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病人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之前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对于病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分析NLR、PLR对病人OS的影响,探讨与病人OS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明病人治疗前NLR、PLR均明显影响病人OS(P<0.01)。通过ROC曲线算出NLR、PLR的截断值:NLR=2.554(AUC=0.732,P<0.01),PLR=213.931(AUC=0.780,P<0.01)。根据截断值将病人分为NLRhigh、NLRlow、PLRhigh、PLRlow 4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Rlow及NLRhigh病人OS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牛秋丽  张鑫  王晶  王长远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9):124-126,132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14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访30天,根据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115例。分别比较两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PLR、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比较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比较PLR、NLR和PCT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别。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死亡组PCT、NLR、PLR和APACHE Ⅱ评分均大于生存组(P<0.05);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均有相关性(r=0.334,0.248,P<0.01)。PLR预测死亡的AUC为0.705(95% CI:0.619~0.791),PCT的AUC为0.728(95% CI:0.634~0.822),NLR的AUC为0.716 (95%CI:0.620~0.811),NLR、PLR的AUC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0.726),NLR、PLR预测死亡的AUC均小于APACHE Ⅱ评分(P=0.006,0.001)。结论 PLR和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PLR和NLR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但预测价值仍小于APACHE Ⅱ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胆囊切除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否可以区分单纯性和重度胆囊炎。方法: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009年1月—2019年1月因胆囊炎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腔镜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2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重度胆囊炎定义为胆囊炎合并继发性改变,包括出血、坏疽、化脓和穿孔。PLR和NLR分别根据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进行计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确定PLR、NLR与胆囊炎严重程度相关的最佳值,并根据PLR和NLR临界值对临床表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包括单纯性胆囊炎212例(75.7%)和重度胆囊炎68例(24.3%)。PLR为129.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0.4%。PLR≥129组包括较多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及首诊为急诊的患者(P < 0.001)。NLR为3.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4.4%。NLR数值增高(≥3.0)与高龄(P=0.039)、男性(P=0.010)、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经急诊收入院(P < 0.001)及住院时间延长(P < 0.001)有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OR=2.808,95%CI:1.375~5.735,P=0.005),术前白细胞计数≥10 000/μL(OR=3.004,95%CI:1.130~7.981,P=0.027),术前NLR≥3.0(OR=9.564,95%CI:4.194~21.812,P < 0.001)和经急诊入院(OR=2.657,95%CI:1.166~6.054,P=0.020)是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LR和NLR可作为重度胆囊炎的预测指标,可为是否选择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 LMR)在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作为NAC疗效的评判指标,并对化疗前NLR、PLR及LMR水平与pCR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10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4例(23.53%)接受NAC后达到pCR。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以及Ki-67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均P<0.05),低N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NLR组(P=0.010,95%CI:0.145~0.768),低P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PLR组(P=0.014,95%CI:0.153~0.808);而LM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对局部晚期乳腺癌NAC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外周血中MDSC所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比例,使用IL-6试剂盒检测血清IL-6,采用Pearson法检验相关性。结果 NLR和PLR与喉鳞癌的预后相关(P<0.05)。NLR、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2、744.17,高NLR、高PLR的喉鳞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生存率更低;喉鳞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血清中IL-6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NLR、PLR越大时,外周血中M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to albumin ratio,N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收治的2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精神分裂症组,选取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者113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NAR、NLR、MLR、PLR、SII,并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的变化。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NAR、NLR、PLR、MLR、SI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R、NLR、SII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各炎症指标均有所下降,但NAR、MLR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炎症激活状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NAR、MLR水平下降不明显,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创伤性骨折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lymphocyte ratio,MPVLR)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常规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据下肢血管彩超将患者分为DVT组(n=49)和非DVT组(n=145)。每组根据损伤情况又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多发伤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间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PLR、MPVLR等相关指标,并评估上述指标与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PLR、MPV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MPVLR、PT(OR均>1,P均<0.05)是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684、0.711、0.674。多发伤患者PLR、MPVLR、D-二聚体(OR均>1,P均<0.05)与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密切相关。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770、0.786、0.652。PLR与MPVLR联合检测(z=2.473,P=0.013)诊断DVT的AUC为0.840,与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PLR、MPVLR密切相关,临床中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诊断意义。在多发伤患者中,PLR、MPVLR的水平更有助于预测DVT的发生,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百色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诊MM患者和7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NLR、MLR、PLR并比较差异。