经颞叶清除血肿,血肿腔引流去骨瓣压和,后颅窝开颅枕下减压小脑血肿清除,颞部直切口小开颅血肿清除,血肿腔引流。CT定位简易定向钻颅血肿碎吸术。结果本组死亡16例,病死率22.2%,生存56例,出院时均神经志清楚。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血肿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比较常见,大部分属急性血肿,原则上一经确诊即应施行手术治疗,通常多采用骨窗开颅和骨瓣开颅术。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细孔钻颅引流清除硬膜外血肿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高血压脑内血肿57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行血肿腔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结果:术后3d复查头颅CT,36例血肿清除70%左右,17例血肿清除80%~90%,4例血肿清除90%以上.术后4周:GOS Ⅰ级10例,Ⅱ级38例,Ⅲ级9例,死亡2例.结论:超早期及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内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直接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高血压脑卒中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中大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例,去骨瓣1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微创钻孔引流3例,观察三组患者Ges评分高.结果 血肿量少者预后较好,患者手术时间尤为重要,患者6~8 h内手术较24 h后手术预后好.结论 改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预后有着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犇  曾令春  皮英  易勇 《西部医学》2010,22(8):1446-144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9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49例,钻孔引流尿激酶冲洗15例。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开颅血肿清除99例中,良好5例,中残56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及死亡18例;小骨窗开颅及钻孔引流64例中,良好10例,中残34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及死亡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早期手术、血肿部位和血肿大小等相关(P〈0.05);与手术方法、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掌握好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部位来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6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70-71
目的研究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硬膜外血肿61例。结果本组共行手术治疗42例,均为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其中标准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10例,成型骨瓣清除血肿31例,颅骨钻孔引流1例;非手术治疗19例,血肿均自行吸收。痊愈55例,痊愈率为90.16%;死亡6例,死亡率为9.84%。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比较容易,关键是根据CT、受伤机制及临床表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病情较轻,血肿量〈30mL病员(尤其是小儿)尽量行非手术治疗。如需手术,可行成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病情较重、血肿量多、合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者应积极手术,应首选标准大骨瓣开颅清除术;老年患者及小儿,以采用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为妥。  相似文献   

1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旦确诊应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法有骨瓣成形开颅清除血肿并摘除囊壁,钻孔或细孔钻颅冲洗导管引流等。我院自1979年6月以单纯钻孔清除血肿(不置引流导管)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4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的引导下行小骨窗开颅吸除大部分血肿,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术后再经血肿腔所置的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溶解的陈旧性血肿液,并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64例中,ADLⅠ-Ⅲ级49例,优良率为76.6%,Ⅳ-Ⅴ9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4%。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配伍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创伤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方法:对63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出血部位、出血量而分别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脑内窥镜下血肿穿刺碎吸引流,血肿纤溶引流,脑室引流等手术方式.结果:63例患者中,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19.1%, 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Ⅲ级者32例.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肌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58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壳核-内囊型22例,壳核型12例,壳核进展型14例,皮层型10例。结果术中血肿完全清除14例,血肿清除90%以上18例,血肿清除70%~80%26例。结论对血肿量大于30mL,一般情况稳定,应积极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总结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分为开颅血肿清除组(开颅组)54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组(微创引流组)53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内镜组)27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血肿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组手术耗时最长、术中出血最多;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手术耗时最短、术中出血最少。血肿清除率开颅血肿清除组最高,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组最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开颅组最高,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微创引流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快清除脑内血肿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均有其优劣,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敬典 《中原医刊》2009,(13):30-31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单纯穿刺或钻孔引流与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82例患者中,79例恢复良好,1例轻残,2例死亡。并发症有颅内积气6例,脑积液漏4例,低颅压头痛2例,血肿复发3例,癫痫发作1例。死亡2例中分别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和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多系轻微外伤造成,临床表现多以高颅压及意识障碍为主,CT及MRI可明确诊断。本组68例患者通过锥颅或钻孔引流治愈,14例(包括血肿复发3例)包膜增厚、钙化、多房分隔或血肿复发者可行骨窗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切除包膜。  相似文献   

19.
宋乐 《中原医刊》2006,33(12):40-4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其中钻孔引流30例,开颅血肿清除38例)术后3个月、6个月的头颅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中,血肿消失12例,血肿消失率40%;开颅血肿清除38例中,血肿消失36例,血肿消失率95%;术后6个月头颅CT检查,钻孔引流30例中,血肿消失18例,血肿消失率60%;开颅血肿清除38例中,血肿消失37例,血肿消失率97%。结论开颅血肿清除的临床效果比钻孔引流临床效果好,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开颅血肿清除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 ,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探讨 6 0例 7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 ,其中 2 0例行钻孔抽吸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术 ,2 0例行小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2 0例行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病死率 ,钻孔抽吸引流组 <小骨瓣开颅组 <大骨瓣开颅组。结论 :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应根据身体情况尽量选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微创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方向 ;同时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出血量及部位、预后、术后再出血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