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正常、模型、柳氮磺胺吡啶(SASP,520 mg·kg-1)和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BER)低、中、高(15 mg·kg-1、45 mg·kg-1、150 mg·kg-1)剂量组。六组小鼠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水溶液或蒸馏水,同时分别灌胃给予干预药物或溶剂(0·2 mL / 10 gWt,1次/ d×7 d)。以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价小鼠临床症状。生化方法测定结肠组织MDA含量,SOD、MPO活性;HE染色切片,评估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ICAM-1、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DAI显著增高,结肠黏膜损伤严重;MDA含量、MPO活性及ICAM-1和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SASP 520 mg·kg-1能明显逆转上述情况改变;BER使DAI减小,结肠黏膜损伤减轻, MDA含量、MPO活性降低,阻遏ICAM-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SOD活性,且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BER可能通过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ICAM-1表达及NF-κB激活,缓解DSS所致的小鼠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成模的影响,为实验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根据性别随机分为4组,雌性对照组、雄性对照组、雌性DSS组和雄性DSS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雌性或雄性DSS组给予正常饮食+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自由饮用7?d进行造模.每日记录各组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BR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阳性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UC小鼠模型后,灌胃给药7 d。每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解剖取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5和TERT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BR治疗组小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结肠组织病理表现明显改善,DAI评分下降;经中、高剂量BBR治疗后,UC小鼠结肠组织中LGR-5、TERT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BR能有效减轻UC小鼠的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肠道干细胞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纳入UC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复方谷氨酰胺,试验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小檗碱片,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的疗效、改良Mayo评分、肠黏膜屏障功能、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白细胞介素(IL)-17、IL-6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2%vs. 76.5%,P<0.05)。治疗后,2组改良Mayo评分中的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医师总体评价评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s RAGE、IL-17、IL-6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片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UC疗效确切,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吲哚丙酸(IP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将SPF级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饮用3%DSS 7 d)及低、中、高剂量IPA组(在DSS给药前2 d行IPA灌胃),每组12只。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根据体质量下降、大便性状和便血状况评定疾病活动指数(DAI); DSS给药第7日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及评定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结肠组织MP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MPO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PO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 <0.05,P <0.01);与DSS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IPA...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BR低、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复制UC小鼠模型后,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解剖观察并评估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评估组织损伤指数(TDI);ELISA酶联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BR治疗组小鼠的结肠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其DAI、CMDI和TDI评分显著下降,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BBR能有效治疗UC小鼠的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提高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肠泰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复方肠泰给药组。采用2% DSS溶液对小鼠进行造模,小鼠连续5 d自由饮用DSS水,接着连续5 d自由饮水,重复3个循环。复方肠泰组每天按照18 g/kg ig给药,其他组ig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果,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给予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TNF-α、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DSS模型组比较,复方肠泰组小鼠疾病状态得到明显改善,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0表达升高,TNF-α、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 复方肠泰对小鼠慢性UC具有显著地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COX-2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姜素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25、50、100 mg/kg山姜素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天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连续7 d。治疗组每日ip生理盐水0.5 m L+25、50、100 mg/kg山姜素,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ip生理盐水0.5 m L,连续7 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等炎症反应;透射电镜观察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occludin、ZO-1、STAT3、p STAT3、IL-6的表达和STAT3/IL-6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姜素能够显著缓解小鼠体质量减轻和肠管缩短,降低DAI和组织学评分。山姜素可增强小鼠肠黏膜occludin、ZO-1表达,减弱claudin-2表达,并能够抑制STAT3/IL-6信号通路。结论山姜素能够上调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ZO-1的表达,下调claudin-2的表达,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保护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减轻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荭草苷(isoorientin, ISO)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2%DSS)、美沙拉嗪(5-ASA, 150 mg·kg-1·d-1)+DSS组、低剂量ISO(L-ISO, 10 mg·kg-1·d-1)+DSS组和高剂量ISO(H-ISO, 20 mg·kg-1·d-1)+DSS组,每组各8只。