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 男4例, 女8例;年龄30~75岁, 平均53.5岁。肩胛盂骨折按照Ideberg分型:Ⅰa型2例, Ⅱ型9例, Ⅴa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腋窝入路治疗, 2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于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 2例IdebergⅠa型患者使用锚钉固定, 余10例患者使用腋窝入路专用接骨板固定, 3例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均经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使用大结节专用接骨板固定。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Hawkins分级分别对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疼痛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9~20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为55~110 min, 平均76.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60 mL, 平均103.8 mL;住院时间为8~14 d, 平均11.1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6个月肩胛盂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不稳、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骨骨折患者10例,1例合并肩峰及锁骨外端骨折,1例合并肩峰及肱骨小结节骨折,6例存在肩锁关节的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手术入路均为前入路,利用掌骨钢板和/或空心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8例患者获得平均20.1个月随访。对双肩功能均予以Constant评分,根据患肩占正常侧功能的百分比计算,患肩平均分数为(91.9±5)%。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32.5±3.2)分。肩关节前屈度数达(150±21.4)°,外旋度数达(53.8±11.9)°。内旋伸拇指平均可达到T9±3水平。结论经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IdebergⅢ型肩胛盂骨折的有效方式,结合对合并悬肩复合体损伤的修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debergⅣ型和Ⅴ型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11例复杂肩胛盂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8±10.7岁;IdebergⅣ型5例,Ⅴa型2例,Ⅴb型4例,关节面主要骨块间间隙或台阶平均为6.3mm±6.2mm。手术采用Judet入路重建钢板或重建带固定肩胛骨内、外侧缘,其中5例关节面骨块辅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前屈及内旋活动度,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和上肢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调查量表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2±12.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为150°~170°,平均163.5°±7.37°;内旋伸拇达T8水平以上5例,T12水平以上3例,L4水平以上3例。Constant评分为82-96分,平均87.8±4.9分;UCLA评分为30-35分,平均32.7±1.7分,其中优4例,良7例;DASH评分为3.4~13分,平均7.4±3.3分。结论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IdebergⅣ型和Ⅴ型肩胛盂骨折,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肩胛盂前缘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两具新鲜成人大体标本(4侧肩关节), 模拟经腋窝入路行肩胛盂前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标本置于侧卧位, 于腋后线切开, 经背阔肌前侧肌肉间隙显露肩胛骨侧方, 分离并保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胸背神经及旋肩胛动脉等周围重要组织。腋窝入路下术野分为上侧"四边区"及下侧"三边区", 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肩胛颈及肩胛骨外侧缘全长。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腋窝入路肩胛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盂前缘骨折13例, 男7例、女6例;年龄(50.38±13.74)岁(范围24~67岁);右肩12例、左肩1例, 均为IdebergⅠa型骨折。采用解剖型支撑钢板固定5例、空心螺钉联合掌骨钢板固定7例、桡骨远端钢板固定1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3.00±5.97)个月(范围6~26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 无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术后3个月Co...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切除冈盂切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28例冈盂切迹囊肿手术和随访资料,其中4例单纯冈盂切迹囊肿,21例合并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LAP)损伤,1例合并后盂唇损伤,2例合并前下盂唇损伤。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冈上肌和冈下肌间隙)完全切除囊肿,并处理合并肩关节病变如SLAP损伤、肩袖损伤等。随访期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和肌力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 2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48.5±7.0)分vs.(95.6±3.4)分,t=-35.804,P=0.000;(17.0±8.3)分vs.(32.3±3.7)分,t=-9.371,P=0.000],7例冈下肌萎缩者肩外旋肌力较术前显著提高[(5.4±3.5)kg vs.(10.7±2.9)kg,t=-2.937,P=0.026]。术后1年复查MRI均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关节镜下经肩胛冈入路完全切除冈盂切迹囊肿、处理合并肩关节损伤,可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6.
