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在颅内动脉瘤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ipeline Flex植入术治疗的12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维DSA造影、常规颅脑XperCT及颅内支架专用XperCT在显示支架打开情况、支架与动脉瘤位置、支架与血管贴壁情况方面的差异。3名10年以上神经介入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评分。术后3个月患者随访复查,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价动脉瘤瘤腔闭塞情况,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 结果 12例患者(15枚动脉瘤)共植入12枚Pipeline Flex。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在显示支架打开情况方面显著优于二维DSA造影(P=0.007),在显示支架与血管贴壁情况方面显著优于二维DSA造影(P=0.001)和常规颅脑XperCT(P=0.003)。12例患者获平均4.7个月(3~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DSA造影复查显示患者OKM分级为A级0例,B级2例(16.7%),C级4例(33.3%),D级6例(50.0%),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4.7个月瘤腔完全栓塞率为50.0%(6/12)。 结论 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在显示支架贴壁情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术后常规行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可即刻显示支架打开及贴壁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臂CT联合减少金属伪影软件在Pipeline Fle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检查价值。方法 分析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使用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对Pipeline Flex植入区域分别行常规Xper-CT扫描及高分辨率头颅支架Xper-CT扫描,后者扫描得到的图像作常规图像重建和联合减少金属伪影技术重建。由两名神经介入医师分别对支架结构、支架贴壁情况以及支架与弹簧圈金属伪影程度进行主观量化分析。结果 18名患者成功置入18枚支架,其中5例联合弹簧圈栓塞。与常规Xper-CT技术相比,高分辨率头颅支架Xper-CT常规重建及联合减少金属伪影技术重建在显示Pipeline Flex支架结构及打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用于显示Pipeline Flex贴壁情况中,高分辨率头颅支架Xper-CT联合减少金属伪影技术重建使图像更加清晰;同时与颅内支架专用高分辨率Xper-CT常规重建相比,联合减少金属伪影技术重建在显示支架显影丝及减少弹簧圈伪影方面效果明显,图像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 高分辨率头颅支架X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低剖面编织型设计的自膨式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7例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术后即刻效果、复发率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1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中成功植入130枚LVIS支架,1例植入失败,技术成功率99.2%.7例术中或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7/127,5.5%),无围手术期出血、死亡.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112枚(88.1%),瘤颈残余15枚(11.9%).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37例影像学复查显示33例(89.1%)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10.9%)瘤体仍显影,其中3例为术后即刻有瘤体显影,1例为动脉瘤复发,无死亡.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LEO)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EO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4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单纯支架治疗16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5例,双支架治疗2例,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治疗中支架位置调整方便,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位置欠理想,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随访中1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发生内膜过度增生,22枚(50.0%)动脉瘤达即刻致密栓塞,29例获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72.4%动脉瘤治愈或较前好转,13.8%动脉瘤稳定,3例夹层动脉瘤发生瘤体短期内增大,2例患者死亡。结论LEO系统具有释放可控性强、简捷安全、可选择型号广泛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栓塞和管壁重建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选标准为动脉瘤直径≥10 mm、瘤颈≥4 mm或动脉瘤体颈比<2。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n=30)和密网支架组(n=33)。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血管造影结果、临床预后。结果 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比较多(P=0.047),密网支架组动脉瘤直径较大(P=0.001)。两组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11.9±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P=0.01),但两组临床预后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 结论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均为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动脉瘤直径较大,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也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支架内狭窄率、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方法 4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狭窄3例,其中1例出现载瘤动脉慢性闭塞.复发5例,其中1例为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体可见部分显影;4例为超过1.5 cm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大型动脉瘤,栓塞后半年随访发现,动脉瘤内弹簧圈压缩,瘤体再度显影,该4例中有3例经过2次栓塞后即时显影消失,但仍有2例3年随访动脉瘤体再度显影,另1例拒绝2次栓塞,继续随访中.3年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破裂.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复发率低,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不高,长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 (3D)数字减影 (DSA)辅助下血管内支架联合弹簧圈 (stent coil)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12例瘤体 颈比值≤ 1的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瘤体最大径≤ 4 .0mm) ,全部经二维 (2D)造影及 3D重建 ,前交通动脉 2例采用双侧置管 ,微导管头端到位后 ,通过对侧导引导管内释放颅内自膨胀支架Neuroform ,再通过微导管使用弹簧圈塞动脉瘤。后交通动脉 8例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起始部 2例 ,先释放支架覆盖瘤颈 ,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使用弹簧圈栓塞 ,术后 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2例 2DDSA检查中 7例需经 3D确定为宽颈动脉瘤 ;12例全部技术成功 ,动脉瘤致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恢复顺利。 12例临床随访 6~ 12个月 ,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7例DSA随访 ,无支架内膜增生狭窄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3DDSA在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支架~弹簧圈技术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疗效确实 ,颅内专用支架为特殊部位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 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末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足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新型可回撤白膨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撤自膨胀支架(LEO)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EO支架治疗的43例患者44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单纯支架治疗16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5例,双支架治疗2例,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治疗中支架位置调整方便,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位置欠理想,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随访中1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1例发生内膜过度增生,22枚(50.0%)动脉瘤达即刻致密栓塞,29例获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72.4%动脉瘤治愈或较前好转,13.8%动脉瘤稳定,3例夹层动脉瘤发生瘤体短期内增大,2例患者死亡。结论LEO系统具有释放可控性强、简捷安全、可选择型号广泛等优点,在颅内动脉瘤栓塞和管壁重建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20例共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无出血史8例;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位于基部动脉未端分叉部14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8枚,颈内动脉末端分叉部3枚。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3个月后三维DSA检查结果,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三维DSA检查显示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RaymondⅠ级21枚,Ⅱ级2枚,Ⅲ级2枚;术后3个月DSA随访显示RaymondⅠ级20枚,Ⅱ级3枚,Ⅲ级2枚。