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外界无相应声源或刺激存在,而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耳鸣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15%,约1%-2%的患者深受耳鸣影响^[1]。 相似文献
2.
重复经颅磁刺激已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刺激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e ,TMS)由Barker等 1985首先创立 ,作为一种无痛、无损伤的皮层刺激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很快得以临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 ,但由于技术水平和工艺方面的限制 ,一直停留在低频率、刺激次数少的水平上。近年来 ,DantecMaglite r2 5、CadwellRapid RateStimulator(CRRMS)等刺激器的问世 ,使磁刺激达到了高频 ( 10 0Hz)、连续刺激次数… 相似文献
4.
<正>癫痫是一种以皮质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为特点的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为耐药性癫痫患者[1],即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理选择、足量使用的抗癫痫药物方案治疗后仍发作控制不佳[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功能。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耐药性癫痫患者,有必要寻求神经调节技术辅助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CPS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患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rTMS,刺激频率为10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作用部位、治疗声音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目测类比法(VAS)评分、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MT)、皮层静息期(CS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RMT、CSP和MEP潜伏期分别为(3.1±1.2)分、(51.3±4.8)%、(188.9±63.0)ms和(27.9±5.7)ms,与组内治疗前[(5.1±1.3)分、(60.1±5.9)%、(239.7±43.5)ms和(35.5±4.4)ms]比较,各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上述4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RMT、CSP和MEP潜伏期,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7±1.0)分、(57.6±5.1)%、(241.7±33.9)ms和(31.7±5.2)ms],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6.
7.
李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2(5):302-30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从运动功能、电生理检测方面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从电生理角度进一步探索PD 的发病机制。 方法采用低频rTMS技术治疗28例PD患者(患者组),刺激部位为入选者双侧的第一运动皮质手代表区M1Hand,频率为1 Hz,磁场强度为120%静息阈值,每日1次,共15 d。另选择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PD患者MEP的静息态阈值(RMT)、中枢传导时间(CMC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波幅(A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rTMS治疗后,PD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RMT增加,CMCT延长,强直型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结论PD 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性提高,低频rTMS可部分抑制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李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 mulate,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1],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在临床较常见,患者多伴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的许多运功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参数过多,局限于单个因素的研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综合多个参数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不同部位的高低频rTMS对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强直等运动症状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5至2008年入住我院的15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PS)患者,行低频rTMS,刺激强度为阈上30%,频率为1 Hz,刺激部位为双侧的第一运动皮质手代表区,每侧50个刺激,分为5个序列,每天1次,每次5 min,治疗15 d;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检测患者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记录静息阈值及中枢传导时间的变化。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HAMD、HAMA、UPDRS、UPDRS Ⅱ、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而UPDRS Ⅰ、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患者的静息阈值和中枢传导时间无明显变化。 结论rTMS能够改善帕金森叠加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副作用小,其机制可能与皮质兴奋性的改变无关。rTMS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对比研究睡眠脑中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SEM-rTMS)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rTMS)对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1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SEM-rTMS组44例、常规rTMS组42例和假rTMS组40例,在患者和治疗师双盲前提下,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为10 d,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第10天(全程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0 d的临床疗效、Krakow睡眠积分、脑电图和平均血压的变化。 结果磁疗中,部分患者有浅睡感,其脑电图同步出现睡眠脑中波,以SEM-rTMS组更明显。治疗结束时,SEM-rTMS组和常规rTMS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45.2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治疗结束后30 d,SEM-rTMS组的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常规rTMS组(P<0.05)。3组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SEM-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显著、稳定、安全,显著优于常规rTMS。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on Parkinson's plus syndrome(PPS).Methods Fifteen in-patients with PPS were studied between 2005 and 2008.The patients received 1 Hz rTMS at an intensity 30%over the threshold.The rTMS was applied on the hand representive area of the bilateral first motor cortex,50 stimulations on each side,5 arrays,for 5 min,once daily for 15 d.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Hamilton's anxiety scale(HAMA),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UPDRS Ⅰ,UPDRS Ⅱ and UPDRS Ⅲ),a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15 d of rTMS treatment. Results Average HAMD,HAMA,UPDRS,UPDRS Ⅱ and UPDRS Ⅲ scores all decreased,and ADL scor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while UPDRSⅠand MMSE scores were un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or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of the MEP were observed after rTMS treatment. Conclusion Clinical symptoms of PPS patients improved after rTMS treatment and side effects were few.Depression,anxiety,motor function and ability i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greatly.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PPS patients.There may b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TMS and cortex excitation. 相似文献
18.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和预后,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血流量、新陈代谢的生物刺激技术,目前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同时,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及假刺激组各2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真刺激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Hz),作用于非患侧大脑M1区上肢投射区。假刺激组给予假刺激,作用部位与真刺激组相同。于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ULFMA)、Barthel指数(BI)、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上肢F波潜伏时及波幅。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真刺激组腕屈及肘屈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降低(均P0.05),真刺激组ULFMA及BI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显著提高(均P0.05),假刺激组MAS、ULFMA及B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真刺激组MEP潜伏时较治疗前及假刺激组显著缩短,波幅提高(均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F波在所有受试者均被引出,出波率100%。2组患者F波潜伏时、波幅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了患侧大脑M1区上肢投射区的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