再以均值为临界值将初诊MM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高MLR组、低MLR组、高PLR组、低PLR组,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情况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time,OS)的关系。结果 初诊MM患者的NLR、MLR、PL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NLR和高MLR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较低NLR和低ML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高MLR组和高P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低MLR组和低PLR组患者短,预后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肌酐(creatinine,Cr)、β2-MG、白蛋白(albumin,ALB)、NLR、MLR及PLR与总生存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MLR、PLR不是影响初诊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患者伴有影响预后的炎症指标(高NLR、高MLR、高PLR)数量,将患者分为0或1个危险因素组,2个危险因素组和3个危险因素组,3组患者O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伴有的预后危险因素数量越多,OS越短。结论 初诊MM患者炎症指标升高与患者OS短、预后差有关,它们可能作为评估初诊MM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谢国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11-3112
目的:了解临汾地区安氏Ⅲ类错患者Bolton指数的分布规律。材料与方法:对120例恒牙安氏Ⅲ类错及个别正常的模型进行Bolton指数的测量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Bolton指数的均值男性大于女性,人数分布为正常组>过小组>过大组,Bolton指数在安氏Ⅲ类与正常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安氏Ⅲ类错中Bolton指数过大可能是安氏Ⅲ类错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丽  王松  王巧民  余跃 《安徽医学》2022,43(12):1378-138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214名U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90例)和中重度组(1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度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疾病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MLR及SII各指标对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LR、PLR和SII预测UC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62、0.706和0.764(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49、0.274、112.167和680.399;NLR预测UC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1%和63.33%,MLR为79.03%和63.33%,PLR为87.10%和42.22%,SII为58.87%和82.22%。结论 UC患者血清NLR、MLR、PLR和SII水平对UC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相关比率,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platelet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PLT/MPV)在预测百日咳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29例百日咳患者资料,分组对比外周血WBC、PLT、NLR、PLR、LMR、PLT/MPV差异。结果:共1 129例患者纳入研究。重症肺炎组分别与3个非重症肺炎组(上呼吸道感染组、支气管炎组、肺炎组)WBC计数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41、0.000),重症肺炎组WBC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的3组患者,WBC计数越高,越容易发生重症肺炎,提示外周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标定两种国产免脑粉组织凝血活酶(T_(1、2))的ISI值,检测口服华法令治疗患者血浆的PT值,并比较不同组织凝血活酶及不同Ⅱ因子浓度时PTR与INR的差异。其结果显示:以T_0(ISI=1.13)为二级参考品标定得下T_1的ISI值为1.20,T_2的ISI值为1.30。当患者例数n=70时,T_0与T_2的PTR有显著性差异,而T_0、T_1、T_2两两间INR无差异。以T_0为标准分段观察发现:当PTR<1.5时,不同ISI值试剂的PTR、INR均无差异;而PTR在1.5~2及PTR>2时,不同ISI值试剂测得的PTR有显著性差异,INR无差异。当Ⅱ因子浓度≤19%时,不同试剂测得PTR有显著性差异,而INR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产Zeta血沉仪对326例健康成人和10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Zeta血沉(ZSR)测定。结果:健康成人ZSR均值为52.5%±5.05%,住院患者ZSR均值为68.52%±5.54%(P<0.001)。作者指出,ZSR测定可直接采用EDTA-K2抗凝血,并具有用血量少,测定时间短,不受贫血和标本存放时间影响等优点,其正常参考值不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异;同时,ZSR采用新的单位(%),而不再是mm/h。该研究建立的正常参考值为≤62%,与魏氏血沉法的符合率为86.6%。文内还就ZSR测定的重复性、离心速度、血柱高度等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5~86(65.60±8.91)岁,分析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NLR、PLR与预后的相关性,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不同TNM分期的NLR[ⅢB期(3.26±1.16),Ⅳ期(3.92±1.34)]、PLR[ⅢB期(166.59±44.78),Ⅳ期(206.85±6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病理分型中鳞癌(4.17±1.29)与腺癌(3.42±1.19)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中医辨证中痰热阻肺型(222.13±75.45)与肺阴虚型(151.04±29.16)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TNM分期、中医虚实辨证与高低NLR、PLR分组存在相关性(P0.05);辨证证型是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NLR、PLR是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LR、PLR对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中CR1免疫调节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1例患者(乙肝、恶性肿瘤、创伤、肾病综合征)为实验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用粒细胞作被调节细胞来检测血清中的调节因子对红细胞上的CR1的调节作用,分别计算血清中CR1免疫调节促进因子对C3bRR的促进率和CR1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对C3bRR抑制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免疫调节功能比较,实验组中恶性肿瘤、乙肝患者和创伤骨折患者促进率明显下降(P<0.01),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肾病综合征患者促进率升高,而抑制率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的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含量可反映血清中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在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160例子痫前期孕妇的外周血常规数据及临床资料。其中,160例子痫前期孕妇包含轻度子痫前期孕妇(mild preeclampsia,MPE)8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severe preeclampsia,SPE)80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孕妇(normal pregnancy,NP)。比较SPE、MPE和对照组之间NLR、PLR、MPV和PCT。结果 3组中性粒细胞、PLR、MPV、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 组与NP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PLR、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组与MPE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PLR、MPV和P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中PLR、MPV和PCT检测用于子痫前期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可以反映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CR1免疫调节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1例患者(乙肝、恶性肿瘤、创伤、肾病综合征)为实验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用粒细胞作被调节细胞来检测血清中的调节因子对红细胞上的CR1的调节作用,分别计算血清中CR1免疫调节促进因子对C3bRR的促进率和CR1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对C3bRR抑制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免疫调节功能比较,实验组中恶性肿瘤、乙肝患者和创伤骨折患者促进率明显下降(P〈0.01),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肾病综合征患者促进率升高,而抑制率下降(P〈0.05)。结论:血清中的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含量可反映血清中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