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提高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诊断准确性和疗效以及探讨其可能的病因。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以眼病为主的多颅神经损害的症侯群,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可有异常发现。结论:头痛或单一眼肌麻痹的患者应作相应的鉴别诊断以明确本病。可能的病因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对类固醇激素治疗不恢复者可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losa-Hunt综合征是由海绵窦或眶上裂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引起的一种痛性眼肌麻痹。本文总结了22例符合国际头痛协会标准的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结合病理对病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病因为免疫反应性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而血管改变继发于炎性浸润。  相似文献   

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较少见.多认为病因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有关,以头痛及颅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需与伴头痛及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我们回顾性分析近10 a来所遇15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痛性眼肌麻痹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2岁。以左侧眼窝痛,头痛半个月为主诉就诊。该患就诊前半个月始,出现左侧眼窝痛,头痛症状,剧烈难忍,视力无明显变化。此前于外院就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未明确诊断。20a前,曾有一次眼肌麻痹病史,当时具体治疗不详。就诊时查;双眼视力均为:1.0,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球无突出,各方运动不受限;复视像检查:各方向物像均略有分离,周边像(虚像)为左眼。诊断:左眼肌麻痹。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左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2d后患者出现左侧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约5.0mm,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各方向运动均受限。给予强的松80mg口服1d后眼痛及头痛症状缓解,确定诊断:痛性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10例患者以单侧眶周疼痛及眼肌麻痹为临床表现,其中动眼神经受累最为常见。2例患者影像学发现海绵窦区异常。所有患者头痛症状在激素治疗后1~2 d内迅速改善。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3例1周内缓解,5例1周至1月缓解,2例1月至3月缓解。结论:Tolosa-Hunt综合征以头痛伴眼肌麻痹为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疾病有意义,口服小剂量激素即可获得较好疗效,定期复查影像学及长期随访有助于除外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对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老年男性,有2型糖尿病史10余年,以左侧头痛伴左眼睁眼受限1月余入院。病初我院及外院诊断为左眼痛性眼肌麻痹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再入我院。影像学检查提示副鼻窦炎,海绵窦区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症状,糖尿病史多年,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认为眼部症状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头痛与副鼻窦炎有关。确诊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并副鼻窦炎,给予积极控制血糖、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当糖尿病患者以头痛并眼肌麻痹症状就诊时,临床医生应拓宽诊断思维,考虑到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副鼻窦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住院诊断10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激素治疗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颅神经麻痹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1、2、3支,有1例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0例患者神经影像学分类均为良性的,应用激素后疼痛快速减轻,仅有1例遗留轻度复视。对治疗反应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应用激素后10例患者疼痛均较眼肌麻痹缓解快。结论 THS的诊断为排他性,神经影像学对于鉴别诊断THS非常重要,对于THS病人应全面完善检查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性眼肌麻痹,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肝肾功能检查、胸片、头部及眼眶部CT及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8.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并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分析李艳秋王凌燕肖海嗣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中心医院(李艳秋);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王凌燕);通化市东大区人民医院(肖海嗣)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陶鲁沙-亨特(Tolosa-Hunt,TSH)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眼肌麻痹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变、颅内动脉瘤、糖尿病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鼻咽癌、痛性眼肌麻痹,其中老年患者以脑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眼肌麻痹为主,其他年龄以动脉瘤及重症肌无力常见。结论眼肌麻痹犏因复杂,需根据临床特点仔细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所致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76例以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54例(71.1%)诊断明确,其中病因以糖尿病最多见(20例,26.3%);炎症性疾病次之(14例,18.4%),包括Tolosa-Hunt综合征(THS)、Fisher综合征(FS)及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 migraine,OM)。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为年龄大、最常累及动眼神经但无瞳孔改变。有22例(28.9%)眼肌麻痹患者未能明确诊断,包括不能排除动脉瘤及炎症性疾病者。在各种病因导致的眼动神经麻痹中,动眼神经最常受累,为49例(64.5%),展神经次之,为38例(50.0%)。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糖尿病性及炎症性疾病是眼肌麻痹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任香兰 《新医学》1997,28(8):424-42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9例分析四川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21000)任香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现将近十年来收集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9(平均3...  相似文献   

12.
