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房颤动病因多为老年人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心中神明不能自主,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而怔忡之疾作焉,其病位在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血虚为主,或兼有阴阳亏虚,标实以血瘀为主,或兼有痰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应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疾病之偏态的"调态"策略,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中医治疗的靶向性。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倡导中西结合,提出"态靶结合"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中。仝师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并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具有降压功效的中药,按照"态靶结合"思路,灵活应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因果”辨证及组方思想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以“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当以调“湿热态”“湿浊态”为治疗的切入点,运用四妙散等“靶方”加减治疗,并用黄芪、鸡血藤、土茯苓等“靶药”针对“症靶”“标靶”做到精准“打靶”“态靶同调”,为中医药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用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效性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关键,中医迈向精准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回溯了中医临床辨证选药方式的历史演变历程,结合近代中药研究发展趋势,得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是中医精准化的必然路径。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辨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沟通宏观与微观辨证的桥梁,是中医传统模式与现代科技在医疗历史进程中原始创新驱动下产生的临床辨证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态靶因果”理论是在传统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疾病复杂性提出的以“经纬网格式”为主要辨证模式的新思维。“以态为经”使证候更加明确,“以病为纬”可通过对疾病的横向对比使诊断更加科学,使疾病因人而异且对症治疗。同时,微观定靶使病因更加细化如传统辨证论治中的“痰”在态靶辨证下更加注重对痰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对“血”的辨证不再是中医中血瘀、血虚等笼统之称,而是如血常规、凝血类的细致之分以实现对疾病的提前干预,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在态靶辨证下的进一步创新。因此“态靶因果”较辨证论治之“新”在于其疾病视角的更加立体化-经纬网,病理因素的更加指标化-实验室指标,治疗更加对症化。  相似文献   

6.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临床辨治方略,其特点在于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调态疗法与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仝小林院士运用态靶结合的思路从2型糖尿病各个阶段的发病特点中归纳出郁、热、虚、损四个核心状态,并探索出针对这四态中不同病机的调态"靶方"及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作用的"靶药",二者配合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该文介绍了仝小林院士在2型糖尿病各阶段的用药策略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病为先,以态为基,以靶为参”这一全新的中医特色辨治模式的内涵,探索将态靶辨证理论应用于肾病的辨证与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肾病疗效的精确性、靶向性。参照现代医学对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把握本病整个发展阶段中的核心病因病机,提出肾病中医态的发展演变规律即邪结态→肾虚态→络瘀态。邪结态可分为风热郁结证、水湿蕴结证;肾虚态可分为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络瘀态可分为瘀热阻络证、瘀毒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并据此确立治法处方,同时结合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针对症靶、标靶的多种靶药,辨态识靶,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之一,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辨证”理论,提出应根据糖尿病患者郁、热、虚、损4种“态”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该文总结了糖尿病患者4种“态”的便秘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通腑靶方及靶药,其中郁态应选用四逆散、厚朴三物汤等;热态应选用白虎汤、大柴胡汤、连朴饮、小陷胸汤、清营汤等;虚态应选用枳术汤、济川煎、增液汤等;损态应选用血府逐瘀汤。此外,该文探讨了治疗糖尿病合并便秘的靶药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之气血阴阳虚衰为主,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浊。该文介绍温潜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思路,认为心房颤动病机主要为心阳亏虚、肾阳虚衰、虚阳上浮,治疗以温潜为要,运用温潜复律方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态靶辨证是一种新型辨证思维模式,强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多方面把握疾病势态,找准疾病各阶段的核心病机,积极探寻治疗疾病的靶点、靶方,以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多从肝肾亏虚方面认识其病机,而忽视了对KOA不同阶段核心病机的把握。为探索中医药高效、精准治疗KOA的新思路,本文对态靶辨证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态靶辨证对健脾法在早期KOA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54-55
中医药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对于持续性房颤也能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认为心脏的阴阳气血虚衰失调是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在阴阳气血亏虚基础上产生阳亢、火旺、痰湿痰热等是扰及心脉的重要病理因素。心身劳累、夜间睡眠差以及失眠、体位改变、情绪激动、胃气上逆、便秘等都是房颤的诱发因素。临床辨证可分为阴虚火旺证,用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气阴两虚证,用炙甘草汤和黄芪生脉散加减;痰热扰心证,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此外,针对诱因调理也可避免或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66-668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灵活多样,与西医治疗相比临床疗效稳定。脂肪肝的治疗原则不离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注重痰瘀同治,不忘补肾益精,用药时化痰防瘀、祛邪不伤正,临床观察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永华系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失眠焦虑、脾胃肝病及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张主任指出,失眠和体质有关。气郁质、痰湿质和阴虚质的人群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发生失眠,其病机多和气、痰、火有关,并且三者可相互影响。治疗时张主任多从理气化痰,清肝泻火等方面着手,善用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柴芩温胆汤、丹栀逍遥散等方,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永华教授运用情志辨证体系辨治睡眠障碍的临床经验。张永华教授认为,睡眠障碍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提倡运用以情志辨识为主导,结合辨体质、辨病症的情志辨证体系辨治睡眠障碍。主张情志辨识主要从心烦易怒、多思善虑、悲忧不欢、惊恐不安四大类型进行把握,辨体质主要从气郁质、痰湿质、火旺质3种体质进行辨别,辨病症主要包括失眠症、不安腿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从辨情志-辨体质-辨病症3个方面综合把握病机,遣方用药,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气胸是西医学病名,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对此,中医占代医籍尚无专门的名称记载,此病散见于"胸痹"、"喘病"、"咳嗽"等疾病之中,现中医教材中亦无立篇,临床报道少见,韩树人老师从事中医呼吸病临床数十载,其对于本病的认识在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等方面已成系统,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孟彪  高立珍 《河南中医》2016,(12):2071-2073
赵和平老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脏腑,常虚实夹杂,虚主要表现在心脾血虚或肝肾阴虚,实主要表现在痰、热和瘀血。赵老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疏肝解郁安神法、清热化痰安神法、活血化瘀安神法、滋水涵木安神法、益气养血安神法、交通心肾安神法。其常用药对有:酸枣仁配延胡索、半夏配夏枯草、合欢皮配夜交藤、石菖蒲配郁金、生龙骨配生牡蛎。赵老师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除口服辨证中药外,还需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克服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如此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痤疮有平和质型痤疮、阳虚质型痤疮、阴虚质型痤疮、气虚质型痤疮、痰湿质型痤疮、湿热质型痤疮、气郁质型痤疮、血瘀质型痤疮和特禀质型痤疮等9种类型,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大法,但该病病机复杂,在治疗中不能拘泥一法,注意在清热解毒时要宣郁,苦寒燥湿时要滋阴,化瘀时要扶正,补虚时要祛邪;再选用相应的预防方法,使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提高,从而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痤疮,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与脾肾相关。临证中,细究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关键,谨守辨证论治,讲究三因治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口腔溃疡与感染、变态反应、胃肠病、营养缺乏、情绪紊乱等相关,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控制其复发。薛老师治疗口疮时首先辨虚实寒热,次辨病位,用药灵活,疗效十分理想。现将老师临床治疗口腔溃疡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15-816
张志远先生根据朱震亨、戴思恭等古代先贤对郁证的认识,结合自身临床用药经验,针对郁证的4种不同证型: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心脾气虚、气虚血瘀,创立了七叶汤、大解丹、卧倒汤、复正丹等4首验方,并总结了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