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淀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海淀区508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各占2.95%和23.03%,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5.74%和55.74%,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内纯母乳喂养率.6~12个月儿童辅食添加率为95.74%.2~5岁儿童在过去1个月内鱼及水产品、牛羊肉及制品和动物内脏类动物性食物的食用率较低.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20.28%. [结论]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和贫血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最终改善流动儿童营养状况,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水平变化较大,其健康状况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整体人群的营养健康水平。2012年哥本哈根共识,即将"降低5岁以下儿童慢性营养不良的综合干预"列为关系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投资项目中成本效益排序为第一位[1]。本文通过对阜阳市某县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农村5岁以下儿童健康与营养状况。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2013版)要求,201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彭州市5岁以下儿童和育龄妇女的营养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居民营养和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工作手册为指南,2009年对彭州市165名5岁以下儿童和118名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23.03%,6.06%,1.21%;肥胖率为5.45%,超重率2.42%;贫血患病率为24.07%。育龄妇女初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消瘦率为6.94%,肥胖率为18.06%,超胖率为22.22%;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为6.78%,孕期妇女贫血患病率为20.00%。结论彭州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较高,贫血是威胁彭州市5岁以下儿童和孕期妇女健康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黑龙江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我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象:抽取1个城市和1个农村,共调查了2272例5岁以下儿童。方法:按调查方案的统一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结果:①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2.02%,体重低下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分别为4.83%、9.11%、1.72%,②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64.8%,③城市儿童断奶集中在6~12个月,农村集中在12~18个月,④城市60%以上在1周内平均每天都能吃到鱼、肉、蛋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农村不足10%。因此,降低营养不良患病率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进一步开展营养干预工作准备,对两县市的821名儿童进行了营养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等调查。结果表明儿童中低体重发生率为20%,生长迟缓发生率为28.9%,两者在2~6岁的儿童中发生率较高,调查前两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的发生率也较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5岁以下留守儿童与父母抚养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及食物频率法连续调查两组儿童3天膳食情况,计算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量;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红蛋白含量,采用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并统计贫血患病率。结果留守儿童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维生素A、尼克酸、维生素E、镁、锌、硒平均摄入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儿童,低体质量率、生长迟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与对照组儿童存在差异,应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膳食指导,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儿童营养发育状况主要以身高和体重反映,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郑州市金水区卫生防疫站分别于1998年、2000年和2005年连续三次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卫生部合作项目(Y1108-82)全国食物营养监测郑州点区的监测工作,本文对三次营养监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十年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为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等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济南市10个县市区,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同样方法的两次营养状况流行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值,根据WHO推荐的判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004-2013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下降率为66.30%,其中城市下降率为63.80%,农村下降率为64.81%;十年间肥胖增长率为264.00%,其中城市增长率为375.96%,农村增长率为190.00%。结论 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肥胖问题日益突出。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是济南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在农村。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西藏自治区儿童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 项目地区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33.9%,16.5%和3.4%.不同地区及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男童低体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拔4500m以上,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患病率分别达36.5%和19.1%.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杭州2城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改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及利用.方法 在杭州市下城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大兴区选取流动人口居住比例高的社区对所有符合条件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集杭州市1 205份、北京市1823份5岁以下流动儿童监护人有效问卷.在杭州市和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建档率分别为69.0%和53.0%,过去1年内健康体检次数达标率分别为46.4%和29.2%.杭州市流动儿童2周内腹泻和咳嗽的患病分别为16.5%和34.2%,北京市流动儿童分别为13.3%和30.4%.结论 杭州市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略好于北京市,但2个城市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状况均明显低于当地城市户籍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7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相关儿童保健指标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至2010年广西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年报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7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78.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降至2.9%,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0.9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9.3%o、6.7%o。2001至2010年全区的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有提高(X^2值分别为92628.576、241505.000、146644.100,均P〈0.05)。广西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营养不良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完成了2001至2010年广西两纲目标的要求;部分地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系统管理率尚未达到要求。结论继续加强农村地区的卫生投入,加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东、中、西三类地区和城市、农村的分层原则,在全国选取17 607名5岁以下儿童,测量儿童的身高(长)和体重。结果2006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9.9%,低体重率为5.9%,消瘦率为2.2%;儿童生长迟缓率农村是城市的5.3倍,低体重率农村是城市的4.6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东部地区(P<0.05);与2002年相比,2006年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了30.8%,儿童低体重率下降了24.4%。结论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下降速度城市高于农村。西部地区农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有待改善,同时中部地区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也应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摄入特点,为肥胖儿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称重法对筛选出来的54名肥胖儿童和60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连续3 d的膳食调查,测定食物摄入量。 【结果】 肥胖儿童除水果及坚果类以外,粮谷类、奶蛋动物及豆类、蔬菜类、调味品及其它类食物的摄入量均显著大于非肥胖儿童(P<0.05或0.01)。肥胖儿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儿童(P<0.01)。肥胖儿童早餐、午餐、晚餐摄入的能量均显著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 或0.01)。 【结论】 肥胖儿童具有各种食物摄入多、膳食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大,早餐、午餐、晚餐的能量摄入量多的特点,这可能是儿童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与3岁以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我国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西安地区数据。研究共纳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5项指标因子,构建了SES综合指标作为自变量。结局变量为身长、体重和评估的营养状况结局。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分别建立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与身长体重和营养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3岁以内儿童12 017人,经评估营养不良者281人(2.3%),营养过剩者531人(4.4%)。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与低水平SES儿童相比,中等水平SES儿童身长增加0.32 cm(95%CI:0.16~0.47),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20%(OR =0.80, 95%CI:0.65~0.98);高水平儿童身长增加0.77 cm(95%CI:0.61~0.92),体重增加0.06 kg(95%CI:0.006~0.12),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33%(OR=0.67, 95%CI:0.53~0.83)。结论 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降低营养过剩的风险,有助于儿童的发育与营养健康。应改善家庭育儿环境,加强对低SES家庭的儿保宣教,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北京市2岁以内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北京市2岁以内婴幼儿出生时营养、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为政府制定儿童营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2年8至11月在北京市18个区县进行抽样调查。在取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422名2岁以内婴幼儿的家长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北京市平均婴儿出生体重为3325g,低体重出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分别为2.8%和13.0%;4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6.6%、33.9%和9.5%,城区混合喂养率明显高于郊区;婴幼儿平均断奶月龄为7.4个月;6月龄及以上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率为99.4%,城区和郊区婴幼儿各类辅食的添加顺序一致,但郊区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时间晚于城区,且蔬菜水果、水产品、食用油的添加频率低于城区。结论北京地区新生儿体格发育良好,应在社区加强婴幼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并适时添加各类辅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