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肱骨近端 NeerⅢ~Ⅳ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MIPPO组(30例)与ORIF组(32例), MIPPO 组患者行 MIPPO 治疗, ORIF 组患者行ORIF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肩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PPO 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ORIF组 (t = 5.052、4.588, P 均 < 0.001),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 ORIF 组 ( t = 15.464, P < 0.001);术后3 d, MIPPO 组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ORIF组(t = 7.603、5.277、22.438, P均< 0.001); 术后 6 个月, MIPPO 组患者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量表 (CMS) 评分明显低于 ORIF 组 (t=5.323, P < 0.001); 术后6个月, MIPPO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3% , 明显高于 ORIF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1.88% (χ2=4.885,P =0.027); MIPPO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与ORIF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无明显差异 (χ2= 2.012, P = 0.156)。结论 与ORIF相比, MIPPO 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10 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16 例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58 例) 和对照组 (58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 t =25.756, P<0.00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 t = 2.924、8.643、4.802, P =0.004、P<0.001、P<0.001); 术后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Z= -1.721, P= 0.085); 术后 6 个月及术后 1 年,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 t = 12.547、16.387, P 均<0.001),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评分与 Rasmussen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6个月: t =8.444、8.783, P 均<0.001; 术后 1 年: t = 9.002、9.358, P 均<0.001); 术后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2.07%,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9% ( χ2 = 4.393, P = 0.036)。 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创伤更小,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及解剖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Ⅰ~Ⅲ型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8月江油市903医院骨科收治90例Schatzker分型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50例采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钢板固定组),4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位固定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口软组织感染、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钢板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82.56±12.54)min、(18.23±5.67)min、(3.35±1.24)d、(83.56±10.37)d]短于复位固定组[(112.38±15.82)min、(36.61±6.15)min、(5.52±1.45)d、(95.15±9.64)d],术中出血量(115.22±11.25)m L少于复位固定组(160.54±21.51)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固定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少于复位固定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17.2±7.5)°,大于复位固定组(110.2±8.7)°;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5.52±3.21,高于复位固定组20.54±2.68;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高于复位固定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分型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中心手术治疗的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49例,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3.2岁。所有患者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伤肢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95.7±15.5)min,手术平均出血(262.9±33.2)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1.6)个月。膝关节不稳2例,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病例。术后均门诊随访1年,术后1年伤肢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1例,良19例,中7例,差2例,术后膝关节优良率81.63%,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定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 (IIN) 内固定与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MIPPO) 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58 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 IIN 组 (28 例) 和 MIPPO 组 (30 例), IIN 组患者采用 IIN 内固定治疗,MIPPO 组患者采用 MIPPO 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IN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 MIPPO 组均无明显差异 ( t =0.268、1.161、0.309, P= 0.790、0.251、0.759); 术后 3 个月, IIN 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功能评分与MIPPO 组均无明显差异 (t = 0.406、0.586, P= 0.687、0.561); IIN 组患者术后 1 年感染、延迟愈合发生情况与MIPPO组均无明显差异 ( χ2 = 0.301、0.003, P = 0.583、0.960), 而畸形愈合与关节疼痛发生例数均明显多于MIPPO 组 (χ2 = 4.469、4.870, P= 0.034、0.027)。 结论 IIN 内固定与 MIPPO 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且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但 MIPPO 术后骨折畸形愈合和关节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IIN 内固定, 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 190 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95 例) 与对照组 (95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 ORIF 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3 个月, 观察组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 =2.792、3.484, P =0.006、0.001),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 =3.338, P =0.001);术后 3 个月, 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57 例、良 34 例、可 3 例、差 1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 43 例、良 41 例、可 7 例、差 4 例 (Z = - 2.289, P = 0.022);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2.63% (χ 2 =4.368, P =0.037)。结论 ORIF 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 可明显缩小内踝间隙及距骨倾斜角, 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Schatzker骨折分型分为:SchatzkerⅢ+Ⅳ组28例,SchatzkerⅤ+Ⅵ组3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hatzkerⅢ+Ⅳ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术后3d复位分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复位优良率SchatzkerⅢ+Ⅳ组96.43%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90.62%但差异不显著(P<0.05)。 SchatzkerⅢ+Ⅳ组与SchatzkerⅤ+Ⅵ组在术后3、6个月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SchatzkerⅢ+Ⅳ组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的Rasmussen、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末次随访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71%,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75%,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效果,同时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SchatzkerⅤ+Ⅵ组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康复起始时间、是否使用支具、付费方式、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等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6~7个月[(6.40±0.