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可靠性验证的基本方法对一体化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设备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提取2台PET/MR设备(PET/MR-1和PET/MR-2)某一段时间的维修保养、工作日志等数据,对设备的可靠性参数、维修性参数、保障性参数、可用度和核心部件状态进行分析,比较2台设备的可靠性水平。结果 总故障时间PET/MR-2较PET/MR-1短253.0 h,减少27.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PET/MR-2较PET/MR-1长206.2 h(P<0.05);两台设备可靠性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部件的状态参数基本保持稳定运行,但PET/MR-1由于辅助系统故障,造成核心部件发生2次较大故障。结论 基于可靠性验证的基本方法,对PET/MR设备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分析,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设备长期稳定性的客观评价,并对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一体化PET/MRI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胸部PE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59例,观察和统计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PET/MRI表现,并与同期内接受CT检查的39例患者的CT图像对照,比较两者对转移灶检测的敏感性。结果 确诊前行PET/MRI检查病例29例,PET/MRI均正确诊断为肺癌,诊断符合率100%。TNM分期诊断17例,15例与最终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符合率15/17(88.2%)。治疗中或治疗后监测30例,有阳性发现24例(80.0%),其中12例(12/19,63.2%)与同期CT比较有新发现可疑转移灶。不同肺癌亚型的原发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鳞状细胞癌(14.03±4.90)>小细胞肺癌(9.4±1.70)>腺癌(7.71±5.19);鳞状细胞癌的原发灶SUVmax大于淋巴结转移灶SUVmax。59例患者接受PET/MRI检查,仅根据MRI图像判定共发现26例患者101枚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而综合PET/MRI包括融合图像共发现28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倪虹  李晖  李坤成 《安徽医学》2018,39(4):494-49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影响认知功能且累及脑神经的退行性疾病,患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AD前期,患者虽然有认知功能轻度损害的临床表现,但不影响日常活动;与没有MCI的老年人相比,MCI患者很可能进展为AD[1].1982年Reisberg等[2]报道了患者自诉的记忆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但在临床检查中认知功能无明显异常改变.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联合发表了新的诊断指南(简称NIA-AA诊断标准),将AD视为连续病程,且分为无症状临床前期、痴呆前有症状期及痴呆期三个阶段.主观认知减退(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为无症状临床前期的第3个阶段,这个阶段内容包括AD样生物学标志物证据和轻微认知减退的个体,这类人群认为与自身基线相比认知功能有所下降,但由于此阶段还未达到 MCI的临床诊断标准,在认知评估中很可能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1H-MRS)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74例为癫痫组,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EG,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评估单一1H-MRS检查、PET/MRI融合成像、1H-MRS结合PET/MEI融合成像3种方式检出、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 结果 相比患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类(Creatine,Cr)、NAA/胆碱类化合物(Choline compounds,Cho)、NAA/(Cr+Cho)比值,健侧海马NAA/Cr、NAA/Cho、NAA/(Cr+Cho)比值较高(P<0.05);联合检查出率、阳性病灶定位符合率高于1H-MRS、PET/MRI融合检查(P<0.05)。以SEEG及手术病理方法为“金标准”,1H-MRS、PET/MRI融合、联合检查敏感度分别为44.59%、55.41%、94.59%,特异度分别为54.05%、59.45%、78.29%,准确度分别为49.32%、57.43%、95.39%;AUC分别为0.764、0.788、0.812。其中联合检查特异度、AUC最高。 结论 通过1H-MRS结合PET/MRI对癫痫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癫痫的准确度、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n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uptake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 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 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PET/CT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T)是目前有效的灌注/代谢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和心、脑的功能成像,但存在空间分辨率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等不足.近年开发应用的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解剖形态,有重要的优势.两者结合,采取图像融合措施,同时显示病变的功能和形态信息,有助于提高综合诊断水平.例如,肿瘤的定性、定位和分期诊断以及放射治疗后有无复发的检测和诊断等[1].  相似文献   

8.