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组伴有头痛症状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1~2支不同程度损伤的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笔者几年来收治的1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现为慢性痛性眼肌麻痹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慢性痛性眼肌麻痹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女性,66岁,2年前以眼痛、复视为首发症状,早期症状呈波动性,半年前眼痛及眼睑下垂症状急剧加重,伴眩晕。右眼上睑下垂,完全遮盖瞳孔,右眼外斜位,内收、上视、下视受限,右眼内收时角膜内缘距内眦2 mm,向左侧注视时复视最明显,双眼左右视时有眼痛。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侧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血GD3 IgG抗体、GT1a IgG抗体、GQ1b IgG抗体均强阳性。眼眶和头颅海绵窦核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眼震电图提示扫视可见欠射,Ⅱ-Ⅲ型跟踪曲线。予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30 mg/d)后,患者痛性眼肌麻痹及头晕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可以表现为复发性的慢性痛性眼肌麻痹,前庭神经功能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小剂量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眼肌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的体征之一 ,根据其特征性的症状、体征 ,定位诊断相对容易 ,而定性诊断较为复杂。现将我们所见的 2 4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患者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2 3~ 7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8例 ,糖尿病史 8例。1.2 临床表现  2 4例均有复视 ,其中伴发热 4例 ,头痛、眼痛 14例 ,呕吐 2例 ,单眼受累 16例 ,其中动眼神经完全麻痹 4例 ;伴外展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滑车神经麻痹 2例 ;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 2例 ,伴外展神经不全麻痹 1例 ;单纯外展神经完全麻痹 2例 ,不全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行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9例均为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且动眼神经麻痹者无瞳孔改变。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可能是临床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病经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神经疾病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3例颅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4例、多发性颅神经炎5例、重症肌无力3例、咽炎1例;正确诊断为鼻咽癌、糖尿病颅神经病变、蝶鞍区肿瘤、前庭神经元炎、眶尖肿瘤、痛性眼肌麻痹、食管癌.结论 医生知识面、问诊、体查的疏漏,影像学检查选择不当是误诊的主要原因,MRI检查比CT诊断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的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65岁,平均51.7岁;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2例;发病前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劳累后受凉;糖尿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4例,且均为眼肌麻痹侧头痛伴患侧眶周持续性胀痛,眼肌麻痹伴视物模糊后出现头痛1例;低热1例。神经系统检查示动眼神经麻痹3例(均为完全性麻痹),外展神经麻痹2例,视神经损害(表现为单眼视物模糊、视力减退)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5例,误诊率为27.8%。4例因眼痛伴视物不清收入眼科,其中3例诊断为急性青光眼、1例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另1例因眼痛伴流泪畏光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有偏头痛病史,诊断偏头痛发作。5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手术及内科治疗后2例死亡,2例有肢体瘫痪,1例无后遗症。结论以眼痛为首发症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加强非专科医师对不典型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保持高度警惕性,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侧面部感觉障碍10 d入院。查血白细胞12.2×10~9/L;随机血糖18.8 mmol/L。肌电图检查示左侧三叉神经第1~2支神经源性损害。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性单神经病,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诉左侧眼眶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伴复视及左眼上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受限,左侧瞳孔扩大,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复查血白细胞15.2×10~9/L;红细胞沉降率18 mm/h;C反应蛋白25 mg/L。头颅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示:左侧海绵窦软组织影,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考虑炎性肉芽肿。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确诊为痛性眼肌麻痹,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等对症治疗,症状明显好转,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患者左侧面部感觉障碍发作一次,口服泼尼松后症状好转。结论临床遇及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时,要考虑到痛性眼肌麻痹的可能,早期行相关医技检查,早期诊治,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眼肌麻痹又称麻痹性斜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斜视、复视、代偿性头位、头痛及头晕等症状。笔者于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运用针刺加电针治疗眼肌麻痹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