ISO灌胃治疗37 d后采用脊椎脱臼的方式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并记录其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黏蛋白分泌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DSS组相比,ISO显著改善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4%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观察造模及药物治疗期间小鼠体征变化,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镜下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PO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中IFN-γ、TNF-α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结肠长度较长,DAI分数、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FN-γ、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和MPO蛋白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铁皮石斛提取物对UC小鼠有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IFN-γ、TNF-α释放,下调促炎因子IFN-γ、TNF-α、MPO的表达,阻断炎症的放大效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柳氮磺毗啶结肠溶胶囊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柳氮磺毗啶结肠溶胶囊及云南白药,对照组仅口服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临床治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临床治愈率为4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宋同勋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20-242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的22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转开腹病例或死亡病例;术后1~2 d即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间(12.5&#177;2.8) d;无腹腔出血、肠粘连、吻合口瘘、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造瘘口早期感染,经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好转。全部患者皆获随访,日常生活均可自理,痊愈后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腹腔镜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檀飞飞  周中银 《安徽医药》2023,27(3):568-571
目的 评估粪便钙卫蛋白(FC)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性的非侵入性标志物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病人66例,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按照改良Mayo评分及Truelove分期分别对病人进行分组,比较同一分组的不同组别间F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及白细胞值是否有差异,并将FC与CRP、ESR、血小板、白细胞、病变范围及取样大便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FC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Mayo分组中,轻、中、重度活动期组FC值分别为79.30(21.85,195.44)μg/g、 43.00(15.00, 122.45)μg/g、34.50(21.95, 53.55)μg/g,P=0.400;Truelove组中,轻、中、重度组FC值分别为90.50(45.85, 211.50)μg/g、 52.50(24.00, 188.80)μg/g、35.80(22.80, 55.25)μg/g,P=0.410,不同组别间FC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C与CRP、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及其与UC病期、严重程度和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 97例UC患者,分为非活动期和话动期,后者根据疾病严重度和内镜Truelove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和Ⅰ级、Ⅱ级、Ⅲ级。检测血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vWF因子活性、Fib、D-d在活动期明显高于非活动期,t值分别为14.137、3.435、3.625(均P〈0.01);而在活动期UC组中,轻、中、重度之间和Truelove分级Ⅰ级、Ⅱ级、Ⅲ级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UC患者存在高凝及继发性纤溶等血栓前状态.且与疾病病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黏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黏液细胞、黏蛋白MUC2的表达,了解其治疗UC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嗜酸乳杆菌(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阴性对照(冻干赋形剂)组、模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自由饮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7d造模,同时给予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黏液组织化学(AB/PAS)法计数结肠黏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MUC2的表达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2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鼠结肠黏液细胞数、黏蛋白MUC2含量减少,MUC2的基因表达下降;嗜酸乳杆菌和美沙拉嗪不同程度增加结肠黏液细胞数量、黏蛋白含量,促进MUC2的基因表达,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急性期UC小鼠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嗜酸乳杆菌促使结肠黏膜MUC2的表达上调和结肠黏膜中黏液细胞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DSS饮水法建立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制剂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中药制剂组,分别于第4天给予生理盐水、中药制剂、美沙拉嗪、美沙拉嗪联合中药制剂灌胃。每日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大便性状及体重变化;于第10天收集小鼠粪便行隐血测定,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断颈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PO);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做病理切片,行HE染色评价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各治疗组的DAI、MPO和组织学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不仅能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症状评分,也能改善其病理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加用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溃疡性结肠炎35例患者,采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1g,每日4次口服,同时加用生理盐水100ml,锡类散1g,2%普鲁卡因10ml保留灌肠治疗,每晚1次,4周1个疗程。结果 治疗3~6个月后肠镜判定治愈22例(62.9%),有效11例(31.4%),无效2例(5.7%),总有效率达94.28%。结论 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加用锡类散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60ml加入5 %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1次/日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g口服 ,4次/日 ,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1.67 %和62.50 % ,对照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5.83 %和58.33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甘注射液和美沙拉嗪一样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安达市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炎宁灌肠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自拟方肠炎宁灌肠散保留灌肠治疗,每次取1袋肠炎宁灌肠散加水10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g,每天3次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炎宁灌肠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