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越汉 《光明中医》2010,25(9):1652-1653
目的观察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方法将胃癌前期病变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脉冲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用摩罗丹治疗,均为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结论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改善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疗效。方法:将功赎罪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脉冲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用摩罗丹治疗,均为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结论:脉冲毫米波经穴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发送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IGC),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目前较为认可的胃癌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西医对CAG及PLGC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采用整体调理与个体化用药相结合,不仅能显著改善症状,而且对部分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逆转作用。王垂杰教授早年即参与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胃癌癌前期病变研究》,  相似文献   

4.
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胃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适当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5.
胃癌前期病变的中药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中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胃镜前后对照:中药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效率30%。病理组织活检对照:中药组肠上皮化生总有效率72.2%;对照组肠上皮化生总有效率25%。中药组不典型增生总有效率75%;对照组不典型增生总有效率21.4%。中药组疗效明显亚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6.
胃癌前期病变中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前期病变中医证治天津市中医研究所(300193)袁红霞关键词胃癌前期病变;中医疗法;理论探讨胃癌前期病变是指胃粘膜萎缩伴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及/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胃痞、嘈杂、暧气、纳呆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胃癌前期病变取得较好疗...  相似文献   

7.
寇媛  闻新丽  薛峰 《陕西中医》2021,(9):1233-1235,1298
目的:观察养胃清热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养胃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改善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汤治疗CAG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8.
马永才 《光明中医》2013,28(1):74-76
目的探讨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方法对96例胃内镜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合并其它胃炎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逆转,对改善胃肠症状,恢复胃肠功能,防治胃癌的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必利  陈玉昌 《新中医》2004,36(12):49-4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本病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为病变特征的临床疾病。萎缩性胃炎癌变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较有特色,特别是在逆转异型增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癌前期病变容易发生胃粘膜病理变化,即胃粘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并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其临床表现以胃脘痞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我们用消痞灵冲剂治疗胃癌前期病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益气清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发的肠上皮化生 (IM)或异型增生 (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笔者自拟益气清胃方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 临床资料83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 ,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见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6岁 ,平均年龄 4 9岁 ;病程最长为2 2 a,最短 1.5 a,平均病程 6 .8a;胃腺体萎缩轻度 19例 ,中度2 6例 ,重度…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伴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胃癌前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51~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0%以上~([1])。西医对CAG的治疗为对因治疗,虽然对于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和肠化生有一定效果,但是在逆转黏膜萎缩、促进腺体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其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萎缩,多因浅表性胃炎久治不愈或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常伴有不同类型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伴肠上皮化生列为胃癌前病变。现认为多灶性CAG和自身免疫性CAG均为胃癌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CA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幽门螺杆菌、自身免疫、物理、化学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大多学者赞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萎缩的典型标志以及胃癌的前兆。近年来,诸多中医药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层面的研究,其报道日益增多,在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在此着重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镇海  陈锦锋  姚红 《新中医》2024,56(5):76-80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 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 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检查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 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 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或逆转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自拟丹参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原因。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阻断和逆转癌前病变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应用自拟丹参泻心汤治疗CAG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病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而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常在CAG基础上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19.
罗银星  张影  蔡小平 《新中医》2017,49(8):192-194
正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是指某些容易转化为胃癌的胃黏膜病变,主要是胃黏膜不典型增生(GED)(又称异型增生)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大肠上皮化生、结肠上皮化生者,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胃癌癌前疾病是一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大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溃疡、胃息肉及肥厚性胃炎等,其中最常见于CAG~([1])。因此胃癌癌前病变的检查和治疗对预防胃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胃炎。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临床上可有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上腹胀、疼痛、贫血等症状。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CAG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