术后3个月mRS评分显示17例患者0分,1例患者1分,均预后良好;2例患者4~6分,预后不良。结论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于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一侧单纯支架植入,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行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并观察大体解剖及电镜检查:结果单纯支架植入的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瘤颈处新生内膜生长较慢,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内很快形成血栓,新生内膜能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不但可以降低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而且能达到动脉瘤解剖学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4例中,男性20 例,女性24例,通过微导管放置颅内专用支架,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同时以另一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颅内专用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其中38 例致密栓塞,6 例部分栓塞。术中、术后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术后3~6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5 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动脉瘤颈有残留,未见动脉瘤复发;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未随访;2例失访。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终止期为2018年6月30日。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 结果 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166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10/166)、0,破裂组64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5/64)、4.7%(3/64)。动脉瘤复发率在破裂组、未破裂组分别为26.6%(17/64)、16.3%(27/166)。两组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广义评估方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破裂组患者最终随访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1),未破裂组mR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治疗护理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20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介入治疗。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合并前交通动脉瘤1例。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7例致密栓塞。3例大部填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治疗效果肯定,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WNB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5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以双支架辅助栓塞(dual stent-assisted coiling,DSAC)治疗的19例复杂WNBA患者临床资料。19例患者共19个WNBA,其中5个为破裂性动脉瘤。分布部位: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7个位于前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尖。其中18个动脉瘤采取“Y”型DSAC、1个采取“X”型DSAC技术治疗。栓塞后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采取Raymond量表评估即刻栓塞效果和载瘤动脉情况。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采取复查全脑血管DSA,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时动脉瘤闭塞情况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初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期间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49个动脉瘤,其中41例患者41个动脉瘤(26个破裂出血,15个未破裂)术后随访12~48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DSA、CTA或MRA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结果栓塞术后有2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3例脑梗死,1例载瘤动脉闭塞,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栓塞术后12个月DSA、MRA或CTA检查显示,32个动脉瘤(32/41,78.0%)完全栓塞,明显高于术后即刻(21个,42.9%)(P=0.02);瘤颈残留7个(17.1%),部分栓塞2个(4.9%),均较术后即刻有改善。24个动脉瘤(58.5%)稳定而无变化,复发4个(9.7%)。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显示0分18例(43.9%),1分10例(24.4%),2分5例(12.2%),3分4例(9.8%),4分2例(4.85%),5分2例(4.85%)。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自理率为80.5%,预后良好。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完全栓塞率,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适应证 ,急诊期使用支架术中、术后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 ,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以 1枚支架覆盖 2枚动脉瘤并同时栓塞 2例 ;以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 1例 ,急诊常规栓塞时瘤颈残留 ,择期再以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瘤颈 1例 ;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 3年复发 ,再以支架辅助栓塞 1例 ;急诊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 4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 3d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 5d抗凝治疗。术后 3~ 6个月复查 4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 ,无手术并发症 ;除 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 ,其他均致密栓塞 ;复查 4例中 ,除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 ,其余 3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宽颈动脉瘤、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既使用Matrix也要求致密栓塞 ;使用支架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要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需要的外科手术处理存在矛盾 ;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情况下 ,急诊栓塞时使用支架的安全性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急性期使用支架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9例患者,32个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Orbit圈,分析栓塞效果.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20例.择期栓塞患者术前3天予以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有患者术后予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5天抗凝治疗.术后复查21例.结果 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除1例巨大动脉瘤为次全栓塞外,其他均致密栓塞.其中1枚支架覆盖2个动脉瘤并栓塞3例,支架辅助栓塞巨大宽颈动脉瘤3例,支架置入行二期动脉瘤颈残留弹簧圈再栓塞2例,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后3年复发再以支架辅助栓塞1例.急症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狭窄堵塞.复查21例中,除1例次全栓塞的巨大动脉瘤出现动脉瘤腔部分显影外,其余20例均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 支架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有助于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急性期可以使用支架,但在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的前提下,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自膨胀式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可解脱微弹簧圈(GDC)栓塞相结合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与GDC结合栓塞治疗30例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6例、基底动脉千9例、基底动脉起始部5例),30例后交通宽颈动脉瘤,5例椎动脉宽颈动脉瘤。通过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腔以GDC栓塞动脉瘤。结果全部病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GDC栓塞,支架均顺利通过载瘤动脉,覆盖瘤颈,其中60例致密栓塞,5例部分栓塞。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42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9例致街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3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方便、安全,适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GDC栓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支架包括Neuroform 6枚和Fnterprise 10枚。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并行弹簧圈栓塞,即刻造影动脉瘤获得完全及大部分栓塞13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2例.14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复查,13例完全及大部分栓塞中11例复查未见复发,瘤颈残留1例6个月后复查复发,再次行支架植入完全栓塞.部分栓塞2例复查时瘤腔消失。结论通过支架辅助对宽颈动脉瘤瘤颈重塑及弹簧圈的介入栓塞作用,使动脉瘤栓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