梁潇  王靖  李晓声 《中国骨伤》2020,33(12):1106-1110
目的 :评估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接受肩关节镜下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治疗的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患者,男7例,女1例;左肩5例,右肩3例;年龄2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术前和术后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行CT检查评估骨折严重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术后肩关节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未出现移位。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好,术后末次随访ASES评分85~97分,均较术前提高;Constant-Murley评分83~96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肩关节镜下采用Doublepulley双排锚钉技术可以有效固定IdebergⅠ型肩胛盂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腋后路治疗IdebergⅠa及Ⅱ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腋后路治疗的9例肩胛盂下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例,女6例;年龄50~78岁。所有患者骨折为闭合性骨折,依据肩胛盂骨折Ideberg分型:Ⅰa型6例,Ⅱ型3例。分别于术后第6、12周及6、12个月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末次随访时9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55~96分;DASH评分为3.33~33.33分。结论:腋后路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a、Ⅱ型肩胛盂骨折有效解决了前方入路显露肩胛盂下部分骨折困难的问题,可避免肩胛下肌以及关节囊医源性损伤,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腋窝入路直捷通道下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22年6月采用经腋窝入路直捷通道下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Ideberg Ⅱ型肩胛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75岁,平均56.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交通事故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8 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中立位)、内旋(中立位)活动度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79.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99.2 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8 d。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加强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腋神经麻痹者。除1例失访外,余10例患者获随访10~54个月,平均26.4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1.0周。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腋后路联合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胛盂下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腋后路联合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的7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胛盂下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2例, 女5例;年龄51~78岁, 平均62.9岁。所有患者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依据Neer分型:Ⅱ型1例, Ⅲ型1例, Ⅳ型3例, Ⅵ型2例。肩胛盂骨折Ideberg分型:Ⅰ型5例, Ⅱ型2例。术后第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摄患肩正、侧、腋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所有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结果 7例患者术后获8~15个月(平均11.9个月)随访。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4.3个月(3~6个月)。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肩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及腋窝瘢痕增生影响功能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3.4分(55~92分), DASH评分平均为13.5分(4.2~33.3分)。结论腋后路联合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43-1647
[目的]探讨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6年6月累及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0.38±12.17)岁。根据国际通用的Ideberg[1-2]进行分型,ⅠB型2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4例。分别经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Judet入路或改良Judet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加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和上肢残障评分(DASH)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侧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接受12~70个月[平均(36.38±13.4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43~100分,平均(90.89±7.83)分;DASH评分0.93~30.24分,平均(12.21±6.95)分。患者自我满意度:非常满意14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末次随访时,4例存在肩关节的慢性疼痛或外展受限,1例轻度异位骨化。[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给予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移位肩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贾健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4):197-20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移位肩盂骨折的疗技。方法对1997年6月~2002年6月收治的19例移位大于5mm的肩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按照Ideberg分型方法,I型8例、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2例、V型4例。78.9%(15/19)的患者有合并损伤。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人路(后方入路11例、前方入路6例、后上方入路2例),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等固定骨折,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56个月,平均17.5个月。根据Constant和Murley疗效标准.术后肩关节的功能评分为11~100分(平均81分).肩关节功能恢复率的中位数为93%。术后复位不良3例,井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肩关节不稳定1例。结论盂缘骨折合并肱骨头半脱位者、盂窝骨折台阶样移位大于3~5cm者、肩盂骨折合并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损伤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其中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合并损伤、复位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与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70±13.04)岁;左肩21例,右肩29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均接受X线摄片、MRI及CT检查,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分析肩关节盂形态学参数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12个月的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及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肩峰指数、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及肩关节盂高度、宽度、倾斜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负相关(P0.05),肩肱间距及肩关节盂扭转角分别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峰指数、关节盂倾斜度均与Constant-Murley、UCLA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肩关节镜手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38-1642
