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小肠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 ,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18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 ,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8例中发现小肠病变 10例 ( 5 5 .6% ) ,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 ,安全性好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13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13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除2例未发现病变外,11例检出疾病,病种有胃窦息肉、糜烂性胃炎、结肠息肉、空肠出血性病变,小肠出血性炎症及小肠肿瘤,且顺应性较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无不良反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可以观察全消化道,无需住院等优点,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患者行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9例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1例胶囊内镜未进入小肠,其余71例共发现小肠病变132处,小肠病变检出率88.75%。这些小肠病变包括炎症36例,血管病变24例,隆起性病变16例,息肉15例,小肠内血液覆盖12例,溃疡11例,小肠蛔虫6例,憩室5例,克罗恩病5例,钩虫病1例,小肠发育不良畸形并内瘘1例。胶囊内镜诊断的5例间质细胞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而克罗恩病、淋巴瘤、血管瘤等隆起性病变在胶囊内镜均未能正确诊断。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2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72例患者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72/202),158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158/202)。所检出的疾病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氏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OMOM型胶囊内镜检查的3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6例(96.4%)患者的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部;125例(34.8%)患者因1 h未能通过幽门用胃镜圈套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胶囊内镜阳性病变233例(64.9%)。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检出阳性病变42例(77.8%),其中血管病变24例,溃疡病变12例,寄生虫1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憩室3例;189例腹痛患者中,阳性病变135例(71.4%),其中糜烂性病变71例,溃疡性病变37例,炎症反应性病变14例,血管性病变9例,寄生虫3例,小肠息肉1例;105例腹泻患者中,发现阳性病变55例(52.4%),其中糜烂性病变19例,溃疡性病变16例,血管性病变11例,黄斑瘤5例,小肠息肉4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小肠炎症性疾病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176例有消化道症状,92例为健康查体者。 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267例完成检查,其中204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6.4%。检出病变包括食管病变52例(25.4%),胃部病变74例(36.2%),小肠病变89例(43.6%),结肠病变28例(13.7%)。3例小肠间质瘤,1例克罗恩病,1例小肠淋巴瘤,2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手术前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CT、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小肠间质瘤腹部CT证实,1例克罗恩病全消化道造影诊断可疑。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胶囊内镜对采用传统方法 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探讨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对45例可疑患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上述患者均存在腹痛、消瘦、便潜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并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且病程均超过2年.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55.6%)被诊断患有小肠克罗恩病,20例(44.4%)患者没有阳性发现.病变主要累及小肠远侧端,病变表现为黏膜糜烂(6例),溃疡(10例),结节样黏膜增生(6例)和肠腔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医疗设备,对传统的检查方法 均无阳性发现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以成为早期发现小肠克罗恩病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疾病诊断中应用胶囊内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疑似为小肠疾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胶囊内镜与全胃肠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阳性率高达86.00%,显著高于全胃肠造影检查60.00%(P0.05),其中器质性病变阳性率、功能性病变阳性率胶囊内镜检查分别为84.00%、2.00%,全胃肠造影检查则依次为6.00%、54.00%,两种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符合率较高,尤其是器质性病变诊断效果比较理想,但功能性病变诊断结果差,可采取全胃肠造影检查作为补充,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疑有小肠疾病的9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滞留小肠1例,检查成功率98.98%.共发现小肠病变71例,未见异常27例,病变检出率为72.4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可以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其疾病检出率、图像质量及顺应性.结果:65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 d~3 d自然排出.胃内通过时间平均35.8 min,小肠通过时间240.38 min.65例患者中共有44例检出病变,占67.7%,所得图像清晰.检出疾病有小肠炎症、NSAIDs相关小肠黏膜损害、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类癌、息肉、间质瘤、小肠寄生虫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苦,对病变检出率高,对小肠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怀疑小肠病变出血患者45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判定阳性结果的可靠性.统计分析受检者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和检查结果,并通过电话追踪或门诊等对其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患者再出血和再检查情况.结果 共纳入怀疑小肠出血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检出率为95.5%(43/45),阳性率为64.4%(29/45).在明确出血原因与小肠病变相关的阳性组中,血管发育异常为最主要的病因,占34.5%(10/29),其次为小肠间质瘤24.1%(7/29).胶囊内镜阳性组随访中再出血率为41.6%,非阳性组为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和阳性率,非阳性结果预示再出血风险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胶囊内镜对23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23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检出小肠炎6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麦克尔憩室1例,阳性率占52.17%,3例急性出血期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未检出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是一项无创、安全的检查,对非出血期的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产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9例有消化道症状,5例为健康查体者。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33例完成检查,其中25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82.5%,检出病变包括胃部病变17例,小肠病变21例,结肠病变9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胶囊内镜时患者的顺应性和安全性,评估胶囊内镜在途经食管、胃、大肠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2年2月,对36例受检者进行了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的小肠疾病有26例: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扩张、黏膜脂肪斑各4例,多发性溃疡、出血5例,蛔虫症2例,淋巴滤泡重度增生2例,息肉2例,NSAID相关性胃炎及小肠病变2例,十二指肠炎症1例。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受检查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途经的食道、胃、大肠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怀疑小肠疾病以及不宜行创伤性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62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62例中发现小肠病变15例,包括血管畸形10例,克罗恩病1例,息肉2例,小肠炎症2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但部分检查图像质量较差,影响对疾病的检出。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一定的检出能力,其安全性高顺应性好,但图像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0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0例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55.0%).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4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溃疡2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绒毛萎缩6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严重伴回盲部占位1例.(2)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4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2例,阳性率85.7%.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7例,小肠溃疡2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3) 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60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总检查25%.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重庆金山公司OMOM胶囊内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性分析。结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分析后发现病变148例,阳性率77.1%,其中食管病变2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42例,小肠病变92例,结肠病变12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是一种无创检查,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痛苦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筛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鹿博  吴萍  郭永高 《现代医学》2011,39(3):287-28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例疑有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胶囊内镜检查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2例患者,全部获得小肠资料。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20例,其中小肠黏膜散在充血糜烂考虑急、慢性炎症者8例,占40%;小肠血管畸形5例,占25%;小肠多发息肉3例,占15%;小肠溃疡及增生性病变临床诊断克罗恩病3例,占15%;小肠肿瘤1例,占5%。总阳性检出率47%,总阴性检出率53%。在42例中2例胶囊在食管内停留超过2 h,1例应用胃镜送入胃内,另1例于3 h后胶囊自行进入胃腔。胶囊在工作时间内能顺利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37例,直至电池耗尽尚未进入结肠5例。结论:胶囊内镜在怀疑小肠疾患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是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186例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6例成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85例,共行185次检查,阳性检出率73.5%(136/185).130例因消化道出血和50例因腹痛、腹泻就诊患者分别发现小肠病变82例(63.1%)和31例(63.3%).其中小肠黏膜下隆起及新生物形成、炎性病变最为常见.66例老年人和119例青中年患者小肠病变阳性发现率和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P=0.08).5例和31例患者胶囊内镜停滞于胃或小肠内至电池耗竭,且胃或小肠有阳性病变者胶囊到达升结肠平均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现者(P=0.038).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就诊的各年龄段成年患者均具较好诊断价值,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建议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适当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