王彤  孙洪赞  张军 《现代医学》2022,(3):354-359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在椎体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MRI对比。方法:回顾性搜集2014年12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先后行MRI、18F-FDG PET/CT检查以脊柱椎体病变为主的87例患者资料,通过活检、术后病理或随访及相关影像检查获得最终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显像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分别计算并比较良、恶性组的SUVmax,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患者年龄20~92岁,44例为恶性,43例为良性。PET/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95.5%vs.79.5%,94.7%vs.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准确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 MRI为0.85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7,P=0.239)。椎体恶性组的SUVmax为8.71±4.59,高于良性组的6.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在检测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测(常规组)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研究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117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检测110例(准确率为94.02%),常规组检测82例(准确率为70.09%);研究组与常规组对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情况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方面也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说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关键确诊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和PE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spongiformleukoencephalopathy,HSLE)的CT、MRI和PET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行脑部CT、MRI,对4例患者行PE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CT显示脑白质内界限清楚的对称性低密度病灶;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FLAIR序列病灶范围同T2所示一致;PET显示未治疗患者内囊后肢、枕叶和小脑白质无代谢,临床症状改善者上述部位代谢明显减低,临床症状改善者和未治疗者小脑皮质代谢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小脑皮质正常。结论HSLE患者脑部CT和MRI改变多局限于白质,PET显示病变部位低代谢或无代谢,小脑皮质和白质代谢的改善与HSLE患者临床转归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是随X射线断层成像(X—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出现之后,将断层技术应用于核医学领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而PET/CT则是将PET与CT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设备。  相似文献   

1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前列腺癌患者诊断的有效方法。~(18)F-氟化钠(~(18)F-NaF)、~(11)C胆碱、~(18)F胆碱、~(18)F-氟环丁烷羧酸(~(18)F-FACBC)是应用最为广泛的PET/CT显像剂,可以有效对患者进行检测和疾病分期。~(18)F-NaF PET/CT对骨转移瘤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较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胆碱PET/CT特异性高、灵敏度较低,但在检测复发患者的转移性病变时,诊断效果较常规影像方法有显著提高。~(18)F-FACBC是新型PET/CT显像剂,在前列腺癌的原发和复发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ET/CT是对前列腺癌进行原发诊断分期、复发监测以及再分期的有效手段,但对于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仍需要较大队列研究结果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是近年开发出来以实现功能和结构同步获取的新型影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早期临床标志物的检测具有很好的价值。目前人工智能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辅助医生诊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机器学习和PET/MR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飞速发展,其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RI在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设备的人机接口协同性,探讨该类设备在临床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可用性评价体系,设立专家组并计算专家权威系数,以德尔菲法设计可用性调查问卷,以操作设备的技师和医生为调查对象,收集全国范围内联影PET/MR设备的问卷打分表。结果 共收集79份调查问卷,涉及医院18家。其中生理信号门控单元接口可用性评价评分最低,PET无源质控可用性评价评分最高;副高级、高级职称人员对指标评分略高于中级及以下人员;人员的不同操作时长对各项接口的评分具有相同趋势,使用时长在3个月内的操作者评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操作时长人员对6个特定评价参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可用性评价体系能够用于PET/MR设备临床可用性评价,基于德尔菲法形成的可用性调查问卷为探讨PET/MR设备可用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世界上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通常认为黑质铁沉积在帕金森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仍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方面仍欠缺相关诊断标准,近年来,定量磁化率(quantitative magnetic susceptibi lity,QSM)成像因其在定量体内铁沉积含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已逐渐运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本文针对QSM成像在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锥体外系疾病.其三大临床主征为运动迟缓、肌僵直、静止性震颤.但引起上述症状群的疾病很多,临床表现与PD相似,统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elear palsy,PSP)等[1].PD、MSA和PSP临床表现相似,即使到中晚期有些病例也很难进行鉴别,但其治疗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普通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功能影像,可显示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近年来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P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影像学方法对人或动物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进行成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分子成像技术具有高靶向性、高特异性等优势,因而能够克服传统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分子水平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分子影像学中的分子成像探针是实现细胞及分子蛋白等成分可视化的核心和关键,尤其是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因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广泛应用,且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具有敏感度高、可定量、临床转化潜力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绝对定量评价体内分子水平改变的分子成像技术,在目前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肺部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可通过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测但不易鉴别,PET/CT分子成像研究致力于通过研发靶向新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解决肺部疾病的分子水平精准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探查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分子成像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诊疗,本篇综述拟以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及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例,聚焦近几年应用于这4种常见肺部疾病的靶向性的PET分子成像探针及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