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巩膜扣带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38眼,结果32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达84.2%,认为巩膜扣带术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其适应证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8例(39眼)行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结果:视网膜复位37眼(94.9%),术后视力提高31眼(79.2%),不变7眼(17.9%),下降1眼(2.6%),术后1眼发生葡萄膜炎,硅海绵暴露1眼.结论:不放液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全氟乙烷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巩膜扣带术中应用全氟乙烷治疗视网膜脱离53例(53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46只眼,复位率为86.79%。术后视力提高42只眼(79.24%)。结论:全氟乙烷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眼内填充气体,在巩膜扣带术中选择性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巩膜扣带术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是否会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及其视力预后如何。方法:对21例23眼有视网膜脱离病史并经巩膜扣带术治愈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21例23眼行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发现一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于经巩膜扣带术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6年4月至1998年2月对用常规巩膜扣带术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10.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巩外加压。结果 随诊1mo以上,35眼中,32眼达到解剖复位,成功率为91.43%。结论 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反应轻,疗效满意,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临床实践使人们在治疗视网膜脱离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15.
许杨 《浙江医学》1999,21(10):617-618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巩膜扣带暴露临床上并不少见,一旦出现需将扣带取下,然而存在着视网膜再脱离的风险,对有玻璃体明显牵引的病人更是如此。我们应用自体筋膜囊移植覆盖暴露的扣带;效果满意。现将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5例5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2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16眼)或环扎术(10眼)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4.05±0.35)cm/s]较对侧健眼[(5.54±1.26)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3.10±0.54)cm/s]较对侧健眼[(5.09±0.94)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对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适应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2例(12眼)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环扎、垫压、冷凝术,术中不放液,垫压嵴应较常规巩膜扣带术高,对于眼压高者,通过玻璃体腔穿刺,释放少量硅油来调整眼压。结果:12例中9例成功复位,占75%。3例失败病例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后明显增殖,视网膜僵硬、增厚,春中1例为原下方视网膜裂孔未封闭,裂孔缘卷边明显。12例无1例出现高眼压。结论:巩膜扣带术是硅油填充眼下方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此方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费用。但此术式仅适用于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部分病例:(1)下方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2)视网膜增殖较轻,视网膜动度尚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最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最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县级医院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总结1999年10月~2001年5月间进行的18例孔源性网脱巩膜扣带术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国产二氧化碳冷冻机对18例患眼裂孔及格变区进行冷冻,术中引流视网膜下液(SRF)6例。所有病例均进行环扎加压术。结果:术后18例患者术眼均完全复位,术后视力在0.05以上者16眼,1例0.04,最好视力0.8,术后1例一年后因PVR复发。结论:基层县级医院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掌握要领,可以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