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干预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师在审方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1—8月我院PIVAS的审方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508张,主要表现为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等。结论:PIVAS药师审方可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预防与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处方前置审核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住院医嘱(处方)用药不适宜的影响.方法:按照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等用药配伍标准设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PIVAS审方标准,采用... 相似文献
4.
凌亚;朱玲;豆兴茹;潘振峰;曹谨谨;孙怡;陈蓉 《中南药学》2024,(12):3403-3408
目的 准确有效地识别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学服务的临床需求,根据需求设计PIVAS药学服务模式,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PIVAS需求问卷调研,通过Kano模型对临床需求进行属性分析,同时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以临床需求属性为导向进行方案设计,搭建质量屋模型。结果 收集16个临床需求,通过权重排序确定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临床沟通满意度为两大攻坚点,制订我院PIVAS药学服务的方策为:① 优化智能审方系统;② 优化工作流程;③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④ 建立PIVAS药师与临床沟通新模式。结论 通过Kano模型与QFD模型的结合,更加准确地将临床需求转化为PIVAS药学实践,实现以临床需求为驱动的PIVAS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同时提高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氛围。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PIVAS差错件数由活动前81件/周降低至活动后34件/周,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药学人员参与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PIVAS配置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医嘱19900例,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9900例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医嘱中,有221例为不合理用药医嘱。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数目逐年下降,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医嘱包括溶媒选择、溶媒用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其他,溶媒选择不合理是最常见的类型,占58.82%。注射用吉西他滨用量不合理率为21.82%,注射用奈达铂用量不合理率为5.45%;从给药剂量上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剂量不合理率分别为38.89%、27.78%和22.22%。结论PIVAS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多样,需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前置合理用药系统构建急诊中心规范化用药规则体系并评价其效果,促进病人用药安全。方法 用计算机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0年4—7月医疗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INDs系统)使用前急诊中心2 000张处方和2022年4—7月MINDs系统使用后急诊中心2 0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该院前置合理用药系统,建立贴合急诊中心的临床合理用药规则。设计包括日单次疗程、药品适应证、重复用药分类、特殊人群用药剂量、特殊级抗菌药物审核等模块。比较系统使用前后急诊处方点评合格率及规则拦截不合理处方的应用效果。结果 MINDs系统使用前后相比,处方点评不合格率从3.65%(73/2 000)降至0.80%(16/2 000)(P<0.001);系统规则提醒下,医生自主返回修改处方2 858张、刚性拦截处方3 274张。结论 设计符合该院急诊中心的药学监护规则可有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拦截和干预,提高急诊中心处方合理率,进一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嘱审核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PIVAS 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的不合理医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医嘱2 284份,占全部医嘱的0.90‰。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主要为溶媒不适宜、给药浓度不合理、配伍禁忌、给药剂量不合理、药品遴选不适宜。不合理用药医嘱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PIVAS药师审核医嘱,可明显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该院PIVAS药师医嘱审核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803份,占总医嘱的0.52%,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舍理、溶剂用量不舍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定期分析总结,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现的211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结果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在溶媒选择不合理(61.61%)、溶媒用量不合理(17.54%)、给药剂量不合理(6.16%)、用药顺序不合理(5.69%)等。结论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物医嘱的审核,提升审方药师的干预技能,医生护士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掌握,提高医嘱的准确性,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药品损耗.方法 2011年10月医院成立品管圈并确立降低药品损耗为主题,分析药品损耗居高不下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药品损耗明显降低,由原来的每月2 404.12元降至1 151.96元,下降了52.0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损耗,还提高了科室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上海地区11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运行的调查,了解PIVAS运行的现状。方法:对上海地区11家医院PIVAS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IVAS作为药学服务的窗口,对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水平起了重要作用。结论:PIVAS先进的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和药师全面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医院医务、护理部门的配合,以进一步提高PIVAS运行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对临床安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同时结合医院PIVAs的实际情况,对在细胞毒性药物的质量稳定性、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 PIVAs的建立,对细胞毒性药物合理、安全使用具有显著性优势,同时促进了医院药学的发展。结论: PIVAs的建立为医院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强医生、药师、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嘱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和分析我院两年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审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实例。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配伍禁忌、溶媒的不合理选择、药物超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等问题。结论对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的分析和干预,提高了静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个人调配速率及工作效率,确保临床及时用药。方法:根据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第三批次药品的调配速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输液总量、配制人数及配制时间,相比得出的速率值(单位:袋/小时)作为衡量指标,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拟定计划书,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对政策的实施进行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流程,最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提出品管圈活动的改进意见。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到影响个人调配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备品准备不充分和其他个人因素。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个人调配速率由活动前的88袋/小时,提高到改善后的106袋/小时,进步率为20.4%。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个人调配速率,亦提高了各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形成标准化文件,完善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品管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减少差错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对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PIVAS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差错数明显减少,由改善前的每周84.75件,降低至改善后的每周35.44件。结论通过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