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长期配戴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500例(918眼)、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2年以上200例(386眼)和长期配戴RGP≥1年者100例(195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28.59±23.37)μm,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2.31±21.73)μm,配戴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5.03±22.97)μm。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RGP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RGP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者。  相似文献   

2.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10 0例 (198眼 )和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 4 0例 (77眼 )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 ,高度近视眼组与中低度近视眼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4 7± 0 .0 30 )mm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0 .5 5 7± 0 .0 4 8)mm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膜中央厚度明显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 3 5例 (64只眼 )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屈率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地形图。 2 0例 (4 0只眼 )正常人为正常对照。采用TMS 1角膜地形图系统的参数评价角膜表面规则性。比较正常人和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角膜屈率、表面规则指数 (SRI)、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预测视力(PVA)及角膜地形图图形的差异。结果 :戴镜组病例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平均时间为 (13 45± 6 42 )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其角膜中央及周边 8个测量区的平均角膜厚度减少 3 0~ 5 0 μm (P <0 0 0 1) ,角膜屈率、最大角膜屈率 (MaxK )及最小角膜屈率 (MinK)明显增加 (P <0 0 1)。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无显著性差异。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其TSM 1系统参数中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P <0 0 1) ,PVA值无明显改变 (P =0 15 )。应用两种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所得的角膜屈率地形图及角膜高度地形图的彩色编码图形类型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将导致全角膜厚度减小、角膜屈率增加及角膜表面不规则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方法:利用角膜地形图ORBSCANⅡ检查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41例81眼取镜当天及2wk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心的屈光度,散光,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半径的变化。用统计学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光度,散光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半径两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会影响角膜形态,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光度,散光在脱镜2wk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这种改变可能主要与角膜的供氧得到改善,角膜基质水肿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与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相关的因素。方法: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2217例(4398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查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曲率,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结果:近视患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48.57±30.42μm,男女眼之间、左右眼之间、低龄与高龄眼之间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中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506,P=0.000)。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内压呈正相关(r=0.634,P=0.000)。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曲率之间无相关性。中央角膜厚度与是否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有关,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患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眼内压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等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角膜上皮下雾浊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群 《眼科研究》1998,16(3):204-205
目的探讨角膜上皮下雾浊(Haze)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用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对不同程度Haze眼进行检查,取得角膜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和不规则散光指数(IAI)统计值。用角膜Haze0~4级的数值作Y轴,分别与SRI、SAI和IAI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显示高于1级的Haze眼全角膜形态极不规则,0.5级Haze以下角膜表面形态较为规整,各切削区带清晰可见。回归分析显示Haze越重,对角膜前表面形态、规则性和对称性影响越大。结论超过1级Haze眼对角膜前表面形态影响大,低于0.5级Haze眼对角膜形态基本无影响,严重Haze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可能是导致PR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配戴软性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分别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ontactlens,SCL)及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其中SCL组30例(60眼),RGPCL组30例(60眼),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及戴镜后1a、2a角膜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戴镜前RGPCL组角膜上下表面屈光力差值为(0.98±0.49)D,戴镜后1a为(0.66±0.43)D,戴镜后2a为(0.59±0.37)D,均较戴镜前减小(P<0.05);戴镜后1a、2a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均较戴镜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L组戴镜后1a、2a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I-S值、前后表面Diff值、前房深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49±26)μm,戴镜后1a为(527±29)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2a为(509±31)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角膜代谢和功能影响不明显,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软性角膜接触镜与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艾立坤  成娟娟  李东辉  刘玉华 《眼科》2005,14(5):295-299
