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9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中治愈36例,治愈率92.31%,死亡3例,死亡率7.69%。结论空肠造瘘营养多用于瘘口大,持续时间长者;术中估计术后吻合口瘘可能性大时,可预防性空肠造瘘备用;TPN多系瘘口不太大的病人早期短期应用;吻合口瘘较小时,鼓励病人积极经口自主进食。强调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给予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3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1206例,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3例,经止血、补液、抗休克等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现对该类患者的临床防治经验进行总结,以减少食管主动脉瘘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套接术与器械吻合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食管胃套接术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将285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食管胃套接组(套接组)13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瓣片成形-食管胃套接术;器械吻合组(吻合组)151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3年. 结果套接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0%、2.2%和1.5%,而吻合组为1.3%、13.9%和21.2%(P<0.01). 结论食管瓣片成形-食管胃套接术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器械吻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5.
食管癌贲门癌机械吻合术后消化道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瘘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效果差。1989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应用上海产HF-Ⅱ型及常州产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肠吻合820例,其中发生胸内消化道瘘12例,占1.5%(12/820例)。现就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22例保守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手术861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2例,发生率2.62%.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术后吻合口瘘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胸闷、心悸和气促等.主要体征为体温升高,术侧胸部诊呈实音,呼吸音低.  相似文献   

7.
<正> 食管、贲门癌经胸手术后形成的膈疝,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往往诊断困难,延迟治疗,易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总结我院198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5例病人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与经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常需吻合器吻合。随着新型吻合器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但因操作不当等原因,会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现将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何壮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80-680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4年 3月收治晚期食管破裂病人 12例 ,早期行空肠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最早的为 3 6h ,最晚的为 7d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68岁 ,平均46.3岁。外伤所致 2例 ,内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腋下小直切口食管癌切除中颈部吻合采用胃-食管消化道吻合器的价值。方法2005年4月~2007年4月,对56例食管癌采用腋下小直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吻合器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关键步骤包括:腋下小直切口开胸;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结果切口长10~15(13.2±1.6)cm,术后无颈部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53例随访4~16个月,平均7.8月,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1.9%,1/53),有明显的反流症状4例(7.5%,4/53)。结论胸部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颈部器械吻合符合食管癌切除的原则,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食管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仍然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传统食管癌手术为开放性手术,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达到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目的,许多医学中心将各种术式的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发展。MIE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食管癌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相比,MIE可减少手术失血量,做到完整规范的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长期生存结果。尽管如此,MIE治疗食管癌的优越性仍未得到明显体现,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MIE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技术、围术期结果、肿瘤切除的完整规范性、长期生存结果及应注意的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2000年12月-2001年5月我科用胸腔镜辅助施行食管癌切除术5例,均为食管中段癌,0期1例。Ⅰ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结果 手术经过均顺利,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0ml,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 随着胸腔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选择适当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是可行的,且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Esophagectomy is the primary treatment modality for non-metastatic esophageal cancer. A trans-thoracic approach is used in most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stomot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leakage and stricture, a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 Recent data suggest that a side-to-side mechanical intra-thoracic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ate of anastomotic leaks and strictur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chnique of trans-thoracic hybrid esophagectomy with side-to-side intra-thoracic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sis for esophageal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缩短胸腔开放时间对行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同济医院普胸外科收治54例患者行三切口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的肺功能情况,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8.9±8.2岁;鳞癌26例,腺癌2例;改良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54.7±9.4岁;鳞癌25例,腺癌1例。比较两组胸腔开放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差异,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吸氧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例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术中胸腔开放时间(4.7±1.2hvs.2.6±0.8h,t=7.51,P〈0.05)和单肺通气时间(3.7±1.5hvs.2.3±0.8h,t=4.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3d,两组PaO2、SpO2较术前显著降低(传统组术后1d,PaO2:F=516.03,P〈0.05;SpO2:F=129.63,P〈0.05;术后3d,PaO2:F=213.99,P〈0.05;SpO2:F=61.84,P〈0.05。改良组术后1d,PaO2:F=423.56,P〈0.05;SpO2:F=184.24,P〈0.05;术后3d,PaO2:F=136.78,P〈0.05);术后1d,改良组PaO2、SpO2明显高于传统组(F=36.20,P〈0.05;F=93.42,P〈0.05),PaCO2明显低于传统组(F=155.49,P〈0.05);术后3d,改良组PaO2明显高于传统组(F=29.23,P〈0.05);改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传统组(t=3.81,P=0.00;t=4.65,P〈0.05)。结论改良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显著减轻对呼吸功能的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价兜底式食管胃吻合术对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探讨蒙特利尔定义“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流程、标准在食管重建术后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笔者医院采用两种术式共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1078例的临床资料,参考相关诊断标准制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术后吻合VI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情况。试验组(兜底式食管胃吻合术)582例,男403例、女179例,年龄(60.4±12.6)岁。食管癌399例,贲门癌183例,弓上吻合392例,弓下吻合190例。对照组(传统食管胃端侧吻合术)496例,男343例、女153例,年龄(59.2±12.8)岁。食管癌322例,贲门癌174例,弓上吻合317例,弓下吻合179例。结果与传统食管胃端侧吻合术相比,兜底式吻合术后吻合VI瘘的发生率较低[0%(0/582)VS.1.0%(5/496),x2=5.835,P=O.016)];胃食管反流症状亦较轻,而伴有食管外症状及需要服用制酸剂患者则更少[1.6%(33/541)VS.12.6%(57/453),矿=23.564,P=O.000],术后吻合口狭窄率各为0.9%(5/539)和7.3%(34/465)(x2=25.124,P=O.000),尤其是重度吻合I=I狭窄的发生率更低[0%(0/539)VS.4.7%(22/465),X2=24.883,P=O.000]。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兜底式吻合法在预防食管胃吻合VI瘘、吻合VI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方面较传统术式为优;蒙特利尔定义胃食管反流诊断流程和标准适合于食管重建术后胃食管反流之诊断。  相似文献   

18.
食管多源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多源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9例食管多源癌患者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纤维胃镜下碘染色确诊,并经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证实。29例中行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2例而未能切除。结果术前确诊21例,术中及术后确诊8例;发现病灶67个,早期病例6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75.9%(22/29),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7例。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7个月~3年。1年生存率77.8%,3年生存率41.6%。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常规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应用内镜下碘染色活检方法可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并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有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31例食管癌,载门癌术后吻合口痿不同的处理方法,指出颈部吻合口瘘早期伤口切开,肌层再次缝合;胸内吻合口瘘,早期根据吻合口瘘的大小修补或重建;晚期根据情况引流,冲洗,贲门癌切除,腹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可预防性置管,均可使吻合口兼的治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4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9年3月至1993年8月间,为44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包括上段癌23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3例;其中上段癌病变长于7cm者6例,中段癌病变长于8cm者5例及下段癌中2例既往曾行胃大部切除术且病变长于9cm者均先行术前放疗,放疗剂量为30~40Gy。40例(90.9%)以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方向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颈部吻合口瘘9例(20.45%)。我们认为本术式对中、上段癌病人疗效较满意,建议多采用以结肠左动脉为血供的横结肠作为移植段行顺蠕动方向吻合,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应注意加强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置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