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癫患者抗癫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癫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9~12月住院的53例癫患者病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病情好转46例(86.79%),未愈7例(13.21%)。使用的抗癫药物主要有7种,分别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和拉莫三嗪。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联合使用抗癫药,其中35例(66.04%)合并使用两种抗癫药,12例(22.64%)联合使用3种抗癫药,4例(9.43%)联合使用4种抗癫药,另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5种抗癫药。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3例,其中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例,包括白细胞降低和转氨酶升高各1例;另外丙戊酸引起转氨酶升高1例。结论该院住院癫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临床抗癫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规范抗癫药使用,注意监测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合理联合用药,以保证癫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53例癫癎患者抗癫癎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齐晓涟  孙靓  王育琴 《医药导报》2005,24(12):1178-1180
目的了解癫癎患者抗癫癎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癫癎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9~12月住院的53例癫癎患者病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病情好转46例(86.79%),未愈7例(13.21%).使用的抗癫癎药物主要有7种,分别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和拉莫三嗪.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联合使用抗癫癎药,其中35例(66.04%)合并使用两种抗癫癎药,12例(22.64%)联合使用3种抗癫癎药,4例(9.43%)联合使用4种抗癫癎药,另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5种抗癫癎药.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3例,其中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例,包括白细胞降低和转氨酶升高各1例;另外丙戊酸引起转氨酶升高1例.结论该院住院癫癎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临床抗癫癎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规范抗癫癎药使用,注意监测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合理联合用药,以保证癫癎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抗癫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萤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128例癫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且癫发作得以基本控制的占82.56%,25.00%的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治疗范围而癫发作仍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联合用药中42.86%的患者癫发作得以控制。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提高癫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减少毒副作用,但需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卡马西平肝药酶诱导作用,代谢物卡马西平10,11-环氧化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给药方案等。  相似文献   

4.
抗癫药临床应用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类的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的苯妥英钠,亚氨基芪类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琥珀酰亚胺类的乙琥胺、丙戊酸钠、丙戊酰胺,以及苯二氮类的地西泮、硝西泮等。抗癫药物不良反应多,用药时间长,虽然临床主张单一用药,然而不同患者自身情况不同,临床合用药物的情况仍经常出现。抗癫药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非常复杂,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时常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1巴比妥类本类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扑米酮、美沙比妥…  相似文献   

5.
与抗癫(xian)药物相关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xian)药临床应用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类的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的苯妥英钠,亚氨基芪类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琥珀酰亚胺类的乙琥胺、丙戊酸钠、丙戊酰胺,以及苯二氮革类的地西泮、硝西泮等。抗癫(xian)药物不良反应多,用药时间长,虽然临床主张单一用药,然而不同患者自身情况不同,临床合用药物的情况仍经常出现。抗癫(xian)药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后,比较添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癎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1例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患者,进行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以治疗前3个月癫癎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 应用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72.6%和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7%.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癫癎药物治疗原则上要求单一用药。然而,癫癎患者常常因症状控制不佳而联合用药。因抗癫癎药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药动学的改变,增加了安全隐患,甚至出现药物中毒。本文通过分析癫癎患者联合应用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后,前者影响后者的药动学过程而导致药物过量,提醒应关注抗癫癎药的联合使用,警惕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中毒,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568例服用丙戊酸钠、374例服用卡马西平、85例服用苯妥英钠和45例服用苯巴比妥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分析、评价.结果 抗癫(癎)药治疗指数小,安全度较低,其作用的个体差异大.结论 癫(癎)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抗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568例服用丙戊酸钠、374例服用卡马西平、85例服用苯妥英钠和45例服用苯巴比妥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疗效分析、评价。结果抗癫药治疗指数小,安全度较低,其作用的个体差异大。结论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药。  相似文献   