目的 分析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患者波前像差及角膜地形图在配戴前后的变化,探讨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屈光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近视眼患者41例(80眼).方法 软镜组20例(40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RGP组21例(40眼)配戴RGP镜片,患者治疗前后作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检查,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指标观察配戴接触镜治疗前后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 软镜组患者治疗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index,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ne-tryindex,SAI)有所增加,而RGP组SRI及SAI轻度下降;戴镜条件下,两组的整体波前像差(软镜组:0.58;RGP组:0.91)均低于治疗前裸眼的整体波前像差(软镜组:0.71;RGP组:1.21);配戴后裸眼条件下,RGP组整体像差低于治疗前,且以低阶像差下降为主,而软镜组整体像差高于治疗前,各阶像差呈均匀上升趋势.结论 良好配适状态下的角膜接触镜均可使像差减小,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光学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5名青壮年近视志愿者(50眼)(等值球镜:-0.50~-7.25 D)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个月,测定摘镜后1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形态和厚度变化,并与戴镜前比较。结果戴镜前和摘镜后不同时间,角膜地形图形态构成、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的变化构成及一些角膜前表面形态相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戴镜前与摘镜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完全一致者占62.5%,且均以不对称领结形为著;在摘镜后1 d、1周、2周,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变化在16°以上及31°以上均超过30%和20%,直到1个月后仍有24%的眼角膜地形图散光轴向的变化在16°以上;角膜厚度在摘镜后1 d、2周均明显高于戴镜前(P<0.05),直到1个月后才与戴镜前接近,且受日均戴镜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厚度的影响虽轻微但复杂,摘镜后1 d变化最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直到1个月后才与戴镜前基本一致。日均戴镜时间对摘镜后角膜厚度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一组患者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表面疾患,以减轻其疼痛并促进角膜愈合。对象和方法:本资料系1987年1月~1988年12月角膜门诊患者,配戴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及接触镜配戴日期。关于配戴接触镜的特殊目的,通常需要记录疼痛的减轻及上皮再生。其它配戴前所收集的资料包括视力及应用时的角膜散光测量。有关的接触镜配戴资料包括应用接触镜的数量、类型、应用期限及同时应用的其它局部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MUC5AC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杯状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正常人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MUC5AC的表达水平。结果: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MUC5AC表达(>5a)组及(<5a)组较正常人组相比显著减少(P1<0.01;P2<0.01),但前两者之间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MUC5AC明显减少,发生干眼症状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Q值)的改变以及SimK值的改变。方法 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人43只眼,选配合适的RGP,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其矫正视力,并进行OPD-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中央散光值、SimK值、Q值等参数,分析Q值及SimK值随配戴时间的变化,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患者配戴RGP前,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6.03±2.66、50.12±5.65、-2.29±1.17。配戴RGP 3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4.07±1.97、49.47±5.55、-1.62±0.95。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在配戴RGP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8。配戴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视力矫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病情的发展。这种改变在配戴后3个月较为明显。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的假性圆锥角膜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430070)马群黄震韩苏宁刘孟丽长期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刺激角膜上皮及角巩缘外结膜组织增生,由于角膜实质层和上皮缺氧,可引起局部水肿或引起角膜表面对称性或规则性下降,严重者在角膜地形图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戴镜安全性。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患者25人47眼及正常对照组24人48只眼的角膜内皮细胞。结果周戴软性接触镜组角膜内皮面积增大、细胞密度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变异系数增高;日戴软性接触镜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增高。结论周戴软件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影响非常显著,日戴软性接触镜仅表现为角膜内皮形态异常。日戴软性接触镜比周戴软性接触镜安全。  相似文献   

17.
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戴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的改变,停戴接触镜后,角膜形态会逐渐恢复,其恢复时间还与配戴镜片的种类、配戴方式、配戴时间的长短、个体差异等均有相对的关系;配戴接触镜后还可以引起角膜厚度的改变.角膜地形图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接触镜配戴者的角膜形态改变,尤其是对接触镜配戴者进行屈光治疗时,可以适当掌握手术时机,同时,可用于鉴别早期圆锥角膜及指导接触镜的更佳验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曲率的影响。 方法:检测143例(286只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154例(308只眼)正常人为正常对照。比较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同年限患者和正常人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 结果:配戴SCL较短者(≤2年)的CCT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戴镜时间超过2年的II组和III组与对照组及配戴SCL≤2年的I组CCT相比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配戴SCL对角膜曲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短期配戴SCL后角膜厚度尚无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厚度逐渐变薄。而不论长期或者较短时间配戴SCL角膜曲率并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的不规则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角膜散光与软性角膜接触镜配适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  唐甜甜  吕帆 《眼科》2005,14(5):302-305
目的探讨角膜散光的大小、轴向与球性、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配适状态、舒适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随机区组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284例自愿受试者,现在或曾经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方法受试者的平均近视屈光度为(-5.18±2.53)D,平均散光度为(0.81±0.50)D。每位受试者在接受眼部检查、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后,于其左眼间隔一定的时间先后配戴球性和散光软性接触镜。根据受试者左眼角膜散光的轴向将人群分为三组:第一组,顺规散光组(132眼);第二组,逆规散光组(76眼);第三组,斜轴散光组(76眼)。同时,根据受试者角膜散光度数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组:第四组,<0.75D共153眼;第五组,≥0.75D、<1.50D,共106眼;第六组,≥1.50D共25眼。主要指标镜片中央定位、覆盖度、活动度、散光镜片的旋转性和稳定性以及舒适度。结果在前三组和后三组对比中,镜片覆盖度、活动度、旋转性及稳定性指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散光镜片的稳定性在3分钟、15分钟明显优于第1分钟。散光镜片的中央定位优于球性软镜(P=0.00),最佳中央定位的比例分别为54%与48%;散光镜片活动度大于球镜(P=0.02),两者活动度不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与19%;散光镜片舒适度差于球镜(P=0.00),不可接受的比例散光片为14%,球镜片为5%。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配适与舒适度较少地受到角膜散光的影响。球性软镜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首选配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近视人群中角膜非球面度(Q值)的平均值及分布范围,研究相关因素对Q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564例(564眼)近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检测其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非球面度(Q值)、角膜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 CIM)、角膜地形图散光值和平均角膜屈光度;分析年龄、性别、等效球镜、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时间、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平均角膜屈光度、CIM值等对Q值的影响.结果 Q值分布范围-0.02~-0.72,平均-0.29±0.11,低、中、高度近视Q值分别为-0.25±0.11,-0.27±0.11,-0.32±0.11.CIM值与Q值绝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平均角膜屈光度与Q值绝对值呈负相关;有、无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组的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人群的角膜非球面度平均值为-0.29,低、中、高度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度存在差异;CIM值、平均角膜屈光度与角膜非球面度有相关性;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年龄、性别对非球面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