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75~100分[(88.55±6.5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以及髁间棘骨折块游离情况患者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9.741、3.436、4.763、4.482、4.879,P<0.001、P=0.043、P=0.001、P=0.00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Schatzker分型、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是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外科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l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1.154、χ~2=0.194,P=0.253、0.659);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及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1、2.123,P=0.003、0.038),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9、2.100,P=0.013、0.040),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75、0.693,P=0.120、0.491)。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 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胫骨外侧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愈合迟缓病例;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雍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疗效分布、总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植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较传统切开复位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缩短患者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其中道路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施行关节镜辅助下双侧锁定钢板有限切开整复内固定治疗术。术后进行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20min),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1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获得良好复位、创伤小、容易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锻炼早、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t = 26.464, P < 0.001), 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 =2.775、2.227、9.230, P =0.007、P =0.030、P <0.001); 术后 2 周, 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 例, 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无明显差异 (Z =-0.696,P=0.487); 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3例、良者12 例、可者3例、差者2例,与对照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0例、良者11例、可者5例、差者4例无明显差异(Z =-1.140,P =0.254);术后 12 周,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172?2.499?2.528?3.161?4.918,P =0.034、0.015、0.014、0.014、0.002、0.001)。结论 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能够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同的解剖复位效果, 且创伤更小, 可明显促进踝关节骨折愈合,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3 月通许第一医院收治的 82 例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型钢板组 (41 例) 与克氏针组 (41 例), 微型钢板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克氏针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侧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微型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组 (t =7.173, P <0.001), 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组 (t = 5.332、3.926, P 均 < 0.001), 术后 1?3 个月患侧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克氏针组 (t =8.015、8.804, P 均 <0.001)、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明显小于克氏针组 (t =7.957、5.264, P 均 <0.001), 术后 3 个月患侧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 (χ 2 =3.998, P =0.046),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克氏针组无明显差异 (χ 2 =0.213, P =0.644)。 结论 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 微型钢板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提高手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阳波  银毅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386-388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3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手术组71例和关节镜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区别;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术后疗效优良率高(P〈0.05或P〈0.01),其中SchatzkerⅣ型患者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手术组(χ2=5.560,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快、疗效佳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2 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内固定组 (36 例) 与外固定组 (36 例), 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组患者采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等治疗情况、应激反应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内固定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外固定组 ( t = 3.801、12.001、6.065、5.818、4.396, P 均<0.001), 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外固定组 (t = 12.230, P < 0.001); 术后1周, 内固定组患者血清皮质醇 (Cor)、促甲状腺激素 (TSH) 及肾上腺素 (AD) 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 ( t = 11.852? 22.016? 10.963, P均<0.001); 术后 6 个月, 内固定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77.78% , 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4% (χ2= 4.181, P = 0.041); 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与外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56%无明显差异(χ2= 0.727, P = 0.394)。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明显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加快术后机体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6月对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行钢丝固定髁间嵴骨折36例,6例未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8例,Ⅴ型10例,Ⅵ型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按Meyers McKeev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Ⅳ型6例。结果术后1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并感染,经清创、负压吸引及II期缝合后愈合,余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到0°,屈膝80°~150°,平均122°;膝关节稳定性检查:3例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 ADT)为阳性;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1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7例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未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应重视对髁间嵴骨折的固定,包括无移位的髁间嵴骨折,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维持膝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髓外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收治的1 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髓内固定组(58例)和髓外固定组(58例),髓内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外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伤性应激反应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髓外固定组(t=21.786、3.842、13.120,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髓外固定组(t=13.668,P<0.001);术后3d,髓内固定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t=5.211、9.756、7.980,P均<0.001);术后6个月,髓内固定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t=7.965,P<0.001);髓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