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干预组采用问卷法,将家属分为5类情绪反应:对疾病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反应;怀疑、不平衡的情绪反应;悲观、失望的情绪反应;对治疗丧失信心、绝望的情绪反应;茫然不知所措的情绪反应(宿命观点).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患者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的对照组20%,干预组90%.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于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应激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160例恶性肿瘤患者家属,采用单盲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教育,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低...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2005年5月,我们收治3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针对其不同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女性;28~65岁,平均48·07岁;宫颈癌7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18例;学历:大专以上11例,初中以上19例,小学5例;手术治疗26例,规范化疗18例,17例对疾病完全知情,18例对疾病含糊知情。1.2方法根据患者的情绪表现,将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总结为8类,包括①紧张焦虑;②悲观失望;③否认愤怒;④罪恶感,孤独感;⑤性生活不平衡产生的情绪障碍;⑥烦躁、爱发脾气;⑦饮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4例和对照组2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恐惧、疼痛、焦虑程度.结果:研究组恐惧、疼痛、焦虑程度均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恐惧、疼痛、焦虑程度,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目前癌症仍占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据不完全统计,癌症病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病人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办法,并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本院2004~2006年6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体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古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干预效果。方法将126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组患者63例采用传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心理状态,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共108例,在全面评估心理状况基础上对其进行支持疗法、认知干预、放松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108例患者干预后的心理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这对于促进老年住院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患者痛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增强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康复者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干预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起,我们招募与培训肿瘤康复志愿者,通过他们对在我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结果在肿瘤康复者支持干预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康复者根据自身康复的经验与体会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12例初次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肿瘤化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于控制病情、减轻病人痛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的社区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社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79例恶性肿瘤存活患者分为两组,2003年7月~2004年1月实施社区心理干预患者37例为心理干预组,2003年1月~2003年6月未实施社区心理干预患者42例为未心理干预组。社区护士进入家庭,利用个别心理干预和集体心理干预措施,改变患者身心不良状态。结果开展社区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效果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社区心理干预组效果比未实施心理干预组提高。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专业的社区心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肢体恶性肿瘤截肢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恶性肿瘤截肢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恶性肿瘤截肢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恶性肿瘤占男性死因的第2位,女性死因的第3位[1],某些国家和地区已占到病死率的首位[2].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肿瘤患者在承受躯体痛苦的同时,约34%~44%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情绪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恶性肿瘤占男性死因的第2位,女性死因的第3位,某些国家和地区已占到病死率的首位。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肿瘤患者在承受躯体痛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17.
恶性肿瘤是因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我国现有癌症病人700多万,每年新增200万以上,其中50%为晚期肿瘤[1]。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情绪反应复杂、强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因此,在诊断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过程中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情感及社会压力,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消极情绪,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我院2009年—2010年共收治98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配合治疗,并给予了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倾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21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Wallston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来评价入选者的焦虑和抑郁以及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CHLC评分以及PHL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HL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SDS评分、SAS评分和IHLC评分、PHLC评分呈负相关(r=-0.832,0.673,P=0.025,0.024;r=-0.784,-0.858,P=0.026,0.021),和CHLC呈正相关关系(r=0.528,P=0.031;r=0.482,P=0.029);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CHLC评分以及PHLC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LC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34,P=0.093)。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倾向,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格,自我评价及情绪适应调节的特点,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71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束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宿命情绪适应与精神质倾向有关;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5.4%和19.7%,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自我评价和情绪适应调节方面存在缺陷,过度的焦虑和抑郁加重了病情的恶化,干预治疗和护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青少年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将20例进行放疗的鼻咽癌及鼻腔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例患者在放疗前、中、后期均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放疗前、中、后期应用抑郁、焦虑测评量表(SDS、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放疗前、中、后期组内SAS和SDS评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放疗前、中、后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是一种改善青少年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