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尿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P<0.05~0.01)。本人高血压史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组。血糖均值女性缺血性卒中高于出血性卒中患者(P<0.01)。缺血性卒中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高。其中男性甘油三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均值女性出血性卒中组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结论:高血压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TIA、心脏病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能与出血性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调查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由北京市七家医院共同完成。抽取观察样本中首次发病的552例卒中进行分析,其中缺血性361例,出血性191例。结果: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组糖病、TIA、心脏病史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本人高 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两组中分别占62.8%和59.0%。入院时血压,出血性组显著高于缺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2005年通辽市6家医院4063例脑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入院时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2.47±34.79),(104.06±19.60)mmHg,血糖为(7.12±3.00)mol/L。以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分别为90.1%和55.2%)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2.28±29.05),(92.10±16.83)mmHg;血糖为(6.68±3.20)mol/L,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分别为77.5%,40.0%,P均<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水平(5.13±1.18)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38.5%,以及吸烟率为23.7%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99±1.17)mol/L,30.0%,20.0%,P均<0.01。结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而高血压、高血糖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方法在6年问(1991-1996年)对斯德哥尔摩市一个社区非痴呆老年人群(n=1301,年龄≥75岁)进行两次随访检查,并按照美国老年精神病协会制订的DSM—Ⅲ—R标准诊断随访期间痴呆和AD新发病例。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时对有关因素暴露情况系经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查阅住院病例登记资料库等方法确定。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共有350例被诊断为痴呆,包括260例AD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痴呆和AD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认知功能损害、体力活动障碍、低舒张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携带APOEa4基因。脑卒中和心房纤维颤动亦能增加痴呆的危险性,而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则可降低痴呆和AD发病的危险性。结论某些人口统计学因素、认知和体力功能障碍、血管性疾病及遗传易感性是老年痴呆和AD的重要危险因素;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及控制高血压相关的血管性疾病可能会降低痴呆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状况,探索苏州市胃癌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队列,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长期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剔除自报既往诊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以及入组半年内罹患胃癌者,共纳入50 13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  相似文献   

6.
队列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队列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前后变化及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987年在长沙市区选取1个干预社区和1个对照社区,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两组人群,对35岁以上居民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作为基线指标,并将其作为随访对象(已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除外)。对干预组进行14年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同时监测脑卒中发病情况,2000年进行复查。结果:14年后,干预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均增加,其变化分别为33.8%-35.7%,30/万-129/万,128.41-134.49mmHg(1mmHg=0.133kPa),77.78-78.54mmHg,54.80-57.78kg,对照组上述值的变化分别是从35.9%-56.8%,30/万-228/万,127.70-141.80mmHg,78.27-82.89mmHg,54.92-59.69kg,除干预组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和舒张压增加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但均以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人群的饮酒率均有显著性下降,吸烟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进行比较,无论吸烟率还是饮酒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组累积脑卒中发病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4.7%)。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递增,但进行积极干预可明显控制危险因素的增长,进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21例患者,平均年龄(65.63±12.07)岁;SAP组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吞咽障碍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比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SAP组,而SAP组入院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OR = 1.055,95%CI:1.009~1.103)、入院NIHSS评分增加(OR = 1.290,95%CI:1.154~1.444)、白细胞计数升高(OR = 1.267,95%CI:1.101~1.457)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与高龄、入院NIHSS评分增加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索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积极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4家社区医院脑卒中报病新发病例,按年龄、性别和相同里委配对要求1:1选取对照,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组,高血压史、性格急躁、饮酒三项危险因素进入了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其OR分别为122.45、37.81和11.63;缺血性卒中组,高血压史、常吃咸食、经常性紧张、性格急躁四项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其OR值分别为7.49、4.61、3.08和2.06。结论: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保护良好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可能影响围产儿死亡的10项常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以1994~2002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分娩的52687例产妇和53324例围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别计算10项暴露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结果】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出生缺陷(RR=155.48,PAR%=46.50%)、低出生体重(RR=46.93,PAR%=68.98%)、早产(RR=46.33,PAR%=70.83%)、新生儿窒息(RR=35.14,PAR%=59.40%)、多胎(RR=7.61,PAR%=6.52%)、胎位异常(RR=5.60,PAR%=16.64%)、产妇户籍在外地(RR=2.03,PAR%=19.38%)和阴道难产(RR=1.79,PAR%=7.84%),孕妇年龄和胎儿性别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不大。【结论】今后在提高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深圳汉族与新疆维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制定统一的缺血性脑卒中个案调查表,询问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新疆哈密地区人民医院2010—2012年3年间经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1127例(其中深圳汉族806例、新疆维族321例),测量病例身高、体重、臀围和腰围等,记录血液生化指标。应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是深圳汉族还是新疆维族病例男性均多于女性(汉族1.84:1,维族1.26:1),平均年龄分别为(60.49±10.89)岁和(61.68±8.56)岁;深圳汉族患者既往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午睡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新疆维族患者,而饮茶、超重与肥胖比例低于新疆维族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有高血压、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深圳汉族低于新疆维族(均有P〈0.05);而在家庭、工作压力方面,新疆维族高于深圳汉族(均有P〈0.05)。