[目的]为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8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在不切断三角肌、冈下肌及小圆肌情况下手术入路能显露的肩胛颈与肩胛盂范围。临床合并有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肩胛骨骨折共21例,IdebergⅡ型1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1例,采用后路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微创后入路可以完整显露肩胛颈及大部分后方肩胛盂(显露范围68.67%~52.31%,平均60.34%)。21例临床病例均获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末次优良率为95.3%~90.01%,平均91.82%;末次Constant肩关节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1.2分,VAS评分平均降低6.3分。[结论]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 13例肩胛盂骨折患者按改良的Ideberg分型分类 ,Ⅰ型 2例 ,Ⅱ型 1例 ,Ⅲ型 1例 ,Ⅳ型 9例。Ⅰ、Ⅱ型用标准的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 2 7mm拉力螺钉固定。Ⅲ、Ⅳ型用后侧Judet入路 ,骨折复位后用AO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4个月。以最后 1次检查结果为准 ,对肩关节的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定 :优 7例 ,前屈、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 10°~ 15°。良 4例 ,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转均较健侧差16°~ 3 0° ,前屈后伸正常。可 2例 ,肩关节各方活动、旋转均较健侧差 3 1°~ 60°。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的肩胛盂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双入路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例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9 ~52岁,平均35.3岁.按Euler等分型方法将肩胛颈骨折分为: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10例(A型7例,B型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5 mm重建钛板和螺钉固定.通过肩胛骨前位X线片测量肩胛盂成角和盂极角(GPA).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6~ 37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术后7~9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肩胛盂成角(27.1°)与GPA(36.2°)均较术前(55.1°、17.1°)有所改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9.6分(54 ~ 95分),其中优9例,良3例,差1例;Herscovici功能评分平均为14.7分(12~16分):优8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无肩胛上动脉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肌腱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肩关节镜下经肌腱缝线桥技术治疗39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男22例,女17例;年龄23~67(46.0±11.9)岁,病程3~11(3.9±2.4) d。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1(11.5±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3.3±0.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关节粘连等并发症。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的(56.20±1.50)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94.80±2.60)分(t=-55.42,P<0.01);其中优38例,良1例。UCLA评分由术前的(9.24±1.48)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32.82±1.37)分(t=-65.67,P<0.01);优37例,良2例。结论:肩关节镜下经肌腱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该切口入路在操作中的细节处理。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5年2月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46例(47肩)以肩胛颈、盂和体部骨折为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外侧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手术采用外侧直切口入路,保留三角肌后束的完整性,通过松解三角肌和周围肌肉之间的筋膜使其具有一定牵拉活动度,在适度屈伸收展肩关节和提拉三角肌后束下,自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间隙进行分离,显露肩胛颈、肩胛盂后侧、肩胛骨外侧,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分别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6个月时采用Hardegger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47肩均获得骨性愈合。3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并发肺感染2例,1例伴同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尿路感染,以上经治疗感染均得到控制。1例术后出现异位骨化。依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40肩,良6肩,可1肩。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0.6±6.9)分,90~100分37肩,80~89分8肩,70~79分2肩。结论外侧直切口具有软组织剥离少,利于早期康复的优点,用于肩胛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肩胛骨骨折患者32例,其中涉及肩胛盂骨折19例。根据Ideberg分类系统进行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3例,Ⅳ型5例,Ⅴ型2例。其中4例为“浮肩”,1例合并完全性臂丛神经损伤。根据骨折的类型,3例选择前入路,其余均为后入路。利用重建钢板结合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对双肩均予以Constant评分,根据患肩占正常侧功能的百分比计算,患肩平均分数为92.6%,肩关节平均前屈度数达152°,外展度达87°,外旋度达35°。结论对于肩胛骨波及肩胛盂的骨折除了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外,同时应考虑是否影响肩关节稳定性。手术指征选择恰当,固定可靠,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肩胛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胛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肩胛盂骨折患,1例肩盂前唇骨折采用前方入路,其余病例均采用后方入路。结果 17例患中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72个月,甲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周;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不稳定的肩胛盂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适合应用于Ideberg分型Ⅰ型以上的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Ideberg Ⅰa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前方经肩胛下肌入路治疗的16例Ideberg 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术后2周、6~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并拍摄X线片,术后6~8周行CT检查,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