10.
王锦秋  王民  丰艳梅 《医药导报》2012,31(3):370-372
摘要目的指导癫患者合理用药。方法观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2010年服用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癫患者3 906例,其中抽取100例监测游离药物浓度。结果VPA和CBZ联合用药相比单一用药时,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72.5%降低至54.8%,CBZ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由58.0%增加至84.3%。单用或联合用药时,在高浓度VPA和CBZ的蛋白结合率明显下降,游离浓度增加。结论VPA和CBZ在联合用药时要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在高浓度时应监测游离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分成3组,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每组患者各50例。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药物的口服治疗、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药物的口服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药物的口服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托吡酯组的有效率为82%;卡马西平组有效率为78%;戊酸钠组有效率为80%,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以及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12%,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和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托吡酯组,三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托吡酯、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但卡马西平药物以及丙戊酸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托吡酯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均应用抗癫药物,根据不同类型选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鲁米那、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经治疗,40例患者中,28例癫发作停止,10例需长期服用抗癫药物,2例治疗中停药致癫再发,再服药后得到控制。结论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40例中,经过治疗后,28例癫发作停止,20例需长期服用抗癫药物,2例治疗中停药致癫再发,再服药后得到控制,说明致的原因随着治疗而改善,故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抗癫药物不需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癫痫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服用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或卡马西平(CBZ)治疗的2554例癫痫患者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情况。结果4种抗癫痫药物中血药质量浓度在治疗窗内的百分率分别是卡马西平68.14%,苯巴比妥62.50%,丙戊酸48.91%,苯妥英钠23.01%。其中苯妥英钠血药质量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最低,且波动幅度大。结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质量浓度监测对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控制癫痫发作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分析1例症状性癫痫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和丙戊酸控制癫痫发作不良的治疗策略,探究抗癫痫方案的合理性。结果和讨论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联合使用需关注药物暴露情况,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加强随访以提高抗癫痫治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20,(3):344-34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的856例患者的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剂型、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标情况、给药剂量调整情况以及与卡马西平、氟康唑、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联用情况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结果:856例患者共行1 270例次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其中男性407例、女性449例,年龄(38.2±13.8)岁,体质量(52.3±10.0)kg。1 270例次监测中,有554例次的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达标率为43.6%。多次监测的患者达标率高于单次监测患者,末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高于首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丙戊酸钠普通片组,未合用卡马西平/氟康唑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卡马西平组和合用氟康唑组,未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P均小于0.05)。结论:临床药师应重视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尽量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当患者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或卡马西平、氟康唑时会降低丙戊酸钠的达标水平,需对丙戊酸钠剂量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癫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发作 ,合理、科学地应用抗癫药物 (AEDs) ,70 %~ 80 %癫患者的发作可以得到控制。然而 ,还有 2 0 %~ 2 5 %的患者仍不得不忍受发作不能控制的痛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双重折磨 ,部分患者变成了难治性癫。坚持AEDs的应用原则 ,是控制癫发作的关键。目前 ,临床上最有效的第一线AEDs有 6种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扑米酮及乙琥胺。近年来 ,新的AEDs不断发展 ,已用于临床有效的新的药物 :氨己烯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奥卡西平、非氨酯等。这些新一代AEDs主要用于治疗婴儿痉挛、Lennox Gastaut综合征、肌阵挛性癫以及复杂部分性癫发作等难治性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所收治的继发性癫痫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纯卡马西平、单纯丙戊酸钠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总有效率(93.0%)明显比另2组(76.0%和86.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继发性癫痫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 对262例常规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卡马西平组有13.75%低于有效血药浓度,5%高于有效血药浓度,81.25%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丙戊酸组有51.96%低于有效血药浓度,3.92%高于有效血药浓度,44.12%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丙戊酸组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P<0.01),而两组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的比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患者在给予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初次使用剂量后达到有效浓度的比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时应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抗癫痫药物(AEDs)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对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进行血清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638例次,359例次(56.27%)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内,202例次(31.66%)低于治疗窗,70例次(10.97%)高于治疗窗,7例次(1.10%)未检出血清浓度;各AEDs血清浓度位于治疗窗的比例分别为卡马西平78.65%、苯巴比妥60.00%、丙戊酸钠57.48%、苯妥英钠23.08%,其中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血清浓度位于治疗窗内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86%、90.57%、94.44%,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范围(χ2卡马西平=6.324,P卡马西平=0.012;χ2丙戊酸钠=122.782,P丙戊酸钠=0.000;χ2苯妥英钠=19.584,P苯妥英钠=0.000),而苯巴比妥在各浓度范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3,P=0.065);53例次联合用药中,12例次血清浓度在治疗窗内,占联合用药例次的22.64%。结论:对癫痫患者进行血清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对促进抗癫痫药物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