结论深圳汉族与新疆维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各种资料;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方法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而文化程度、体力活动、生活自主程度、高密度脂蛋白(HDL)为保护因素;预测准确率高达92.8%。结论条件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疾病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stimate stroke mortality and evaluate risk factors for total stroke deaths and its two principal subtypes in a cohort study in Japan. METHODS: A total of 9651 subjects aged 40 or over and free of stroke were analyzed in a cohort study conducted in Fukuoka Prefecture, Japan.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from 1986 to 2003. Mortality rate per 100,000 person-years of stroke was estimated.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hazard ratio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SULTS: A total of 226 stroke deaths were recorded during 132,972 years of follow-up. Among these, 47 w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09 were cerebral infarction. Stroke mortality rates were 209.4 per 100,000 person-years in males, and 140.5 in fem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vanced age, male gender, low body mass index (BMI), history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transfu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total stroke. CONCLUSION: We confirmed that advanced age, male gender, low BMI, history of diabetes,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history of transfu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otal stroke mortality. In addition, the magnitude of these association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principal stroke subtyp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访1年,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男性复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3)。家族有脑卒中史组脑卒中复发率为33.33%,无家族史组复发率为15.55%(P=0.001)。脑卒中并高脂血症(P=0.000)或糖尿病(P=0.004)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升高。随着尿蛋白(P=0.02)及尿酮体(P=0.04)的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也增加。心电图异常结果与脑卒中的复发关系显著(P=0.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男性及有糖尿病史和尿蛋白阳性可能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蛋白、尿酮体及心电图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早产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产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Chinese Pregnant Women Cohort Study, CPWCS),通过问卷调查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和分娩结局。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5 671名孕妇中发生早产的例数为295例,占5.2%,不同地区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91, P=0.7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史、早产史、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双胎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而在自然分娩的孕妇中,高龄(OR=2.90, 95% CI: 1.67~5.06, P < 0.001)、胎膜早破(OR=6.17, 95% CI: 4.21~9.06, P < 0.001)、双胎(OR=17.72, 95% CI: 3.23~97.25, P=0.001)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早产的影响因素较多,准确识别危险因素,为孕妇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广西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脑卒中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西5个县(区)的县级医院收集新发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病例,按照与病例性别、年龄(±4岁)、民族等进行1∶1频数匹配,从普通人群中收集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体重变化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并进行体格检测。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的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418对病例及对照,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70对和148对,出血性卒中132人,缺血性卒中286人。研究结果显示,现患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一年四季都午睡和口味偏咸均是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现患糖尿病、口味偏咸和油腻是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打鼾、患病前体重变为低体重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外就餐≥6次/周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夏季午睡是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5%CI:0.2-0.9),居住农村是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5%CI:0.3-0.7),居住农村、患病前体重变正常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地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并可能存在特异影响因素,需根据脑卒中的类型有针对性开展相关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6.
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前瞻性探讨军队男性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居住西安市22个军队干休所的1268名男性军队离退休干部。1987年基线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吸烟、饮酒、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终点指标为新发脑卒中、脑卒中死亡和总死亡。结果:随访至2001年6月,观察人年为15 546。新发脑卒中113例,调整发病率为727/10万人年;脑卒中死亡45例,调整死亡率为289/10万人年。调整了年龄、血脂、吸烟、饮酒、既往心脑血管病病史及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后,基线血压水平、BMI和既往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是影响该人群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军队男性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一般同龄人群,中老年人体重和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和控制对预防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对脑梗死分型进行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69例,非进展型脑梗死(对照组)131例,研究其人口学资料、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检指标、头颅CT检查情况等方面共20个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各因素按其OR值大小排列顺序为脑梗死类型(OR=40.9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35.804)、WBC升高(OR=3.151)、入院时高血糖(OR=3.020)、脑梗死部位总数(OR=2.456)、血钙水平(OR=0.031)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OR=0.908);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显示对脑梗死分型的平均准确率为83.4%,对脑梗死进展型的准确率为73.5%。结论大面积梗死、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WBC升高、入院时高血糖、多梗死部位、低血钙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可能为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梗死进行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及应用研究,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开展基线调查,本研究随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诊断为脑卒中以及发病年龄、病程和HbA1c信息缺失的参与者后,最终共纳入17 57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病年龄、病程、HbA1c与IS发病的风险比(HR)值及其95%CI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8.02年,期间共登记IS新发病例2 622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每延迟5年,IS发病风险降低5%(HR=0.95,95%CI:0.92~0.99),糖尿病病程每增加5年,IS发病风险增加5%(HR=1.05,95%CI:1.02~1.10),较高的HbA1c(每增加1个标准差:HR=1.17,95%CI:1.13~1.21)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早的发病年龄、更长的病程和较高水平的HbA1c均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