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来对“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的报道较多。什么是“细胞刀”以及它有哪些特点呢? 细胞刀是现代高科技产物,它是1995年才由美国开发成功的高尖端医疗设备系统,配备有精密的计算机工作站、脑立体定向仪、微电极,电生理精确功能定位、再加上射频电凝加热精密仪器系统。美国媒体曾对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了报道,把该技术誉为是神经外科手术方面的一次重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2日下午4点,无数关注健康的人们把频道锁定在北京电视台“电视门诊”栏目,等待观看奇迹的发生:一名受重症帕金森病折磨而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患者,在众目睽睽下接受神奇的“细胞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最难治的疾病之一,而宽颈动脉瘤更有“颅内炸弹”之称,患者死亡率极高。通过介入技术置入支架,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特殊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核医学”了解比较少,总认为“核”是个危险品,并不知道“核”在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特异性的应用价值. “其实,核医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在医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它也是一把救人的金钥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楼岑说,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学科,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医学临床来说,核医学技术是特异性诊断疾病和特异性靶向治疗疾病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志军  梅玲  张书梅 《现代保健》2011,(31):107-108
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新生儿颅内疾病经临床确诊与超声诊断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诊断60例新生儿颅内疾病,彩超诊断54例,符合率90%。结论彩超对新生儿颅内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是新生儿颅内疾病的首选检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北京大学主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的国内第一本 ,也是唯一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内外微创技术在传统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疾病进展的专业性期刊。已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4 5 2 6/R ,国际统一刊号 (ISSN) 10 0 9-660 4。邮发代号为 2 -742。主要刊登普通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各手术科室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盘镜、宫腔镜…等各种腔镜手术以及一些治疗新手段如X刀 ,γ刀 ,细胞刀 ,微电极…  相似文献   

7.
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美国Loma Linda(罗马林达)大学合作创办.是中国第一家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机构。7年前.作为该所的主要创建人.李勇杰博士从美国将世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带回国内.创办了这个医疗和研究机构。从此.处于国际先导位置的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很快被国内患者接纳.他被称之为“中国细胞刀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探访“伽玛刀”本刊记者马平郝莉伽玛刀治疗脑瘤,对国人来讲还是件新生事物。伽玛刀究竟对哪些疾病最为有效?它是如何在颅内行刀治疗脑瘤的?会不会有副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中国医科大学伽玛刀研制中心,观看了伽玛刀治疗松果体瘤病人的全过程。对该中心的徐...  相似文献   

9.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2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症、毁损靶点的选择、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有关问题。方法2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和/或丘脑腹外侧核(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8.0%,僵直89.0%,运动迟缓47.8%,步态72.8%,平衡70.5%,术后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62.6%,“开”状态下降54.4%。并发症:穿刺针道出血患者0.48%,一过性呃逆6.7%,暂时性的构音障碍5.5%,一过性嗜睡10.0%,精神障碍4.5%,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正确地选择靶点并精确定位,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患中,可见于内科、外科、神经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中。综合引起头痛的疾病,可分为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四类。推拿除了对颅内疾病中的脑腺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不宜治疗外,对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一般均能缓解症状,其中尤以对偏头痛、肌  相似文献   

11.
14岁的兵兵因口齿不清和反复癫痫发作前往医院诊治,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医生发现其颅内有一“新月”形状病灶,专家们确定其颅内有致痫灶.随即为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中,专家发现其“新月”形状的病灶为一巴掌大小的“贝壳”。兵兵一直生活在大山深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颅内生长出“贝壳”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的大脑不同于其他脏器,一旦发生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绝不能像一般脏器那样“大刀阔斧“地手术,必须”精雕细刻“地手术。因为脑的血管极为丰富,特别是出血性中风,极易造成颅内血压增高或脑受压、脑移位、脑痛而死亡手术主要是在较大量的出血情况下,为解除颅内高压及脑受压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由某些较严重的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疾病、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引起的头痛,不宜用推拿治疗。除此之外,推拿可治疗其他多种疾病引起的头痛,且一般均能缓解症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信息速递     
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新支架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最难治的疾病之一.而宽颈动脉瘤更有"颅内炸弹"之称,患者死亡率极高。通过介入技术置入支架,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特殊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眼睛与头痛     
<正>“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头痛是常见病,原因有很多。眼睛是头部的一部分,眼睛有事,就是头部有事。有些头痛是由眼睛引起的,还有些头痛会影响到眼睛。头痛,是头部的痛觉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和损害,造成神经感觉系统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产生疼痛的感觉。头痛可由颅内疾病引起,可由颅外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6.
脑 血管病是指脑内血管发生 病变,引起颅内血液循环 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 疾病。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人类各种疾病 死因的排序中,一直列于前三位,具有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 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是关系 到治疗和预后的关键。17 世纪时,有 人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认 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 原因。但当时还无法在生前对病人做 出脑血管病的诊断。1927 年,葡萄牙 人莫尼茨(Moniz)首先…  相似文献   

17.
脑溢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患者多会因疾病而受到很大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患者的治疗预后也不是很好,多会有后遗症发生。患者发生疾病多会合并有高血压疾病,如患者的血压突然增高,就像吹气球一样,当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较为突出的脆弱部分,如果再用力吹起,这些部位就会破裂漏气。故患者自身的高血压疾病是发生此疾病的主要因素。另外患者发生颅内静脉系统病变、颅内动脉炎、颅内血管先天畸形等疾病时也会导致此疾病的发生。此疾病应给予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患者的发病几率。另外患者及患者家属还应掌握进行家庭的救护措施,以增加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碎洗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小量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出血量在20-30ml的患者49例,采用NHISS及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微创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伟佳  姜爱芳 《现代保健》2009,(23):192-193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现将观察到的3例CVT报告如下,并对CVT的病因、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赵继宗 《大众健康》2013,(12):40-41
当您被筛查出有未破裂脑动脉瘤时,不必焦虑,更不要有精神负担。因为未破裂动脉瘤是良性疾病,并非所有脑动脉瘤都是“颅内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